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紅磚建築代表!莆田這個“丁”字形傳統古村落保護規劃出臺

莆仙紅磚建築代表!莆田這個“丁”字形傳統古村落保護規劃出臺

日前,記者從蓋尾鎮政府獲悉,該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前連村保護規劃出臺,目前正在公示。

莆仙紅磚建築代表!莆田這個“丁”字形傳統古村落保護規劃出臺

據瞭解,為有效保護前連村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及其環境,科學、合理、適度地發揮歷史文化名村及其文化遺產在經濟、文化、旅遊發展中的作用,在保護的基礎上促進新村、舊村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2017年,該鎮委託編制《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仙遊縣蓋尾鎮前連村保護規劃》(2017-2030年),現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

莆仙紅磚建築代表!莆田這個“丁”字形傳統古村落保護規劃出臺

核心保護範圍是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較為集中,空間格局保存完好,街巷風貌特徵明顯,需要重點保護和嚴格控制的區域。公告指出,前連古村核心保護範圍主要集中在“丁”字形傳統村落,以歷史建築邊線或者圍牆線後退6米距離+4米防火地帶,共後退10米為核心保護區範圍,佔地面積32.6公頃,具體邊界以區劃圖為準。保護內容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優秀傳統文化兩大類,該村的保護重點是耕讀文化、山水格局、“丁”字形古民居、秀麗的生態環境。(今報記者 劉燕欽/文 蔡昊/攝)

莆仙紅磚建築代表!莆田這個“丁”字形傳統古村落保護規劃出臺

【相關閱讀】

仙遊蓋尾鎮前連村“丁”字古厝群入選省級示範點


莆仙紅磚建築代表!莆田這個“丁”字形傳統古村落保護規劃出臺

俯瞰古厝群,呈﹃丁﹄字狀


16座古民居毗鄰而建,從清嘉慶至道光年間,逐漸構成縱橫長達2.5公里的“丁”字形古民居群。前連村最大的特色,就是這片佔地二十幾萬平方米,保存較完整的清代傳統風貌的大型古民居群。

記者昨日從仙遊縣委文明辦獲悉,近日,蓋尾鎮前連村入選“五古豐登”省級示範點,即依託古街、古厝、古寺廟、古樹、古橋等歷史文化遺蹟,傳承鄉賢文化

古厝連成“丁”字 全國唯一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仙遊縣蓋尾鎮前連村,看到保存較完好的古建築群,這些建築為莆仙紅磚建築的代表:進深三進,左右有護厝。

據悉,該古厝原先總共由16座古民居組成,坐北朝南偏西,毗鄰而建,最早的阿頭祖厝及田厝等6座建在“丁”字形一橫的筆畫上。緊接著旗杆厝、舊厝、中厝、阿毛厝、仙公厝、下張厝和阿五亭、阿六亭等8座,均建造在“丁”字形的豎筆畫上。最晚建的下過溪厝、頂過溪厝等建造在“丁”字形的鉤筆畫上。

由於年代久遠,後來,村民在古厝之間的空地上建起了新房,穿插在古厝之間,雖然古厝保存較為完整,但新建的房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古厝的美觀。

古厝居民連老先生告訴記者,南宋年間,連氏開族,先祖連治丞率子孫從連坂移居到前連。到了清乾隆年間,他的後裔連春侯公生了四個孩子,這四兄弟子孫昌盛,稱為四子二十四孫,九十九曾孫。連氏子孫繼承祖訓,在建民居時,連成一片,有意識地排列成“丁”字格局,期盼人丁興旺,子孫發達。記者沿著古厝旁的小路一路探尋,只見古居所有的大門兩旁均有雕刻著人物花鳥圖案的青石板,端莊古樸。連先生說,這座大厝正對著“文筆峰”,是塊風水寶地。連氏家族共出了500多個大學生,從這屋子裡走出的碩士、博士就有30多人。

莆仙紅磚建築代表!莆田這個“丁”字形傳統古村落保護規劃出臺

部分古厝將被開發成民宿


同濟大學參與設計 挖掘鄉村旅遊資源

據瞭解,連氏家族有一萬多口人,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目前大厝都是老人居住。近日,蓋尾鎮前連村入選“五古豐登”省級示範點,即依託古街、古厝、古寺廟、古樹、古橋等歷史文化遺蹟,充分發掘“五古”的內涵與底蘊,讓人們記住鄉愁。

記者從仙遊縣文明辦獲悉,按照工作部署,該縣已組織實施前連村“五古豐登”行動計劃,投入古民居古橋修繕、衛生保潔等經費共20多萬元。同時,每個月、每個傳統節日都開展系列文化活動,包括清潔家園、民俗展演、集體祭祖、中秋賞月、慰問老人、文化下鄉等。

此外,同濟大學將對前連村進行設計和規劃,將前連村的鄉村旅遊資源全面開發出來。其中,“丁”字形古民居群將成為今後發展保護的重點。根據初步規劃,古民居群會成為一個旅遊景點,部分古厝將開發成民宿,居民安排外遷。(2017-03-15 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晉/文 馬俊傑/圖 實習生 唐明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