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兒"三觀不正?別讓父母的見識成為孩子的天花板

點藍字關注,獲贈180本美國加州小學原版教材

"

最近,有一個媽媽認為經典童話《海的女兒》“三觀不正”的解讀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有人支持之,有人反對之。

"

最近,有一個媽媽認為經典童話《海的女兒》“三觀不正”的解讀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有人支持之,有人反對之。

對於這位媽媽提出的觀點,私以為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在閱讀傳統經典時,不要全盤接受,而是敢於質疑。閱讀最大的意義是能夠讓我們思考,有質疑才有進步。但質疑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反思,如何能從書中汲取更多元的理解,而不是閉門造車,搞一刀切。

1

《海的女兒》,誤導還是警醒女孩?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對《海的女兒》和《龜兔賽跑》的評價引起了熱議。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安徒生童話,高頻閱讀是小學一年級到初一這個階段。

格林童話,也是看的,大約是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

但是,我總認為格林童話不如安徒生童話,為啥呢?

因為,我和這位媽媽一樣呀,對於公主嫁王子大團圓的結局,覺得既沒有創意,又沒有驚喜。

現在想想也奇怪了,一個小朋友,哪裡就會有這樣的覺悟?

因為小時候,雖然也有大人講,大人買,自己買,自己借,但是,看得最多,還是大人書架上的書,大人看什麼我就跟著看什麼,包括:

《三國演義》

《紅樓夢》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

《隋唐演義》

《書劍恩仇錄》(為啥這麼早外婆就有金庸的作品?)

《十萬個為什麼》全套(不是大人讓我看的,是大人的書)

《福爾摩斯探案集》

《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集》

很多前蘇聯的文學作品(忘了名字了)

還有些文革期間批判孔子和水滸的書

…… ……

因為看書多,特別是偵探小說,更喜歡自己猜不到的故事走向和結局,而比起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經常是不能預期的,甚至是有點暗黑的調調。

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了

堅定的錫兵最後被小孩扔到火裡燒化

小美人魚也沒有得到王子的愛而是變成了泡沫

……

感覺我內心很邪惡有沒有?

其實,安徒生也有不少作品有光明的結局:

醜小鴨變成了黑天鵝

拇指姑娘終於到達鮮花的國度

……

反正,好結局大約佔25%, 壞結局佔25%,剩下不好不壞佔50%吧。

這不就是人生嗎?

所以,如果按這位媽媽的思路,《海的女兒》悲催的結局,非但沒有誤導女孩,反而是給女孩敲響了警鐘,是一種現實主義教育:

看看,不顧一切愛上一個人,最後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

至於那些王子公主式happy ending結尾的故事,如果一點也不給娃看,那麼一旦以後有人給她講這個故事,她豈非一點免疫力都沒有?索性像我這樣,看了100篇,也就膩味了,更不相信了。

如果缺乏廣泛閱讀,一個人很難識別什麼是平庸的作品,什麼是經典的作品;如果既不閱讀,自己又缺乏生活閱歷,那也很難識別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人生。

2

小美人魚其實是個賭徒!

這位媽媽對《海的女兒》的看法,也有點斷章取義。

其實,小美人魚做出犧牲不光是為了王子,更是為了人類不滅的靈魂。

"如果人類不淹死的話,”小人魚問,“他們會永遠活下去麼?他們會不會像我們住在海里的人們一樣地死去呢?”

"一點也不錯,”老太太說,“他們也會死的,而且他們的生命甚至比我們的還要短促呢。我們可以活到三百歲,不過當我們在這兒的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就變成了水上的泡沫。相反地,人類有一個靈魂;它永遠活著,即使身體化為塵土,它仍是活著的。它升向晴朗的天空,一直升向那些閃耀著的星星!正如我們升到水面、看到人間的世界一樣,他們升向那些神秘的、華麗的、我們永遠不會看見的地方。”

…… ……

她忘不了那個美貌的王子,也忘不了她因為沒有他那樣不滅的靈魂而引起的悲愁。

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小美人魚是個有賭性的小姑娘。她不願意保持原來“平凡”的人魚生活,而是豪擲一把,期待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位媽媽也沒看到故事的結尾,不是小美人魚化為泡沫就完蛋了,而是:

現在太陽從海里升起來了。陽光柔和地、溫暖地照在冰冷的泡沫上。因為小人魚並沒有感到滅亡。她看到光明的太陽,同時在她上面飛著無數透明的、美麗的生物。

"我將向誰走去呢?”她問。她的聲音跟這些其他的生物一樣,顯得虛無縹緲,人世間的任何音樂都不能和它相比。

"到天空的女兒那兒去呀!”別的聲音回答說。“人魚是沒有不滅的靈魂的,而且永遠也不會有這樣的靈魂,除非她獲得了一個凡人的愛情。她的永恆的存在要依靠外來的力量。天空的女兒也沒有永恆的靈魂,不過她們可以通過善良的行為而創造出一個靈魂。”

這樣一來,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即使你賭輸了運氣不好,但是你心地善良賭風不錯,沒有去殺掉王子賴掉賭帳,而是願賭服輸,那麼老天爺也願意幫你一把,給你另外一個個機會讓你在賭場義務勞動,而獲得永生的機會。

這樣一來,是不是很治癒呢?

3

不要讓家長的見識

成為孩子的天花板

你看,對於一篇不長的童話,隨便扯扯,就可以扯出一篇不同的解讀。

我相當不贊同她把自己的解讀簡單粗暴地加在孩子身上,因為,這是和“啟蒙”、和“教育”背道而馳的。

如果啟蒙和教育的對象是孩子,那是給誰帶來光?從哪裡引出呢?

是給孩子打開門帶來光。是從孩子自身內部引出。

那麼,單方面的灌輸、填鴨並不是好教育,更別說這位媽媽按照自己片面的解讀,說《海的女兒》誤導女孩,《龜兔賽跑》反智,根本不讓孩子自己看,讓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和判斷,而是唰唰唰先把門關上,這就很有問題了。

人生百態,人有100種,生活就有100種,我們閱讀,就是因為自己不可能經歷或親眼看到100種生活,所以才要去通過閱讀書本看到更多種類的人,更多種類的活法,這樣才能增長我們的見識,有了見識,才可能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擔心孩子被誤導,你完全可以先讓孩子看完,然後交流一下想法啊。

要學會啟發式的提問,而不是忙不迭地把自己看法告訴孩子,因為這可能是最嚴重的一種誤導了。

比如說:

你喜不喜歡這個故事?為什麼?

你認同小人魚的選擇嗎?看到她的結局,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你是小人魚,你會不會像她這樣做?

如果不是,你會怎麼做?

等到孩子說出了她的想法,你再說說自己的想法,討論一下,交換一下觀點,看看彼此的見解和道理。

經典的作品之所以經典,是經過時間檢驗的,被人追捧總有它的道理,而那些新的東西,沒有經過時間洗禮,反倒值得懷疑。

沒有十全十美的作品,正如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這,也是一種現實主義學習。

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家長的認知,就一定正確嗎?孩子的想法,就一定不如家長嗎?

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超過自己。

那麼你就讓要留給他/她探索和發揮的空間,而不是製造一個你自認為安全的玻璃罩子,把他/她複製成另一個自己。

不要讓家長的見識,成為孩子發展的天花板。

-END-

來源:花生地(Amber201606)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 | 兒童心理研究 | 免費成長資料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長頸鹿媽媽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