“找不到存在感”的玩具能“逆风翻盘”吗?

“找不到存在感”的玩具能“逆风翻盘”吗?

从铁环、沙包、各种积木到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再到智能机器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或多或少有玩具的参与和玩具的陪伴,可是这位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天使”却在很多场合都找不到“存在感”,你甚至也很难给它找到一个明晰的定位......不过随着“乐教时代”的来临却让玩具的关注度一再飙升,就连大人们也开始纷纷展现出其“未泯”童心,星移斗转,它能“逆风翻盘”吗?

“找不到存在感”的玩具能“逆风翻盘”吗?

“玩具”都去哪儿了?

玩具的历史其实也算得上“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玩具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500年的山东宁阳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小型陶猪。可是玩具这个自古就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关联的“小东西”却长期找不到存在感。

“玩具”一词的本意是“戏小儿之具”,长久以来似乎总被扣着“玩物丧志”的帽子而“难登大雅之堂”,以至于难以定位。

不得不说,“玩具”的位置是真的有点尬。即使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从PC端到移动端,信息资讯都是铺天盖地而来,但是我们每天接触的众多资讯领域分类里,却都难以寻觅“玩具”这一词的踪迹。

在微博平台,大V们通过不断“耕耘”,影响着无数的粉丝们,在这里,一切领域都可以找到明确的内容生产者,不过,“玩具”都去哪了呢?

这是微博发布的“垂直V影响力榜”,榜单内容囊括财经、医疗、电影、教育、收藏、动漫、母婴等多个领域,可是却单单找不到“玩具”这一分类。

“找不到存在感”的玩具能“逆风翻盘”吗?

同时,无论是各大导航网站还是各大网站的导航栏也依然难以找到玩具这一分类。有的被隐藏于母婴类,有时则完全不见踪迹。

“找不到存在感”的玩具能“逆风翻盘”吗?

就连视频上传的分类栏里,竟然也无法找到玩具这一类项。不仅如此,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资讯“爆炸”的时代,能搜索到的“玩具”相关信息却十分稀少。随着时代发展,玩具与文化创意也联系愈发紧密,只是已经崭露头角的它也并未在这一领域得到“正名”。

“找不到存在感”的玩具能“逆风翻盘”吗?

为何总是“找不到存在感”?

回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玩具产业还仅仅局限于以制造、采样加工等方式为主,单纯为了满足出口而生产,自主品牌意识并不强,也缺少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还有不少企业则仅仅通过生产低成本廉价玩具,以低利润方式部分得以勉强幸存,渠道也多局限于杂货零售等低端路径,品质难以保障,市场比较混乱。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思维里,“民以食为天”曾贯穿古今,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年代,“衣”“食”会占据儿童消费的更大比例。而过去的“应试教育”环境又让“玩物丧志”如一个魔咒一般,圈住了很多“一切向分数看齐”家长。所以我们不得不看给孩子“买玩具”曾长期仅仅被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哄娃的方式,人们对于玩具缺少价值认同,对于“玩”这件事也缺少理性认识。所以玩具消费确实缺乏一个积极的大环境。内销市场的闭锁让玩具产业一度踟蹰难前。

“找不到存在感”的玩具能“逆风翻盘”吗?

玩具的“春天”要到了吗?

近年来,内销市场已经开始不断规范、完善,加上国家政策对于玩具、动漫等创新产业的支持,玩具产业发展开始出现新的契机。尤其是当80、90逐渐都开始为人父母,这一切发生了格外明显的变化,教育政策风向改变以及高考改革都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拔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家长自身的学历普遍提高和子女教育环境的改观让中国人的育儿观念出现了巨大改观。越来越多家长开始认识到:玩是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孩子们有必要通过玩玩具来探索世界,体验更多的成长乐趣。

当越来越多家长都开始相信“玩具”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开启慧心,这也反过来刺激了各种益智玩具、STEAM玩具的研发出品。尤其是近年来编程等热门教育内容的加入更是吸引到了众多“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而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创新科技不断深入,智能玩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AI最快落地的产业之一,并且带动玩具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早教观念的改变开启“玩具”加速奔跑的新赛道,儿童数量直接影响了玩具市场的规模。

自从2016年1月1日二胎政策正式实施,根据Euromonitor预测,2030年中国0-14岁的儿童人数将达2.6亿人,相比2016年会增加2000万左右的儿童。按照2016年儿童平均消费43.4美元计,仅新增儿童人数带来的玩具销售额就大约有8.68亿美元。同时,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长,80、90这一代父母有都很舍得为自己的孩子成长进步投资,其对“高品质、多益智”的玩具消费意愿也将会推动玩具行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正从玩具制造大国走向玩具消费大国。

玩具不再是小孩的专属,全龄市场有望打开?

曾经,人们都觉得玩具是小孩的专属。但是今年双11杀出的一匹黑马却扯开了玩具市场加速发展的另一个维度。POP MART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一马当先,荣登行业榜首,“双十一”24小时销量就高达2786万元,其交易指数更是从第一秒就奠定了冠军的位置。在线下,泡泡玛特也正在以每年新增20~30家的步伐加速扩张,它的“爆红”不仅印证了中国潮流玩具已经从小众走向了大众,更印证了在中国,玩具也不再是小孩的专属。

同时,如今的全球玩具都开始与动漫、电影、游戏紧密相连,IP影响力巨大的情况下玩具+IP无疑会极大的提高其文化创意等附加值。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热衷的IP,所以“玩具+IP”这一转型升级也将玩具消费的年龄层次铺展到了各个阶段。

或为了益智、或为了减压、或为了某种情怀、或纯粹为了愉悦身心,”玩具”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玩具能在文化传承以及可玩性以及质量安全方面再多花点心思,这个朝阳产业的定会如滚雪球一般“越玩越大”,放眼未来,时间会给正在逆风翻盘的“玩具”一个全新的定位吗?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