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單位融合,砍掉自身“腐肉”,大連新聞傳媒集團不容易

作者|李鵬宇(大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網信辦主任,金普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來源|京原路8號,原文刊發於《中國記者》2019年第4期

大連市委、市政府對傳媒集團“扶上馬、送一程”,市財政確定用3年解決傳媒集團歷史欠賬,增加了財政供養人員450人,支持發展多元產業,增強其“自我造血”能力。

11家单位融合,砍掉自身“腐肉”,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不容易

2018年8月31日,大連新聞傳媒集團正式揭牌。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由大連報業集團、大連廣播電視臺、大連京劇院、大連舞美設計中心、團市委宣傳教育中心等11家單位融合而成,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負責全市新聞事業和傳媒產業發展。

可以說,大連市此次的媒體融合跨界領域更加廣泛,不僅涉及廣播電視、報業的整合,還集納了劇院、設計中心、宣傳中心等文娛宣傳機構,媒體融合的觸角和程度更加廣泛。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計劃以融媒體中心為標誌,打造“現象級”的新媒體;以建設中國傳媒島為標誌,完成產業發展目標。

事實上,大連市的媒體融合之路走得並不容易,改革的決定也是經過慎重思考,不得不做的決策。“此前幾年間,大連媒體發展陷入嚴重困境,經營收入斷崖式下滑,單位性質事企不分,幹部職工人心渙散,百餘名優秀人才離職。面對這種狀況,我們痛定思痛,意識到不破釜沉舟、進行堅決徹底地融合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條。”大連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網信辦主任李鵬宇如是說。

大連市不斷考察、討論,逐漸摸索出適合自身的融媒體發展之路。對於大連市的媒體融合,李鵬宇將其系統總結。

以下為全文。

全媒融合 全業創新 開創大連新聞傳媒事業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大連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的重要指示要求,順應媒體融合大勢,在中宣部、遼寧省委和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導下,立足區位條件特點,攻堅克難、深化改革,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走出了一條“全媒融合、全業創新”的發展路子,朝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標奮力邁進。

做好全媒融合文章,努力實現一體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的根本原則和工作著力點,為大連媒體融合改革指明瞭最佳路徑,找到了媒體蝶變重生的突破口。

此前幾年間,大連媒體發展陷入嚴重困境,經營收入斷崖式下滑,單位性質事企不分,幹部職工人心渙散,百餘名優秀人才離職。面對這種狀況,我們痛定思痛,意識到不破釜沉舟、進行堅決徹底地融合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條。

2017年,大連市組織人員先後30多次赴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和上海、蘇州、鄭州等媒體融合先進地區學習考察。中宣部新聞局、文改辦專門聽取工作彙報、問診開方,提出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打破條條框框,推進體制機制深層次變革的改革方向,指導我們更清晰地把握文化例外原則和政策紅線,明晰了事企分開、幹部管理、薪酬分配、編制設置等具體問題改革路徑。

省委宣傳部多次專題研究部署推動,在融合改革一些關鍵問題、中國傳媒島規劃建設等方面給予具體指導。大連市召開書記辦公會、市委常委會5次專題研究媒體融合改革方案,形成了打破邊界、全媒體徹底融合的改革思路和一系列具體措施。

經過近兩年籌備推進,2018年8月,大連市將報業、廣播、電視、門戶網站、出版社、京劇院等11家單位、5000餘人徹底整合到一起,組建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完成“物理融合”。

改革實踐中,我們牢牢抓住三個關鍵環節用真招、做實功,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再造體制機制。打破原有體制機制壁壘,是釋放媒體融合改革活力的基礎和前提。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推動傳媒集團按現代企業制度運營,推進“六個分開”,即剝離印刷、發行、廣告,避免採編與經營相互交叉,實現事企分開;集團編委會管宣傳,控股公司董事會管經營,實現業務分開;將經營性資產劃入控股公司,公益性資產留在事業集團,實現資產分開;宣傳考核社會效益社會價值,經營進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效同考”,實現考核分開

