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歷、中斷13年學習的她,當媽後人生開了掛

如果媽媽的學歷不高,就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嗎?

做果媽閱讀的這幾年裡,我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學歷不夠,不如別人優秀,擔心自己跟不上孩子成長,無法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說:人生的起點到底在哪裡?我們每個人只是出發的時間不同,這並不能決定我們的終點在哪裡。

柴媽就是一位這樣的媽媽,她不斷的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不斷的學習,勇敢衝破學歷的束縛。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閱讀成長故事。

初中學歷、中斷13年學習的她,當媽後人生開了掛

大家好!我叫郭露,朋友們都叫我柴媽。原因很簡單,我是一個5歲小男孩柴柴的媽媽。

我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PDA)註冊認證在家庭講師,國際職業培訓協會(IPTA)認證TTT講師,果媽閱讀雅安書友會的帶領人,二級拆書家(晉級中),國家二級運動員。悄悄的說一下,我的身高1米83。

初中學歷、中斷13年學習的她,當媽後人生開了掛

運動員退役後,有一段時間熱衷於騎行,算半個驢友吧!從海口沿東線到三亞,準備擼318的時候懷孕了。

孩子3歲左右和朋友徒步驢友圈知名的牛背山,日出、雲海、星空想想都美。可惜那次一樣也沒看到,有遺憾才有更多的眷念。

等小柴柴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同他一起再去一次牛背山成了夢想,當然也要一起騎行一次318。

看完上面的介紹,你不會想到我只有初中學歷,還中斷了13年的學習。當媽媽後,我才漸漸改變自己本來悲涼的底色——初中文憑。

1. 迷茫的青春

作為一名80後的女生,我是獨生子女,卻不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為了讓家庭生活品質更好一些,父母常年奔波在外,我被寄養在外公外婆家,算大半個留守兒童吧!

那時候卻覺得很開心!因為能回憶起父母在一起的情景,都是男女混合雙打,包括現在作為一名正面管教講師,經常在外講課,也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在初三那年由於我的哭訴,父母從拉薩回來,在老家做起小生意,過了一段簡單幸福的時光。

而我卻因為身高有去職業運動隊的機會,當時不懂目標、夢想、人生規劃的我,選擇放棄學業,成為一名職業賽艇運動員!

艱苦的體能訓練,熬過了三年,省運會拿到兩個銀牌。面臨選擇走還是留時,我又選擇了放棄。

至此已經是2005年,18歲,初中文憑,身高183卻一無是處。去洗碗估計老闆都嫌佔地方吧!回去從高一開始學習,可同學們都去了大學,書本也丟了三年,更何況還不愛學習,所以回不去了。

作為女生,家裡沒有要求,甚至不喜歡我去打工,怕我受氣。那我自然順勢而下,在父母的小店幫點小忙,在家裡買菜、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晚上還散步、爬山、廣場舞,完全的老年生活,成了“啃老族”。

一過就是快十年!期間因為感覺自己心都發黴了。在父母的控制範圍內打了兩次工,時間也不長,正好也印證父母給我的標籤“打不成豆窩的石匠”。

2. 孩子帶給我的希望和挑戰

在這十年做了唯一一件事,結婚生娃。

孩子的到來,給了生活新的希望,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孩子快兩歲,自我意識萌芽時,發現自認性格溫順,耐心超級好的我,開始抓狂、暴躁、易怒,甚至動手打了那麼小小的他。

那天在家裡剩下的只有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我無聲的淚水,內心只剩下痛苦、懊惱、挫敗。

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一個好媽媽,我不想用父母對待我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我深知我只是長大了,可我卻並沒有長好。

於是開始向外尋求方法,參加一些微課培訓,買很多的育兒書回來閱讀。可沒有學習習慣的我,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看了半年。

一次在朋友的介紹下,我走進了正面管教的家長系統課。三天的學習解決了我帶娃最大的難題——焦慮。

好的東西都喜歡分享,想告訴朋友正面管教,卻發現自己完全詞不達意。於是帶著朋友們去做一個又一個的體驗活動,卻又發現我完全沒有深度。

朋友們聽後,使用後,覺得效果也不好,甚至會委婉的說正面管教可能不適合我家。這個時候我很著急,好東西分享不出去,怎麼辦?

