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墓葬的極致——黃腸題湊

西漢墓葬的極致——黃腸題湊

西漢時期,棺槨的用料及規格發揮到了極致。這就是黃腸題湊的出現。

所謂“黃腸”指堆壘在棺槨外的黃心柏木枋,“題湊”指木枋的頭一律向內排列。黃腸題湊指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壘成的框形結構。根據漢代禮制,黃腸題湊與金縷玉衣、 梓宮、便房、外藏槨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朝廷特賜,個別勳臣貴戚也可使用。黃腸題湊其規模、複雜程度為木槨地宮最高峰。

西漢墓葬的極致——黃腸題湊

西漢墓葬的極致——黃腸題湊

目前所知發現年代最早的黃腸題湊是1976年出土的鳳翔秦雍城秦景公1號大墓,整座大墓平面呈現“中”字型,南北長300米,佔地5000多平方米,比新中國發掘的最著名漢墓馬王堆一號大墓要大20倍。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

正式挖掘時發現大墓已經被盜,接下來的發掘工作清理出

166具人殉(殉葬者生前都是墓主人身邊的人,從大臣到嬪妃以及奴婢,每個人根據各自級別以及與墓主人的親疏關係不同,他們的棺槨也被按照由近及遠的方式圍繞主槨擺放,且都有固定的位置,以不同的規制來體現殉葬者的等級身份。這些人大多會表現得很從容,可能是在告慰儀式後集體喝了含有砒霜的毒酒),考古人員發現了很多石頭的殘片,拼湊出石磬銘文,經專家破解認定墓主人就是景公。秦公一號大墓雖遭嚴重盜擾,但仍出土的3000餘件極為精美的金器、玉器、鐵器、石器、骨器,充分反映出秦人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物質文化生活,從而否定了歷來認為的‘秦國生產力落後’,‘秦國奴隸制統治薄弱’等論點,對於我們重新認識秦國曆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西漢墓葬的極致——黃腸題湊

西漢中期的北京大葆臺漢墓1號墓,是用15880根黃芯柏木椽疊壘成的宏大題湊,高達3米,直抵墓室頂部,其內設有迴廊及前後室,為黃腸題湊的成熟形式。整個地宮是由幾百立方米柏木楠木等珍貴木材構築而成,南北長23.2米,東西寬18米,距地表四點七米。

​1974年當考古學者進入墓室內,發現這座墓早就被盜了,就連墓主人的棺槨,也全都掀翻在地,一副骨架靠在牆角。專家們對墓主人的骨架研究時,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墓葬在西漢末年被盜,盜墓賊是用繩子勒住墓主人的頸部,然後將其拖出去的,進行搜身,目的是取出墓主人身上的寶貝、玉器以及寶貴的衣物。又沒有把繩子取下來,所以專家們才能在墓主人骨架的頸部發現繩子的腐物。可憐的西漢廣陽頃王劉建死後還被如此折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