;事業身份人員向採編播管崗位集中,其他人員向企業流動,統一理順合同關係,實現人員分開;重大事項決策權和監督管理權在集團黨委,採編權、發稿權、播放權在各媒體單位,廣告經營權在控股公司,實現“三權”分開,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舉措,徹底打通“血脈”。

為確保實現體制機制再造,大連市委、市政府指導支持傳媒集團在目標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風控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新出臺各類管理規定、辦法80餘項,激發內生活力。改革過程中,我們堅持人性化安置人員,做到了零裁員、零上訪、零投訴,保持了隊伍穩定。

二是建設全媒體中心。實現總書記要求的一體化發展,對大連來講,必須將隊伍、人員、資源、技術等完成整合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推進全媒體中心建設。

我們推動傳媒集團在重塑採編發流程上動真格,在改革內部體制機制上“動刀子”,推進集策、採、編、審、發功能於一體的全媒體中心建設,優化生產流程,採取

大部制+垂直採編團隊模式,打造一體化生產傳播體系,讓新理念、新架構、新標準貫穿生產傳播全鏈條。

一方面,建立全媒體內容生產整體架構,將採編指揮調度、重大策劃、採訪力量和稿件資源統一起來,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統籌推進傳播體系一體化和組織機構一體化,破除採編部門藩籬和採編發環節壁壘,探索建立全媒體生產組織框架和全新工作流程,進一步釋放活力。

三是做好融合“加減法”。對大連媒體融合而言,加快一體化發展進程,必須充分激活“健康肌體”,砍掉自身“腐肉”。

一方面,在優質資源上“做加法”,推動大連日報提質增效,廣播電視做精做優,大連晚報改版升級,天健網技術團隊整體轉型,為傳媒集團新媒體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在落後“產能”上“做減法”,休刊地鐵時報和新商報,《東北之窗》雜誌、《海燕》文學期刊轉企改制,依據收視收聽和經營創收數據,按照末位淘汰原則逐步裁減一批廣播電視節目,進一步推進電視節目製播分離改革。

通過一系列改革,媒體人重燃自信、人心向暖、鬥志昂揚,“無論昨天你從哪裡來,今天都是傳媒人”的一家人理念越植越深,媒體融合的“化學反應”初步顯現。有的已離職的優秀媒體人主動請求回媒體工作;傳媒集團主動擔當恢復運營市機動車檢測中心的重任並按市場化運作,成為全市檢車價格的穩定器;承辦的中國大連首屆“一帶一路”國際海洋城市文化攝影周吸引12萬人觀展,被中國攝影界專家稱為“中國最好的攝影周活動”。

做足移動優先文章,拓展主流輿論傳播陣地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藉助移動傳播,牢牢掌握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融合啟動以來,大連市堅持移動優先,發力新媒體、發展融媒體,市屬主流媒體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

一是建設全媒體雲平臺。互聯網“未知大於已知”“未來已來”。面對互聯網發展大勢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我們推動傳媒集團按照統籌規劃、平穩過渡、經濟適用、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快建設集採編、製作、存儲、發佈、安全管控、運營於一體的製播雲平臺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總體分兩步走。

第一步,以“大連雲”新聞客戶端上線為牽動,搭建初級應用基礎平臺、資訊發佈和服務功能開發主渠道,以融媒體生產為核心建立“中央廚房”式的媒體素材聚合、展現、生產、發佈和輿情分析綜合管理平臺;

第二步,在一期工程基礎上,打通所有媒體數據,整合多渠道內容資源,以全媒體內容庫建設為核心,打造全媒體內容匯聚、融合生產、分發指揮等多個業務模塊,構建全媒體一體化生產模式,實現選題策劃、採訪部署、資源調度、素材採集、編輯製作、傳輸發佈都在雲平臺統籌完成。

