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目前大家討論最火的電視劇要數《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中江南閨閣的秀氣、侯門大戶的氣派盡收其中,更是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宋時風貌。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但是,有些人眼尖,一眼就看到了居然有人在盤串,還有好幾個特寫。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劇裡,盛老太太在思考時常盤著這手持,跟明蘭聊天時也盤著串。作為整個大家族的長輩,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她心思縝密、眼界開闊,經常吃齋唸佛。這串手持,應該陪伴著盛老太太度過漫長的歲月。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除了盛老太太,劇裡還有一位經常盤串的人,那就是盛明蘭的婆婆、顧廷燁的後母小秦氏。在跟男女主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小秦氏可是用盡了心思。扮演假慈祥的她手裡也盤了一條小尺寸的手串,像是小葉紫檀類的木串。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當然,《知否》電視劇將年代定在宋朝,那會兒還沒有文玩一說,這些最多是世家貴族的一種雅趣。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手串的盤玩是歷史發展的過程】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珠串作為一種佩飾,在中國由來已久。材質繁多,有木珠、瓷珠、玉珠、陶珠、瑪瑙、水晶、滑石、石珠、骨珠、蚌珠、琉璃、玻璃、東珠、象牙等,形制各異,呈現多樣化、複雜化的發展態勢。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文玩手串濫觴於上古的串珠,後又以佛珠為祖,以清代朝珠為宗,以宮廷手串為直系流派,一脈相承。至當代集裝飾、把玩、鑑賞、收藏價值於一體的文玩手串,積澱著歷史承襲而來的文化內蘊,日漸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佩戴、盤玩手串儼然成為一股新的時尚。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手串因其材質、色澤、雕工的精美,隨著清室的衰敗而從深宮中流散到民間,成為文人把玩的高雅之物或是互相饋贈的禮品。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近幾年來,文玩飾品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市場產業。從早年的鑽石、黃金,到後來的翡翠、玉石,現在人們逐漸把視線轉移到了更有文化氣息的把玩物件上,比如木珠手串、菩提子、橄欖核雕刻、文玩核桃等。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此外,不同品類、款式的產品琳琅滿目,除自成獨具美感的手串佩飾之外,作為配珠也成為塑造其它材質手串個性和魅力的重要一環。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手串的盤玩是修身養性的過程】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文玩手串之所以受到大眾喜愛,在於其本身價值之外還蘊含著文化,這是輩輩相知、代代相傳的寶貴經驗和財富。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目前盤玩手串的群體年齡層次主要以中青年白領和藍領為主。其中青年人主要看重的是手串的裝飾功能,中老年人則以追求其豐富的內涵為主。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文玩代表一種精神,也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一件好的文玩,經由歲月的裹洗,與主人息息相通,頤養身心的同時,也彰顯主人的文化品位。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珠串的盤玩,更是一種心境,是修身養性的過程,不必急功近利。這其實就是文雅人士的一個樂——挑選是個樂,串珠子是個樂,把玩是個樂,看到自己盤出來的核桃、葫蘆、菩提籽、橄欖核雕一天天發生顏色的變化就更是個樂。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當下都市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把玩一件手串,任小小珠子在手裡滾動,能讓繁雜的心情平和,令緊張的神經得到釋緩,多幾分對世間百味的參透。

手串在手,它們的歷史你可知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