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很火,但總有人養殖失敗,想養殖之前要先知道這些事才行!

小龍蝦很火,但總有人養殖失敗,想養殖之前要先知道這些事才行!

現在各個地方養殖小龍蝦蔚然成風,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雖然養殖者有千千萬,但是虧本、不賺錢的也有萬萬千。在小龍蝦養殖中失敗或者賺錢的現象實在太普遍了。在打算養殖小龍蝦之前,你對小龍蝦的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活需求瞭解多少呢?

小龍蝦的生活習性

1.小龍蝦是底棲生活,掘洞,棲居繁殖,通常抱住水體中的水草或懸浮物呈睡眠狀,有晝伏夜出的習慣,離水後水潤可以活7~10天,非產卵期一個洞穴一隻蝦,產卵季節雌雄成對或者一雄兩雌一洞,好鬥,有很強的領域行為,要求水環境溶氧每升水3毫克,想要取得高產,經常換水或沖水,小龍蝦適應水溫在20℃~32℃,最適宜溫度25℃~30℃,酸鹼度值7.5~8.5。

小龍蝦很火,但總有人養殖失敗,想養殖之前要先知道這些事才行!


2.行為方面。

①攻擊行為:幼蝦要在第二期就顯現出了很強的攻擊行為,雙方對峙數秒,如一方退卻,另一方成勝追擊一段距離或廝殺至一方敗走。殘殺幼殼蝦或吃掉。

②領域行為:佔有或保護一定的空間,不允許其他個體介入,會獨佔著自己所需的各種資源;

③掘洞行為:冬夏兩季穴居生活深度為50~80釐米(沒有發生因淡水小龍蝦掘洞引起的毀田決堤想象),人工養殖小龍蝦有人工洞穴成活率為92.8%,無人工洞穴成活率為14.5%,主要原因是小龍蝦領域性太強,當多個個體擁擠在一起時會發生打鬥,造成傷亡。

④趨水行為。趨水性強,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好成群積聚在進水口周圍,下雨天逆水上游,上岸逃逸。

3.攝食與食性:以動物性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出卵的幼蝦,以卵黃為營養;之後以輪蟲等小型浮游動物為食,隨著個體的不斷增大,攝食較大的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植物碎屑,成蝦主食植物碎屑、動物屍體、水蚯蚓、搖蚊幼蟲等。

攝食方式:螯足捕獲到大型食物,撕碎再送給第2、3步足抱食,小型食物直接第 2、3步足抱足啃食,獵取食物後迅速躲藏,貪食爭食,缺食時互相殘殺,殘食軟殼蝦,多在傍晚或黎明覓食,下午多在黃昏時出來尋食,攝食強弱度隨水溫高低變化而變化,適宜溫度範圍25℃~30℃。

4.繁殖習性:

繁殖季節有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

脫殼生長:

(1)孵化到重量4錢後,生長速度加快,1兩到2兩穩定生長,超過2兩後生長如率下降。

(2)幼蝦到成蝦共脫殼12次,脫離母體後很快進入第一次脫殼,並迅速增長,一次脫殼體長增長15%,體重增加50%,蝦苗經過2~3個月飼養,規格到18釐米左右,可以上市了。秋季蝦苗到第二年5~6月可達10釐米以上,而且體質豐滿,殼硬肉厚,上市最好。


(3)出膜幼蝦3~4天脫殼一次,經2~3次脫殼後隨個體增大,脫殼時間延長5~7天脫殼一次。個體不斷增大,脫殼時間逐步延長至10~15天,成蝦脫殼甚至需30天左右脫殼。

小龍蝦的這些生活習性,說明了它對水草、飼料營養、水質、底質的需求,這些條件的落實程度的好壞,具體決定了小龍蝦養殖的成功與否!

第一講 闡述成蝦養殖

(1)做好塘口的準備工作

塘口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無汙染,符合漁業水質標準,進排水要方便,分開(不共用一條河流),塘口周圍敞開,無高大樹木遮擋的塘口。塘口要具體做到一塘多埂,根據塘口面積及條件,設置多道堤埂,增大坡比,為小龍蝦提供更多的打洞空間。

(2)充分清塘、消毒、調水

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每畝用100公斤左右,進行清塘、殺菌、消毒,殺滅各種野雜魚。然後加水,用清塘的藥物清除沒有被生石灰殺淨的寄生蟲和野雜魚類。

(3)移植水草

水草移栽對提高小龍蝦養殖效益至關重要。2~3月份水溫較低時種伊樂藻,4月初水溫上升後種植苦草、黑葉輪藻等水生植物,水草覆蓋整個水面的60%左右。伊樂藻栽種要4~6米栽種條塊,相隔4~6米左右的水路,栽完之後,看見有白根發出,加水20~30釐米,等水草長滿全池後逐步加深水位。當水草長至20~30釐米時,每棵面積發展為面盆大小時,將草打頭,割去草上部1/3,防止中層草吸收不到陽光和養分死亡,敗壞水質,導致全塘水草死亡,水草打頭時應儘量避免水質或許渾濁,造成水草葉面汙物過多,應速戰速決,打頭後迅速改底清水,第二天加速水草復活,恢復水草旺盛生長。

小龍蝦很火,但總有人養殖失敗,想養殖之前要先知道這些事才行!


