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死還是“詐屍”?解讀醫學中的“拉撒路現象”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導讀

死亡並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過程。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91歲的詹妮娜•科基薇茨心臟已停止跳動,呼吸也已消失。醫生宣佈了她的死亡,並將她的“屍體”儲存進停屍間冰櫃。

然而11個小時後,停屍間工作人員震驚地發現:屍袋裡有動靜!打開屍袋,“復活”的老婦人坐起身來,鎮定自若地向工作人員要茶喝、要煎餅吃。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圖 | Medical News Today

不用驚訝,她只是不在少數的“死而復生者”之一:

案例1:2001年,一名66歲的男子在接受腹部動脈瘤手術的過程中出現心臟驟停,17分鐘的心肺復甦、除顫儀及藥物搶救,都未能讓他的生命體徵恢復,醫生隨即宣佈了死亡。然而10分鐘後,手術醫生髮現他的脈搏又開始跳動,他又活了!最終,手術繼續進行並順利結束。

案例2:2014年,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名78歲的男子在臨終關懷機構被護士發現脈搏停止,之後被宣佈死亡。結果第二天,他從太平間的屍袋中醒了過來。

這些古怪的故事,雖然看起來更像是恐怖電影中的橋段,但它們確實真實地發生了。在醫學中,這種“死而復生”的現象被稱為:拉撒路綜合徵(Lazarus syndrome)。

拉撒路綜合徵:離奇的復活

為何以“拉撒路”命名?拉撒路(Lazarus)原本是《聖經•約翰福音》中的人物。在他病危時,還沒等到耶穌的救治就死了,但耶穌斷言他將復活。果然四天後,拉撒路從山洞裡走出來,證明了耶穌的神蹟。

在醫學中,拉撒路現象/拉撒路綜合徵被定義為:CPR已終止後,延遲出現的自發循環恢復(ROSC)。換句話說,就是心臟驟停且符合死亡指徵的患者,此後又恢復心臟活動的現象。

自1982年首次被文獻記錄以來,全世界至少已報告了38例“拉撒路綜合徵”。V. Adhiyaman等人2007年的研究顯示,約82%拉撒路綜合徵病例中,自發循環恢復出現在CPR停止後的10分鐘內,其中約45%患者最終真的“復活”,擁有良好的神經功能轉歸。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圖 | Medical News Today

雖然報告病例比較稀少,但實際中的“拉撒路綜合徵”遠不止這38例。2016年一項研究指出,拉撒路綜合徵之所以被廣泛漏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事醫生的聲譽可能受損。”患者可能會質疑是因為醫生過早停止了心肺復甦、放棄搶救,才導致了“死亡烏龍”。

為何會發生“拉撒路綜合徵”?

一種理論認為,拉撒路現象的出現,是由於在CPR過程中患者胸腔壓力不斷蓄積,CPR停止後累積的壓力逐漸釋放,過程中壓迫心臟使之恢復了搏動。

另一種理論與之相似,認為是搶救藥物的起效出現了延遲,比如注射的腎上腺素在宣佈死亡後才開始起效。比如當患者的靜脈迴流受阻時,外周靜脈注射的藥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隨血液循環到達靶器官。

此外,血鉀水平過高也可能導致自發循環恢復延遲。

由於存在太多漏報,對“拉撒路綜合徵”的原因進行系統地研究,似乎是件棘手的事。

但還有一種聲音認為:根本不存在什麼“復活”,因為沒那麼複雜,這些患者只不過就是“壓根沒死”。那麼問題來了:“死亡”究竟應如何定義?生與死之間的界線,究竟在哪裡?

臨床死亡期vs.生物學死亡期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這世上沒什麼是確定的,除了死亡和稅收。”然而在醫院裡,連“死亡”都可能存在不確定性。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圖 | Pixabay

2014年,美國一名80歲的“死者”在醫院太平間被“活活凍醒”;同年,紐約一家醫院一名女性因藥物過量被宣佈腦死亡,但在被送往手術室收集捐獻器官時復甦,引發輿論抨擊……死亡為何會被誤判?

