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紅河:又是一年春耕時!萬畝梯田美如畫,隨手就可拍“大片”!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

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集“山區、邊疆、少數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

但那裡很美,有世界上最大的連片梯田——撒瑪壩萬畝梯田,既是“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也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經過一個冬天的沉寂之後,這裡再次進入春耕時節,讓我們跟隨主持人張琳,去感受一下壯觀的哈尼族原生態春耕畫卷。

雲南紅河:又是一年春耕時!萬畝梯田美如畫,隨手就可拍“大片”!

從北京飛到昆明,跑高速、上盤山路,經過12個小時,我們終於在深夜到達紅河縣寶華鎮的龍瑪村。從村子裡望出去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集中連片梯田——撒瑪壩梯田。

在當地有這樣一句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瑪壩,不知梯田大。

張琳 記者:在哈尼語中,“撒瑪壩”是寬闊的田地的意思,這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集中連片的梯田,總面積超過了1.6萬畝,海拔是從600米到1800多米!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這裡是依山開墾,順勢造田,從下到上大大小小的梯田,一共有4300多級,大的有三四畝,小的呢也只夠站下一頭水牛。那這裡呢可以說是哈尼族人用了700多年的時間辛勤雕刻而成的,集中展示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共同構建的一個農業生態系統,還有我們各民族和睦相處的社會體系。眼下,這裡的春耕插秧正在進行中。

一早我們就從海拔1700米的龍瑪村出發,沿著崎嶇的土石路,走了一個多小時,下到海拔1200米的一片梯田,這裡不少哈尼族人早已經在插秧勞作了。就是他們腳下的這一塊塊大小不一的梯田,構成了壯觀的萬畝梯田。我們的到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沒有一個人放下手中的活兒,依然不停地犁地、插秧。

在這片梯田裡,幾個小時的時間,我都沒有看到一個年輕人。村民們說,村子裡的青壯年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年輕人可以說是這裡的“香餑餑”。

在爬山回龍瑪村的路上,一隊隊的村民從我們身邊走過,不一會,我終於發現了幾個年輕人的身影。

村民:專門回來挖地的,老人也挖不動了,然後就出去打工。

其實當地村民也很無奈,他們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但為了能有更多的收入,還是會支持年輕人出去打工。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卻很發愁,因為勞動力的缺失,一些梯田被摞荒,這也影響了整個撒瑪壩梯田的保護。

雲南紅河:又是一年春耕時!萬畝梯田美如畫,隨手就可拍“大片”!

唐彪 雲南紅河縣寶華鎮黨委委員:現在我們是聘請第三方來搞梯田恢復,把梯田恢復好之後,又移交給我們的群眾來管護。我們也是一直在研究這個,在想出臺相應的這些制度來探索研究一下怎麼保住這個梯田。

主持人 張琳: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在村子裡,我看到最多的是這些揹著揹簍的女人們,他們中不乏上了歲數的人。春耕時節,每天早上七八點鐘,他們就會從山上的村子,沿著原生態的山路,下到梯田耕作,勞作一天後再爬山回家。我走的一條山路海拔落差只有500米,路很陡,來回就用了兩個多小時。而這裡的梯田層層疊疊,最高海拔落差甚者超過1200米。但是當地人並不覺得那麼辛苦,因為到了秋收的時候,她們還要負重一百多斤,把稻穀從田裡揹回來,那才是真的累。所以,他們特別希望家裡的年輕人能回來幫幫忙。

但是,當地龍瑪村的村組長告訴我們,他們村裡將近400人,18-45歲的青壯年留在村裡的只有10個人左右。種田收入實在太少了,大家只好出去打工。怎麼樣增收致富,還能吸引年輕人回來,政府正在想辦法。

主持人 張琳:寶華鎮是一個深度貧困地區,這裡的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400多元,所以大家可以想想,一年下來,光靠種田的收入肯定是難以脫貧致富的,所以政府也是想了很多的辦法,比如說幫助他們養魚養鴨等等,不僅可以增收,還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雲南紅河:又是一年春耕時!萬畝梯田美如畫,隨手就可拍“大片”!

春耕正是投放魚苗的最佳時節,每畝梯田插秧後,可以投放30斤魚苗,這些魚靠吃田裡的害蟲長大,等到三四個月後,稻穀收穫的時候,每畝地至少能打到90到100斤的稻田魚。千百年來哈尼人採用的都是隻種一季水稻,半年時間放水養田的傳統耕作方式,現在,稻田鴨的養殖正在改變這種傳統。稻穀收割後,在田裡放養鴨子,鴨子就可以在覓食中為梯田清除蟲害和雜草,排出的糞便又可以作為有機肥。

郭武六是嘎他村梯田養鴨協會的會長,他們採取的是“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統一鴨種、統一收購、統一銷售,以戶為單位分散養殖。

雲南紅河:又是一年春耕時!萬畝梯田美如畫,隨手就可拍“大片”!

