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提起灕江最後一公里,每個人心裡都有去探究的衝動,那灕江的最後一公里,究竟是個什麼樣?

平樂古稱昭州,在古昭州城西北部3.5公里的黃牛頭村,正好處於灕江那最後一公里的腹部。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黃牛頭村坐落於灕江下游之最後一公里,依山伴水,兩岸竹子成林,猶如李白描寫的:"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景色再生。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其實,在一千多年前,晚唐詩人李商隱被貶古昭州,在黃牛頭還有一段與竹林有關的故事:當時被貶到古昭州的李商隱,為排解心中的苦悶,而寄情于山水之中。一日與朋友乘舟來到黃牛頭村,因黃牛頭村也是一個渡口,兩岸風光旖旎而岸邊似乎缺少點什麼?古代文人墨客大都推崇"梅蘭松竹"四君子,當時黃牛頭村灕江兩岸尚無竹子,於是,李商隱便在黃牛頭渡口江邊種下了第一片鳳尾竹,還寫下了一首鳳尾竹的詩: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魂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鳩只系楊柳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灕水悠悠,光陰輪迴,每到季節,這片竹林便是"無數春筍滿林生"。筍生成竹,竹又生筍,筍筍竹竹,生生不息。村民感念竹林開枝散葉之厚德,也念李商隱功德,於是稱這片竹林為"灕江竹祖",我們現在看到灕江兩岸的的竹林,基本上是這種竹林,深得"灕江竹祖"的滋潤。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筆者在清明期間來到了黃牛頭村探訪,亦想看看灕江最後一公里的神秘面紗。

看與品,意境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樣……

6日下午,來到黃牛頭客棧住下,等著我的第二天的體驗。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早上的迷霧晨韻,才是我心中的大戲。迷一樣的灕江我能看透她嗎?

第二天6點起來,一下樓,幾隻黃鸝就在竹林裡唧唧喳喳的鳴翠柳,還真有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的那一種景緻: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而我卻是:相互看不見,只有聲來辯!我沿著灕江邊的古道行走,雲霧就一直在纏繞著我,一時是一團團的,先是迎面撲來,又而席地翻滾,像我們看到冰天雪地裡的雪球,一圈一圈的。滾著滾著,滿世界都是白茫茫一片了。我彷彿也變成了真人,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蓬萊仙境也不過如此。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沿著古道拾級而上,在朦朧中看見了黃牛頭村重建的"玉皇廟",其實"玉皇廟"就是"玉皇觀",村民對我說,全名叫作"玉黃聖帝觀",原觀建於宋朝末年,距今有近八百多年的歷史,是宋代以來信道之人清心修道的場所。平時,每年的正月初九,各地的信道之人都到玉皇觀朝拜玉皇大帝,並緬懷葛洪道人。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時間來到了7點多,我又來到了黃牛頭渡口,此時,淡藍的雲霧從江面上緩緩上升,霧氣裡瀰漫著濃郁醉人的玉蘭花香。渡船的汽笛聲已經拉響,朦朧的江面上多了時隱時現的渡船和人流的和氣聲,江面也鬧騰了起來……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八點多,來到了二嬸豆腐花店吃豆腐花和艾葉粑,二嬸的豆腐花兩塊錢一碗,糖水好甜好香,有桂花糖的味道。一下把我的食慾吊了起來,我一口氣吃了幾碗,直呼過癮,我又吃到了兒時的味道。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隨著時間的過去,到了早上9點多一點,漸漸的濃霧有點像漂移的意思,雲霧也開始變淡了。千萬縷柔和的陽光透過沙巾折射在大地上,好像把紗巾慢慢撩開,太陽露出了紅彤彤羞澀的臉蛋,有點不好意思似的。花草樹木都帶著露珠兒,在陽光的照耀下,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而顯得多姿多彩和生機盎然。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我所看到的黃牛頭村的晨霧就像乳白色的薄沙,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揮不去,扯不開,折不斷,理還亂。使人有種飄飄然乘雲欲歸的感覺,這就是最後一公里的夢幻灕江。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詩云:

此地疑是小蓬萊,

竹林倒影在深宮。

邀得八仙來相聚,

騰雲駕霧顯神通。

2019年4月9日於艾墨軒

走讀桂林:灕江最後一公里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