因為在醫學中,死亡並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一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瀕死期(臨終期)、臨床死亡期、生物學死亡期。

➤臨床死亡期

臨床死亡期又稱為軀體死亡期,此時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由大腦皮層擴散至皮質下部位,延髓處於深度抑制狀態。臨床表現為心跳、呼吸停止,各種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組織細胞仍可能存在短暫而微弱的代謝活動。

➤生物學死亡期

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後階段,此時腦、心、肺、肝等臟器功能永久性喪失,組成器官的細胞也發生了死亡,因此也稱為細胞性死亡,此時器官不能再用作移植。法醫中的屍斑、屍僵等也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

對醫生來說,臨床中宣佈的死亡,理論上應該已處於“生物學死亡期”,但實際中第二個階段“臨床死亡期”的長短是可變的,許多臨床狀況可造成該階段延長至1小時或更久,使得醫生做出準確判斷的難度增加。

混淆“臨床死亡期”長短的因素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圖 | Medical News Today

➤體溫過低

體溫過低可導致心跳與呼吸減慢至儀器無法檢測出的程度。2013年,加拿大一名被遺棄街頭的新生兒被送到醫院後,檢測不出脈搏,因此被宣佈死亡。然而兩小時後,嬰兒又恢復了心跳。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麥克•克萊因教授解釋稱,當時寒冷的天氣可能是柄“雙刃劍”,由於嬰兒暴露的環境極端寒冷,當嬰兒的血液循環已停止時,神經系統可能仍在活動,因此造成了死亡誤判。

➤強直性昏厥/蠟屈症

強直性昏厥(Catalepsy)一般表現為全身僵硬、不能動彈、呼吸緩慢,患者可呈昏死狀態幾分鐘至數週之久。造成該狀況的原因,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及帕金森綜合徵。

➤閉鎖綜合徵

閉鎖綜合徵(locked-in syndrome)主要見於腦幹血管病變,通常表現為四肢全癱,但患者意識清醒,能聽懂別人講話,但僅可用睜、閉眼等眼球活動示意回答。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過一位39歲女子凱特•阿拉特“死而復生”的新聞。醫生一開始未考慮到閉鎖綜合徵的可能性,直接宣佈了她的腦死亡。後來搶救回來的阿拉特聲稱,當時醫生、親友在她身邊討論著是否要終止生命支持系統,她聽到了一切,卻無法表達意願。

“閉鎖綜合徵就像活埋,你能感覺、能聽到、能思考,就是無法表達。”阿拉特說。

如何判斷死亡才“板上釘釘”?

上面的案例,是否讓你對“宣佈死亡”心生恐懼?大可不必,因為拉撒路綜合徵總體來說發生率極低,臨床中誤判死亡的概率其實很小。

只要在“前、後”兩個環節上謹慎考慮,就能夠避免誤判。首先,充分考慮可能造成“死亡表象”的臨床因素,如體溫過低、閉鎖綜合徵等;第二,在停止心肺復甦後,不要立即宣佈死亡,至少再進行10分鐘的密切監測,這10分鐘是延遲自發循環恢復最可能發生的階段。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圖 | Medical News Today

現行的指南一般建議,在患者心臟停止跳動後繼續觀察5-6分鐘。更長的觀察時間,則可能造成器官因長期缺血無法用於捐贈。

無論如何,現代的醫學智慧與醫療設備,已足以讓你能夠明智地判斷出,患者是真正的死亡還是仍有一線生機。

參考資料:Honor Whiteman, The Lazarus phenomenon: When the 'dead' come back to life, 26 May 2017, Medical News Today.

假死还是“诈尸”?解读医学中的“拉撒路现象”

精彩回顧

➤ 回醫院的出租車上,司機諮詢了8個醫學問題,免了我3元……

➤ 被29家醫學院拒收的她,是如何成為美國第一位女醫生的?

➤ 網友評明星演技差,遭醫學院學生髮屍體照恐嚇 | 醫脈3分鐘

➤ 歷史一刻!泰山醫學院謝幕,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掛牌!

戳這裡,更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