平臺完全上線後,將對上融通中央和省級融媒體中心;對下,挖掘大連大數據聯盟資源,鏈接縣級融媒體中心,助力大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二是做大融合傳播矩陣。打造融合傳播矩陣,是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影響力的必然要求。我們牢牢把握“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的傳播趨勢,全力建設以“大連發布”“新聞大連”“大觀新聞”雙微、“無限大連”APP、天健網等融媒體平臺為核心,覆蓋“報、刊、聲、屏、書、網、端、微”的全媒體移動傳播矩陣,打造智慧城市移動平臺,掌控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不斷提升市屬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傳媒集團組建以來,媒體原創首發率從35%增至95%,官微粉絲增長76%、流量增長163%;大連晚報和交通廣播官微入選全國媒體微信公眾號100強,新聞大連抖音號入選全國50強;出現一批爆款產品,《最美消防員——“冰與火的考驗”》原創報道引發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中央媒體重點聚焦和傳播,當期閱讀量達3.4億,《海上超級煙花秀引燃市民自豪感》總閱讀量1.3億;更為可喜的是,大連日報、大連晚報訂閱量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17%和102%,驗證了總書記“此長彼長”“優勢互補”的重要論述,“融”的優勢和效果充分顯現。

三是拓展海外傳播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的更廣、傳得更深入”,中宣部對加強對外傳播也提出了具體要求。大連作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龍頭,在對日、韓經濟文化交流方面有著深厚基礎。

大連廣播電視臺原來在日、韓都設有代表處,曾經開辦的日語、韓語品牌欄目《大連東瀛風》《中韓之橋》在日、韓頗有影響,後因傳播力的下降暫停了代表處工作和兩個欄目。我們將進一步落實總書記指示要求,推動重啟市屬媒體駐日、韓代表處,恢復兩個品牌欄目,重建中、日、韓三國電視機構聯合主題採訪播出機制,深耕東北亞,遵循互聯網形勢下新聞傳播規律,向移動端發力,以大連為窗口,更好傳播中國聲音。

做實產業支撐文章,保障新聞傳媒事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廣告收入的斷崖式下滑,同全國許多城市一樣,大連主流媒體也面臨著生存困境。倉廩不實就難以知禮節,更難以提升戰鬥力,沒有產業的支撐和反哺,新聞事業難以行穩致遠。大連市委、市政府對傳媒集團“扶上馬、送一程”,市財政確定用3年解決傳媒集團歷史欠賬,增加了財政供養人員450人,支持發展多元產業,增強其“自我造血”能力。

一是盤活用好存量。推動傳媒集團將資源整合、資產重組、產業佈局放到一個盤子裡,下一盤大棋。

集團成立以來,積極整合人才資源、內容資源、技術資源、經營性資產、廣告資源、出版資源,向價值鏈、產業鏈高端發展。目前,傳媒集團已組建培訓中心,正抓緊籌建出版公司;2018年,獨家代理大連地鐵1、2號線車廂外廣告經營權,新增車載廣告投影項目簽約1300萬元;集團旗下天途公司完成營收5.1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38.2%;天歌公司完成營收7611萬元,淨利潤同比增長59%。

二是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老年康養、現代物流、網絡安全、會展活動、風投基金、金融租賃等領域的政策資源向傳媒集團傾斜,推進“傳媒+教育”“傳媒+文創”“傳媒+演藝”“傳媒+物流”“傳媒+現代服務”“傳媒+兒童遊學”“傳媒+現代出版”“傳媒+金融”等多元發展,打造“傳媒+”產業。

三是推進“中國傳媒島”建設。規劃引導、支持推進以影視傳媒產業基地、傳媒產業博物館、城市主題動漫體驗樂園等為主內容的“中國傳媒島”建設,構建集傳媒文化創意、時尚設計生活、智能共享互聯於一體的東北亞傳媒時尚會展港、浸沒式傳媒時尚體驗目的地、東北亞城市公共藝術示範區、中國傳媒產城融合的試驗區。目前已積累成熟項目7個,在談項目66個,光大集團、保利集團、華人文化意向導入優勢資源,國開行、農發行將投資參股,著力打造大連傳媒產業增長極和文化產業新載體。

大連媒體融合改革的實踐證明,只要落實總書記的指示要求不走樣,就一定能在媒體融合這場革命中不斷取得更大勝利!我們的隊伍在全媒體時代,有準備、有能力收復失地、攻城略地,找回自尊、自信和應有的驕傲、自豪!大連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的一系列指示要求,順應時代發展大勢和媒體發展規律,堅定不移把全媒融合之路走寬、走實,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奮力開創大連新聞傳媒事業新局面。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