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給了世人太多的感動、豪邁、狂放。一提到李白,就會讓我們想到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這首《月下獨酌》,可以讓我們的內心更加接近李白。

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月下獨酌》的詩詞大意

在花叢間擺一壺酒,自斟自飲無友無親。舉杯仰頭邀明月,加上自己的身影一共三人。明月無情自然不會飲酒,影子也只是伴隨著我的身軀。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我自吟歌月自徘徊,我自起舞影自零亂。清醒時能起歡樂,酒醉後便當各自分散。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無情的交遊,相約在縹緲的銀河之間。

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開篇勾勒出一幅自斟自酌的孤獨畫面

開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勾勒出一幅自斟自酌的孤獨畫面。這世上彷彿就只剩下李白他一個人了,他獨自坐在花園中,映著夜月的光輝,自斟自飲,最終陷入混沌迷醉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用他天才般的想象力,將自己獨行獨坐的畫面變為了與月亮和身影三個人的狂歡,這樣的一幅畫面,帶著一種極強的宇宙感,像在暗示一個開始,又像是末日來臨。

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除了他以外,天地間再沒有一個活物。除了月亮,但月亮是不會說話的,也不會發出聲響,更不會打攪他飲酒。甚至在李白的一片醉眼迷濛間,月亮還是唯一能陪著他的事物。又或者不是唯一的,能陪著他的還有月光穿過他的身軀時落下的影子。這是一種永恆的寂靜和獨立。

​頭頂的月光,不遠處的花圃,桌案上的美酒,桌旁有些落寞地獨坐飲酒的人。這個場景中的一切,彷彿從一開始就是這樣了,其實就是到千年後的如今也還是這樣,現在的生活中人們也時常能從自己或者身邊人那裡看到類似的場景。可是月亮終究是不會說話的,更不要說“解飲”了。寂靜的四周,彷彿只有影子在安靜地陪伴著他。但李白也渾似不在意似的。

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即使寂寞,也不將寂寞作為自己的選擇,選擇及時行樂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他選擇及時行樂,雖然實際上他真的很寂寞,卻並不將寂寞作為他的選擇,他依然瀟灑地歌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他在這裡把自然中被動的事物都變作他個人主動的背景,隨他歌,陪他舞。於是,這場他個人的狂歡便收到了回應。所以說來倒去,他只有自己一個人,周遭的一切對他而言依然是無情的,所以他繼續唱道:“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無情就無情吧,李白其人,連九五之尊都不放在眼裡的,他才不會管外界對他有情無情,對他的評價是好是壞。

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這首詩其實就是李白一個人的狂歡,這場狂歡不依附任何人,李白從來都是獨立的,他和很多人交好,但他與其他人永遠涇渭分明。李白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這種永恆的獨立。有人說“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狂放是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的豪邁是李白。這些當然都是,但是,這首《月下獨酌》中描繪的這個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李白,他雖然在詩中是一個孤單落寞的形象,但卻是與我們的內心靠得更近的李白。

唐詩的味道,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別有一番風味

每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都會感應到一種莫名的感動撲面而來,這一刻胸腔裡甚至連心跳都感應不到了,只餘下一片不知道還有沒有空氣的世界。讀此詩還有一種感覺是李白的想象力,即使自己寂寞,也不會將寂寞作為唯一的選擇。他選擇與明月對飲,與影子共舞。我們在寂寞時,可能只會嘆息,苦苦的嘗著寂寞的味道。要學李白即使一個人也要狂歡,人生短暫,何不及時行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