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里仁---6

《論語讀後感》里仁---6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知曉義理,小人通曉於利益

喻:形聲字,口為類旁,表示與嘴巴相關,俞表聲且表舟船渡過義。喻便是把話託人帶到他出,本義為讓其知曉

這又是君子和小人的對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唯利是圖,無所不用其極。

追逐利益是人的一種本能行為,是為了生存下來而存在的,但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所以求利又要在一定的道德規範內。義利是即對立又統一的。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到有才幹的人要向他們看齊,看到沒有才幹的人要內心反省自己。

賢的本義為有錢的人,這裡用引申義。如果用本義也說的過去“見到有錢人要想他們看齊,見到沒錢的人要內心反省自己為啥沒錢”。現代社會工種極多且社會安定,如果還靠國家社會救濟或者啃老,是非常羞恥的行為。自省是提高個人素質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孔子說:侍奉父母要多次勸告,父母堅持己見不聽從,還是態度恭敬且不違逆,辛苦勞作而不抱怨。

能做到這幾點確實不容易,幾乎是自己沒有任何想法,唯父母是命。這樣看起來是很好,其實還是有問題的,如果父母是強盜,勸誡不成,那麼只有聽從父母的去做強盜,這明顯不對嘛。現代社會強調的是個體的自主性,更是難以做到。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到遠處遊蕩,即使出遊,也要有方案。

古代社會交通極其不便利,基本靠兩條腿行走,遠點的地方來回都得花上數月時間,所以一般不隨便出遠門,即使要出遠門,也要把家裡提前安頓好。現代社會基本上都在遠遊,社會進化了,交通便利,千里之外一天就能來回,加上人口大爆炸,出生地已提供不了足夠的生存資源,人們不得不遠遊來求得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