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南門街-攝影:周全力

有人說南門街像一副擔子,古老的石板街就是一條沉甸甸的扁擔,一頭挑著南門橋(又叫鳳儀橋、七七橋、躍進橋)一頭挑著五拱橋(又稱老拱橋);又有人說像北方的糖葫蘆串,一根長長的棒子,把南門劉家、何家、五家鋪、遊駕巷、天望宮、母親廟、肖家老鬧子、桐山新鬧子,統統串連起來。從縣城隔著泠江河水來看南門街,就是一幅旖旎的風景畫,倒映在水中的一排排民居,一棟棟吊腳木樓,活脫脫就是湘西鳳凰古城的翻版,要說多美就有多美。

南門街尋蹤

劉雙全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南門橋舊貌-攝影:羅凱(老照片)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南門橋新貌-攝影:黃建軍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南門橋新貌-攝影:吳國軍

南門街的遠久身世,誰也說不清,道不明。只有倘徉在這條青石板鋪就的路面上,才會領略到江南古鎮那番古風、古情、古韻。細品之下,昔日孩童時候,家人帶領著來天望宮求神拜佛,來母親廟開蒙讀書,那種神秘那番樂趣是當今無法尋覓,也無法領悟的。看看腳下那些堅硬的青石板,早已磨亮了,磨光了,踏爛了,你才會懂得歲月的滄桑,歷史的悠遠。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丁字街舊貌-攝影:網絡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西門街牌坊-攝影:彭曉葵

南門街緊靠縣城,又靠泠江,是一處做生意的旺地。歷年來,商鋪林立,貨櫃毗接,各種手藝,各門行當,應有盡有。打鐵的、做木器的、賣山貨的、磨豆腐的、開藥店的、釀酒的、染布的、賣豆豉辣椒姜、賣錢紙蠟燭香、賣油鹽醬醋茶、賣狗皮膏藥、賣老鼠藥的、看相算命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門數不勝數。還有一部分專職種蔬菜、瓜果的菜農,以南門劉家,黃家嶺、桐山圩居多,自產自銷,供給城裡人食用,以此養家餬口。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泠江橋舊貌-攝影:網絡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南門街-攝影:周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處叫老鬧子的地方,在南門街的尾端,左邊有一座炮樓,鎮守著南面靠道州方向的一大片田峒。炮樓下是一處簡易的汽車站,只有一個車棚,解放後來寧遠縣城的第一部汽車就停靠在這裡,成為當時縣城的咽喉要地,守護著縣城的安寧;右邊是一座砌有十幾級石階的大碼頭,直通五拱橋下的河水中。以前陸路交通不發達,人來貨出都是走水路的,所以這裡特別繁忙,每天大小船隻停靠在碼頭旁,裝卸貨物的人川流不息,還有當街的市民在這裡挑水、洗菜、洗衣的,這裡不僅是縣城水路交通的唯一要地,也成為縣城南大門的繁華鬧區。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泠江橋舊貌-攝影:網絡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廊橋遺夢-繪畫:廖東望

炮樓下,碼頭上這處狹窄地就是老鬧子(解放後搬到桐山圩稱為新鬧子),農曆三、六、九趕大鬧子(也叫趕集),二、五、八趕小鬧子,逢一、四、七不趕鬧子叫逢空。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廊橋遺夢-繪畫:廖東望

更值得一提還是南門街這條南門河(又叫泠江河、大河),一條從九疑山飛流而下,千回萬轉地流到到縣城的河水,到了這裡水緩浪平,供女人們洗衣漿裳,供男人們張網捕魚,供小娃子嬉戲玩耍。那清澈的流水讓人能見到一顆顆鵝卵石,能讓人撈到一把把綠悠悠的絲草。人們依河而建房,人們靠河而生存。因此才有了這條南門街,才有了這座寧遠縣城,南門河就是寧遠人們的母親河,南門街才是縣城最亮麗的風景區。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泠江河-攝影:周全力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泠江河-攝影:彭曉葵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泠江河 攝影:周全力

