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按语:本文图片特别鸣谢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川南分会的明天老师提供,以及部分资料来源。

《三国演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章节,孔明借东风。小说家的魅力在于他们有时候能让历史变得更加玄幻和诡异,这样更加能引起后人的好奇。其实史书上是没这段的,孔明先生是否在七星上做法,已经无需考证了,但是关于风雨雷电,古人曾经对大自然的崇拜,依然有具体的体现。比如很多具有宗教仪式感的活动,祭天祭地就是很好的证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信仰在科学面前被一次次的瓦解,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搞清楚一些道理后,我们会消除一些畏惧和笃定,同时也摆脱了愚昧。但是这并不代表,敬畏就完全没有必要,也不代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必须取缔。我始终因为,崇拜和敬畏自然并不是一种愚昧。人类的渺小和自大有时候同样会让我们吃尽苦头。而不知道反省。

江阳沽酒客曾经不止一次的表示过自己的立场,信仰是需要的,我们的信仰不是去强迫他人如何如何,而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关于祭祀,并不是一个应该淘汰的东西。它终将成为一个民族发展的来源,成为一种我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境界。要不然它也不会最终被认定成为非遗传承。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李禄请(彝族祭风节传承人)的家

今天江阳沽酒客要说的就是,四川泸州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彝寨一年一度的杀猪“祭风”民俗活动。

非常遗憾的是这次活动,我又缘悭一面,没有亲临现场。好在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川南分会的明天老师为我带来了一组他们实地参加拍摄的照片,这里非常感谢明天老师无偿的提供元素,才得以让我的文字可以配上那古老而神秘的彝族民俗,更添生动的色彩。

川滇黔有个交界的地方,被称为“鸡鸣三省”。这里保留着不少西南地区的古风色彩。在诸葛亮还未渡过泸水,七擒孟获的时候,这里的西南古部落原住民就生活了很久了。这些可能是僰人和獠人的西南蛮夷的后裔,逐步变成西南聚集的少数民族,比如苗族和彝族。如果说到原始的本土居民,恐怕还是他们最有资格,正如印第安人之于美国,这些民族依然保留着他们的很多历史传承和信仰习惯,这种无比虔诚的信仰与文化依恋,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考证的。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据史料记载“鸡鸣三省”一带彝族同胞的“祭风”民俗始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相传明朝初年,川滇黔三省交界一带连年天灾,民不聊生。彝人祖宗相信这是由于“轰轰洞”(地名)内妖怪作祟,所以请来法师作法驱邪和杀猪祈祷。久而久之,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便成为当地彝人的“祭风节”。目前,该民俗活动已被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我更相信,它的由来恐怕可以追溯的更加久远的蛮荒时代,那个茹毛饮血的文明未有开化的年代,古彝族的先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一点比我们现在任何时候更加虔诚笃定,他们相信顺天而行,并且真心祷告,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庇佑。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化的大国,农耕的历史悠久,中国人出门看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惯,虽然看起来古代的很多少数民族以打猎为主,其实并不是说他们就不重农耕。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据明天老师给我介绍:目前主持风祭的叫李禄清,彝族祭风节传承人。水潦彝族乡岔河村三社三月三祭风节彝族,是个崇尚火的民族,火是彝族奋发向上的象征,全国各地的彝族皆以祭祀火为重要民俗活动。

在古彝时期,一场大洪灾致使古彝举家迁移,这是传纪录上著名的彝族六祖分支,而作为云贵川交界的古彝先人们依然坚守在这里,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侵略者和外部落拚斗,逐步依靠川滇黔交界这喀斯特地貌的天险守住了一方净土,这里的古彝依靠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接触的汉文化最早。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在三国时期彝族部落大首领就开始接受和传播汉文化,而彝族也有着与古羌文一样悠久深涩的古彝文,它并不比汉字逊色,古彝文长期由部落大首领及大毕摩掌握,而毕摩的责任是祭祀天地,占筮行医,役四时农事,根据天象预测未来与吉凶。

古彝传纪录上的那场大洪灾给当时的彝族部落首领烙下了敬畏天地的铭记,他们向上天祷告,向天神祭祀,向风波神和雨神祭祀,祈求天鉴怜悯,不向苍生再降大洪灾,他们尊风波雨师为万物的缔造者,因山洞能通风,故古彝先人借洞向上神祈祷,将洞作为一介传媒,随着历史地质灾害的不断减少,人们将祭祀的重点放在了衣食住行和国泰民安上,他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云贵川三省交界的水脑黑彝大首领禄氏通过不断的发展,在元朝时已发展为统辖戎泸之南的大土司,当时被朝廷受封为永宁宣抚使,是中国彝族文化和政治中心,明初时永宁宣抚使公主奢香出嫁水西,将汉文化和古彝文化向藩地水西传播,而奢香在贵州为民族大团结做出了伟大的功勋。

作为水脑老宅的守护者禄氏及其大毕摩(今李禄清祖上,世袭),他们依然固守衣胞之地,那怕明末奢崇明为了解放而带领几十万彝兵造反失败(历时十六年,号称大梁国),哪怕在破四旧时期,六零年大饥荒时期,他们依然固执的坚守着那份信念,祈求上苍护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彝族的奴隶制度虽然被打破了,但祖先的传承他们依然在坚持,他们自筹钱米,在外族不知晓的条件下秘密的进行。随着中华民族大团结,彝族人民已不再受到歧视,反而,彝族这种似火一样的炎炎向上的奋斗精神和似水一样的至上至善的柔美已经深深影响着新时代,在国家对各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下,古彝水脑三月三祭风节才向世人展现,于2012年三月初三日正式公开向外举办宣扬彝族信仰。

如今这样的祭祀活动,已经对外开放有近7年,每年除了各地的彝族同胞赶到以外,全国的摄影及民俗爱好者,都会前去参加,一睹这古老仪式风采。我想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一是他的历史有多少被传承,二是他的包容性有多强,三是他是不是珍惜自己的文化,而并不会束之高阁。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我们泸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更多川南古老民族的丰富的活动传承,这就是我们值得自信和自豪的地方,虽然这些东西并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但是他文化价值却大大超过了普通的经济效应。

当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我们会看到,我们要想变得更加强大和具有竞争力,我们就是必须更加重视我们曾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和发扬他们的可取之处,让这些历史故旧在新时代,重新焕发他应有的荣耀之光。

最后我希望明年三月三的时候,我能有时间去亲自观摩这场极具仪式感的盛会。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这一场六百年前的仪式,今天成为了泸州非遗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