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种活化石,深藏农村上千年,每年只露一面,认识的人都老了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黄河古道上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豫北小县,除了遍地的文物古迹外,还有那些流传上千年的民间艺术,浚县木旋玩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考证,浚县木旋玩具始于唐代中期,宋朝时期,制作工艺和产品已经形成,经历明、清至民国时,已完全成熟,并延续至今。掐指算来,浚县的木旋玩具已有1300多年历史。

浚县正月古会期间,有幸到当地走访。在县衙附近的一处古宅院中,寻访听闻已久的浚县木旋制玩具。不大的小院内,到处是当地和外地的群众,很多人也将在数座老房子内寻找木旋玩具。很多人边走边讨论,他们的话更是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因为这种虽有上千年历史,却鲜为人知的木旋玩具,被民俗专家称为“活化石”。

在一座老房子内,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浚县木旋玩具,几个当地的农村人正在津津有味的谈论着什么。在来之前,有人就介绍说,浚县木旋玩具的代表就是刀枪剑戟。很多赶浚县古会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往家里捎几杆红缨枪,作为家中小男孩的玩具。所以,很多农村的手艺人都会趁着正月古会,把一年做出的木旋制玩具运到古会上,进行售卖,赚些小钱养家糊口。


几位当地的农民在里面转了一圈后,目光落在了一个老物件上。为了能让来人看懂这是什么老物件,有心人还专门在上面贴了张白纸,上面写着“老车床”。虽说字写得很一般,但是能让人感受到责任心。这台老车床与民间的织布机有点相似,下边有两个脚踏板,车床靠双脚交替踩踏来旋制木材。从这台车床的表面,还可以看到火烧的痕迹。一位大娘说:“这台车床估计有三、四百年了,属于老古董。如果当柴禾烧,真可惜。”

在老屋的后墙上,齐刷刷摆放着一排红缨枪。红缨枪的枪头涂抹银漆,下边是红缨,枪杆缠有彩带。一位前来观看的大哥说:“小时候,每到正月会都会让父母买红缨枪。那时候银色的红缨枪贵,所以就买黄色的红缨枪。当时很多人都选择给孩子买黄色的红缨枪,因为很多家庭都不怎么有钱。如果看到谁买了银色的红缨枪,不用猜,肯定是有钱人。”

在这座老屋的山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浚县木旋玩具。有活头人、宝葫芦、响蛋、毛篮、嘟噜转、响槌等三十多个品种。不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显得十分夸张。问及这些木旋玩具是什么木材做成的,一位大姐很热心的讲解:“这些木玩具大多是用杨木做成的。如果是红缨枪,最好的木材是柳木,因为柳木的木质绵软、不易裂崩。其次就是杨木和桐木,比较轻巧。”


在众多的木旋玩具中,有很多玩具做的十分别致。有人物造型的,还有寿桃造型的。旁边一位农村老伯介绍:“这种木制玩具小时候我还玩过,都是听响的。中间是掏空的,里面有小石子。摇晃起来,里面哗哗啦啦的响。这些玩具都是让小孩子玩的。那时候买回家,几个小伙伴比赛看谁摇的响。如果谁摇的响,就会被羡慕。”

最让人觉得可爱的木制玩具当属小毛篮。一个圆球下面有一个底座,上面是一个可以来回转动的小人头,想用蛮力薅下来,简直不可能。因为,这是浚县木旋玩具的绝妙之处,只要是可以来回晃动的部位,加10kg的拉力也不会轻易脱落。几根彩色的鸡毛算是小人的胳膊,微风吹过,鸡毛晃动,给小木人增添了几分生机。

木质小推车也是木旋玩具中的一种。一个圆柱体横木两侧是两个可以转动的木轮。木轮上方是两只可爱的小鸟,横木的中间有一根大约半米长的竹棍。小孩子推着它向前走动,两只小鸟就开始前后摆动,并发出哒哒的声响。一位农村老伯说:“这种小推车做起来比较复杂,很考验匠人的手艺。”其实,在浚县的木旋玩具中,响蛋也是一绝。曾经在山西太原、安阳、开封、山东、济南等地,响蛋是很吃香,卖得也很快。


据当地群众介绍,在浚县杨玘屯村,制作木旋玩具的农家有很多,鼎盛时期有上百家。别看拿在手中的是一个个小巧的木旋玩具,手艺人操作笨重的机床,却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那时候人多地少,为了养家糊口,手艺人要坚持做木玩具,挑着担子到很远的地方去叫卖。曾经的木制玩具现在成了藏品,也算是千年木制玩具最好的归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