這條河給南門街帶來福址,也給人們帶來不幸和災難。平時河水清涓細流,曲波盪漾,溫柔如妙伶女子。一旦到了下雨漲水的季節,大河水一發,立馬就翻了臉,變成了一位猛張飛。水高浪急的泠江水,一瞬間就淹沒了農田,沖毀了莊稼、蔬果,還浸漫到街上,商鋪裡的貨物、傢俬被洪水捲走了,有的房屋眼看要倒塌了,人們呼天搶地,喊爹叫娘,那種驚駭,那番慘狀,時有發生。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泠江河畔-繪畫:廖東望

回想當年,河邊曾有過一棵大樟樹,大樟樹下有一口井,供南門街的人挑水飲用。大河邊上,有一造型奇特的巨石,相傳是宋朝特科狀元樂雷發(寧遠人)釣魚的地方,稱為“雪磯釣臺”,是寧遠八景之一。離此不遠,河旁還有一座水磨坊,圓圓的水筒車“依呀依呀”地唱著歌,碾米磨面,生意紅火。解放初期這裡還辦過石灰廠(以後改建成水泥廠)。在大躍進年代,南門街的鬧子不準趕了,在廠棚裡建起了“小高爐”。這裡日夜爐火通明,縣城裡的人們汗吧水流乾著一件蠢事“大辦鋼鐵”。人們瘋子似地拆房找磚建爐,又到處砸鍋找鐵鍊鋼。煉出來的鐵砣砣又不知有什麼用處,只好把這些廢品倒在泠江河裡砌堤壩用。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橋下人家-攝影:周傳章

歲月無痕,人過有情。南門街這條簡易、破舊的街道在歷史長河衝擊下熬到了改革開放的今天。這裡不再是兩座橋,而是擁有水市橋、九疑橋、泠商橋五座新型大橋和沿江而建的能容納一萬人趕集的泠江大市場的新南門街了。並由此而延伸出一座現代氣派的寧遠新城。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泠江橋 攝影:姜達

現在的南門街雖然經過各個時期的修繕改造,青石板換上了水泥路,吊腳樓變成鋼筋水泥房。有一年,政府撥鉅款在老縣政府裡建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工業品大市場,要打造成一條新的寧遠步行街。動員南門街的商家店鋪搬到那裡去經商營業,工作作了不少,就是沒有成效。難怪人們說:時過境遷。人心、心情、人緣就是怪,怎麼遷,南門街就是趕不動,遷不走,成了凝固的歷史,成了凝固的鄉愁。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五拱橋-攝影:黃建軍

今天,人們照常擁擠穿行在這條老街上,聆聽著“飯古粑粑羊角粽”的叫賣聲,品嚐著那用碗扣轉來的鼎鍋煮的大米飯和薄薄的巴掌肉,圓圓的釀豆腐,喝著那不用酒杯只用碗盛的米燒酒。這種老痕、老情、老景,是永遠不能改變的。這就是歲月無法抹掉的神奇魅力,也就是時光綻放的美麗光彩!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南門街-攝影:周全力

我尋蹤到這裡,南門街那雜亂的景象,那喧鬧的氛圍,給我心靈深處留下了震撼,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裡流淌著的是舍不掉的民俗和歷史,傳承的是一種永恆的傳統文化和精神。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南門街 攝影:周全力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童真 攝影:周全力


【永州人文】寧遠:南門街

劉雙全,筆名文刀,號九疑山人,1943年8月出生於湖南寧遠。從小酷愛藝術,尤鍾繪畫,在藝道上艱苦跋涉,修德敬業,自學成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剪紙學會會員、南京徐悲鴻畫院高級畫師、九疑書畫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畢生致力於美術事業,長期在舜葬聖地九疑山、瑤族故地千家峒、永州之野、瀟湘之濱筆耕墨耘,創作了大量的美術作品,省展金獎、國展銀獎、第一屆中國美術金彩獎等多項獎項。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和被收藏,併入選《世界美術全集》等多種大型畫冊,出版有《劉雙全速寫》、《劉雙全國畫精作選》和《倚天屠龍 記》、《中學生文言故事選》等連環畫。在美術創作、教學輔導、理論研究諸方面均有建樹,藝術成就被載於海內外數十種大型辭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