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戈:献给乡里乡亲——《白水地名故事---柏抱槐下》开场白

王奇戈:献给乡里乡亲——《白水地名故事---柏抱槐下》开场白

【作者简介】王奇戈,国家研究馆员、白水文联副主席、白水县作家协会支部书记、原白水县文化馆馆长。

王奇戈:献给乡里乡亲——《白水地名故事---柏抱槐下》开场白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地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年过花甲的我,每当回想起这首动人的歌,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那个虽然物质贫乏,但却激情燃烧的年代。低头一想,其实每个人从小起,就是在“听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中一路走过来的,整个人类也是如此。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诞生了并且不断在演绎着对“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一人类三大哲学命题的探究。有关家乡的地名故事,就是这一探究的延续!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从渭南师院中文系进修归来,便投入了《白水民间文学》故事、谚语、歌谣三套集成卷的搜集编纂工作,从此便与群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从那时起,我对白水的许多村名地名的来龙去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出本有关这方面的书。三十年后的今天,得益于“讲好中国故事,增添文化自信”的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得益于白水党政领导的关照,得益于县民政局的支持,得益于白水作协的成立和这支百人团队的力量,我的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白水地名故事》一书,就要和大家见面了!

王奇戈:献给乡里乡亲——《白水地名故事---柏抱槐下》开场白

地名文化,故事传承。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为了讲好白水故事,时常记住乡愁,扩展地名普查成果,丰富、补充地名史料,对传统文化在继承中转换弘扬,白水县作家协会受白水县民政局的委托主持编写了《柏抱槐下》——白水地名故事这本书。该书中的地名,以村名为主体,含行政村、自然村和一些消失了的或者已被人们淡忘了的村名;其它地名的选择,主要出于对宣传白水有着积级意义的考虑。该书的编排,首先是“大白水篇”其次是乡镇(办)篇,以打头字母排序。全书九篇近200个故事,约30万字。该书为了突出故事性、史料性和可读性,并非每村必登,而是在征集来的近300篇稿件中,遵循上述三性有所选择的录编。

地名是标,家乡有根。白水许多地(村)名,很有文化特色,富有传说故事。如有着仙果生产合作社的可仙村,敬老孝亲的顺孝村,苦尽甘来的富卓村,美丽传说的落雁村,以和为贵的和家卓,民主友好的义会村,丰收快乐的安乐村,聆听洛水的悦耳村,见证历史的古城村等等,还有近年合并大村中脱颖而出的古槐村、凤凰村、四河村等。在众多以姓氏和地理为名的村名面前,上列村名,无一不让人浮想连翩,无限向往,它不仅是白水历史文化的标记,更是白水人聪明智慧的结晶。

王奇戈:献给乡里乡亲——《白水地名故事---柏抱槐下》开场白

地灵孕育人杰,故事牵动古今。白水从四圣创文明,到一果名天下,从三义著春秋,到八景缀彭衙,善于创造,勇于创新,始终是白水精神的基调,白水赞歌的主旋律。《白水地名故事》,无疑也是一种创造,一次创新,前所未有,影响深远,相信它会得到父老乡亲,干部群众的喜爱与欢迎。两山秀一湖,四区添五新。这本30万字的书稿,是我们献给30万白水父老乡亲的一片心意,是为白水人文工程添加了一块砖瓦,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具体实践。我们之所以把这本地名故事集的书名定为《柏抱槐下》,是因为文祖仓颉庙里有一棵神奇的柏抱槐,它凝结着我们对文祖神柏的崇敬,凝结着我们对乡愁古槐的情结。在柏抱槐下讲述白水故事,令人无限遐想……

让我们在新时代追梦路上,续写更加精彩的白水故事!

王奇戈:献给乡里乡亲——《白水地名故事---柏抱槐下》开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