要增加收入,當地也有人想到了電商這條路,曾經在昆明打工的羅加飛就想通過電商幫助村民們把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賣出去。一年僅生長一季的哈尼梯田紅米就是主打產品,生長期180—210天,比一般東北大米要多生長40—60天,而且當地人採用的是最原始的耕種方式,用山泉水灌溉,絕對原生態。

羅加飛 雲南紅河縣寶華鎮電商負責人:淡季的話這個月,我差不多(賣了)一噸左右吧,春節前一個月的話有八噸多。一年的話差不多就是十萬左右。

羅加飛看準了紅米的特色銷售,一家一戶從村民手中收過來再加工,然後和姐姐一起通過互聯網來銷售。雖然收入增加了很多,但是她也有困惑,村裡就她一個人在做電商,規模也不大,每個月最多就能幫助十幾戶農民賣貨。現在,她正在做自己的網頁,也想入駐大的電商平臺,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村民增收。

農旅結合 加快脫貧攻堅

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模式,提高梯田產值,我們看到了當地人的努力嘗試,但是梯田的確很難實現規模化的經營,單靠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從根兒上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深挖梯田這個“寶礦”,當地政府把旅遊業放在了梯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第一位。

來到寶華鎮的第一天,我們發現很多農民都在修房子,有不少人都準備做民宿客棧。李威可以算是當地比較早的“創業者”了,從他家客棧的陽臺望去,梯田、雲海相輔相成。2015年,龍瑪村被列為雲南省級旅遊特色村,他看準時機開了村裡第一家客棧。

雲南紅河縣寶華鎮龍瑪村村民小組長 李 威:現在的話去年是收入12萬左右 現在我們村正式營業的只有四家,旺季的時候還是不夠,淡季的話還是夠的 ##還有我在做我們村裡的工作,有些實際上他想做,但是因為這幾年剛剛建好房子暫時沒有資金做。要是有這個資金的話,有幾家還是要做。

王 豔 雲南省紅河縣寶華鎮宣傳委員:只要達到六個標間以上的,我們就驗收以後可以給她2萬塊錢的補助,如果能開這個民宿的我們都是給他們一些資源,希望他們抱團發展,組織這個合作社來經營來發展。

看準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前景,有人開始返鄉創業,白海龍就是其中一位,幾年前,他斷斷續續花了四十多萬元,在鎮上開了一家餐廳,現在生意很紅火。

實現鄉村振興,應該是全村人的心願。撒瑪壩梯田是個“寶礦”,對於遊客來說,不分淡季旺季,因為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晴天雨天都會有不同的風景,甚至一天之內都會變化莫測。當地人特別希望我們多些宣傳,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這裡來。但是怎麼樣留住遊客,可能還要想更多的辦法。

雲南紅河:又是一年春耕時!萬畝梯田美如畫,隨手就可拍“大片”!

硬件軟件都要升級,是遊客的建議,也是當地努力的方向。我們瞭解到,當地政府正在加快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推進長街宴風情街、土司文化展覽館、蘇紅傳統村落改造復興等項目工程。

張 琳 記 者:這裡是蘇紅古寨,像一個遺落的村莊,雖然有很多上百年的老宅荒廢在這裡,但依然可以看到哈尼族傳統文化特色。

現在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這裡正在進行保護性開發,未來會建成世界級旅遊古村寨復興樣板。

柳志剛 雲南紅河縣康藤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整個撒瑪壩這個就是最大的梯田,單片面積最大的梯田,那肯定它要有各種元素在裡面。也要有活著的村子,也要有就是說我們重新做的一些村子,就是大家對這個農耕的這個就是稻作的這個傳承

在撒瑪壩萬畝梯田的採訪拍攝結束了,我們終於告別了上上下下走山路的辛苦,同時帶走了很多思考。這裡真的很美,“梯田”是絕美的風景,更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根基,那麼怎樣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呢?旅遊當然是一個大的抓手,可如何依託自然景觀,開發更多元的旅遊產品,提供更精緻的旅遊服務,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元素,等等這一切都還要下很大的功夫。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人”,年輕人的外出讓村子發展少了活力,大量梯田被撂荒,可回鄉發展暫時又不能他們的解決收入問題,這個矛盾也是當地亟待化解的難題。無論怎樣,我們希望,今年的春耕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