(4)親蝦的選擇

待塘口藥物失效後,按雌雄蝦2.5:1的比例,選一些膘肥體健,附肢齊全,無附著物,色澤鮮豔的個體作為種蝦,嚴格消毒後,放入池塘,為了避免小龍蝦品質的退化,最好雌雄蝦異地選購。

(5)加強飼料投餵

葷素搭配,不要浪費。6月中旬前和8月後可選擇粗蛋白32個左右的顆粒料,8月後可選擇蛋白28個左右的顆粒料。投餵量應根據溫度、水深、池塘溶氧量靈活掌握。

(6)調控水質

嚴格控制水位,做到先淺後深,保持水位穩定,讓親蝦基本按照人的意願打洞築巢,一層一層地進行,充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

第二講 小龍蝦發病的闡述

一、傳染說:小龍蝦發病,有人說這是一種傳染病毒。

1、小龍蝦相互殘殺,體質好的吃體質差的發病蝦;

2、引進別人發病塘口排除的水;

3、捕大留小時,小的帶傷口感染後傳染。

但是,這些又說不通,如果是傳染,就是全年都發病,而小龍蝦發病期基本上在5、6月份。

小龍蝦很火,但總有人養殖失敗,想養殖之前要先知道這些事才行!


二、環境惡化說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其實,所有的人工干預的養殖塘,因為追求高密度、高產量,大量投料,池底的汙染是非常嚴重的。這些外來有機物,池塘現有的微生物已無法分解利用了,導致有機物腐敗酸化,氧化還原電位降低,有毒有害物質產生,有害菌群大量繁殖,隨著氣溫的慢慢升高,情況越來越嚴重,在不良環境裡,小龍蝦體質也越變越弱,免疫能力也會下降。到了五月前後,問題積累達到頂峰,有毒有害物質、致病菌等數量突破峰值,小龍蝦免疫的防線突破,病害就大量產生了。

三、種群退化說

1、小龍蝦品種退化,最終體格較小是目前養蝦生產中共同存在的問題。

2、使用蛋白質過高的飼料,造成營養過剩,產生早熟。

3、水質環境差,溶氧不足。

4、病害阻礙小龍蝦脫殼,影響蛻殼次數。

四、病毒加細菌感染說

每年4~6月份是淡水小龍蝦疾病高發季節,而細菌性疾病更是這一時期的常見病。雖然淡水小龍蝦的疾病種類較多,在現場診斷時,除固著類的纖毛蟲外,白斑病毒病及細菌性疾病都不易確診,但通過其流行規律是可以指導我們進行疾病防治的。患細菌性疾病的小龍蝦通常表現為爬於岸邊或進地籠後行動遲緩、螯足無力、停止攝食等,解剖可見頭胸甲內膜點狀或斑塊狀發紅、腸道內容物分節、嚴重時腸道無食或胃內充滿積液。

五、營養不良說

1、投餵不合理

2、全年不補充微量元素

3、脫殼期管理不善

4、轉肝期護理不夠

第三講、一年投放蝦苗的三個時間段

小龍蝦很火,但總有人養殖失敗,想養殖之前要先知道這些事才行!


第一茬放苗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使用良種塘口的越冬苗,每畝投放小龍蝦苗400尾左右。放苗前佈置好池塘內的水草,水草佔池塘總面積的50%左右。開春時用顆粒飼料每天投餵,每天每畝投餵3斤飼料,並逐步增加飼料的投餵量,每五天每畝增加一斤,至放苗一個月時,每天每畝投餵顆粒飼料10斤左右,放苗至45天左右時,下網檢查規格和體質,當小龍蝦達到34尾~36尾/公斤時,就可下地籠回捕上市了。


第二茬放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池塘清除野雜魚後,一般120尾~130尾/公斤,每畝投放22.5公斤左右,放苗後每天每畝投餵顆粒飼料3斤左右,同時,5月初種燈籠泡草(即黑葉輪藻),水草面積佔池塘總面積的50%左右。

第二茬小龍蝦的養殖要嚴格注意小龍蝦外逃以及池塘勤換補新水,並在9月初回捕上市。第二茬小龍蝦的養殖中後期(放苗後的50天起),每天下地籠捕大留小,篩捕上市。

第三茬放苗9月中下旬至10月初

投放秋繁的早苗,每畝投放量適當加大,每畝水面投放500尾左右,選擇200尾~300尾/公斤的中小規格蝦苗。投餵蛋白28個的顆粒飼料,促進親蝦入冬育肥。餵食量看天氣與水溫而定,天氣好,水溫在20℃時,每畝每日投餵5~8斤,當水溫低於20℃時,投餵量減少50%,當水溫低於15℃時,投餵量再減50%,當水溫低於10℃時,即可停止飼料的投餵,達到池塘最高水位,保水越冬。第二年池塘水溫逐漸回升時(3月上旬),適時回捕。

小龍蝦很火,但總有人養殖失敗,想養殖之前要先知道這些事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