對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深深的信任和喜愛,以及一顆傻傻的熱心腸,促使我去向內找方向,尋找自我提升的辦法。

也許是上天照顧努力的人吧,這時候我遇到了阿德勒的書。

《被討厭的勇氣》、《自卑與超越》,讓我如獲至寶,阿德勒給了我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氣。我是我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可以創造我自己的未來。

重拾信心後,我再一次走進課堂——講師職業化TTT,去學習如何講好一堂課,如何讓一堂課講得深入人心,幽默風趣。

就這樣隨著孩子的到來,隨著我想當一個好媽媽的初心之下,重新踏上了中斷13年的學習之路。

3. 遇見氣球,加入果媽閱讀

正當我懷著滿腔熱情要開始講師之路時,家裡給了我一份鐵飯碗——高速公路收費員。這是一根不容拒絕的橄欖枝,所以我目前的正式職業是高速公路收費員。

從來沒有被約束過的我,一下進入職場,一點都不習慣,帶著無奈的心情坐在兩平方米的崗亭裡,盯著電腦屏幕發呆,看著清晨到天黑,看著深夜到黎明。

經常催眠自己,這已經是一個初中生最好的工作了,你還能怎樣?還好這裡能收留你,初中生出去能幹嘛?

可是水瓶座的我身體裡流著不安分的血。

在一次白班四點下班的時候,從四川到眉山,拐了一個朋友到四川溫江,約了月亮媽媽見面,想著向她取經或者尋求合作,卻第一次見到了氣球。對,就是大家都認識的這隻氣球,她們給了我很多鼓勵建議。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先從正面管教的體驗課開始,一點點地積累經驗,積累信心,積累人氣。

也是在那次聚會中知道果媽閱讀,當時365的會員費我是需要計劃支出的,還好有試聽,基本免費的都聽了以後,還有繼續聽下去的學下去的願望。

於是在2018年10月3號的時候正式成了果媽閱讀的會員,加了會員群,也經常在群裡和其他愛學習的媽媽們交流。

買書的頻次也從一年一次變成1月一次,雙11雙12最大的支出是買書。每月的主題聽完以後對自己有幫助的,會把書再買回來,閱讀一遍,很多的知識就這樣內化在了心裡。

正面管教的公益課、讀書會也在有序的進行著,副業收入也和氣球這個引路人一樣,也是本職工作的幾倍,現在反而更喜歡本職工作了。

雖然它不起眼,也不那麼高大上,可是在這幾平方米的崗亭上,一個班我基本能靜心看完一本書。因為工作簡單,我這次真人書的手稿也是在崗亭內完成的!

4. 那些幫助過我的好書

當媽媽後開始大量專注的閱讀,離開學校多年的我,感覺每一本書就是一位老師,為我傳道授業解惑。

當遇到現實生活問題的時候,我開始學會從書中找答案,而不是聽七大姑八大姨的經驗。

初中學歷、中斷13年學習的她,當媽後人生開了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為了上週末的讀書會,再一次翻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的育兒啟蒙書。

雖然第一次讀了半年 這次只用幾個小時一口氣就看完了,的確像哲學一樣深刻,像工具書一樣實用,像小說一樣好看。也是很多老師推薦給家長的必備枕邊書。

這本書教給我怎麼讓孩子坦然接受痛苦,面對困難,以後面對孩子作業一些智慧的方法。

最深刻的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陪孩子讀繪本的過程中,我自己也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使我改變的第二本書是《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

作者海姆.G.吉諾特,是心理學的博士。此書於1965年首版,點燃了人們對積極養育的熱情。

不僅是在美國暢銷500多萬的教子經典,同時以被翻譯成31種語言暢銷全球,被譽為徹底改變父母與孩子溝通方式的鉅著。父母和孩子之間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階段性的衝突,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

書中建議我們以同情和關愛的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用正面的方式,利用每一次機會幫助孩子培養自信,自立等內在能力。

《被討厭的勇氣》

讓我改變對自己看法的是一本書,也在二刷過程中《被討厭的勇氣》。

可以豪不誇張的說這本書改變了我對自己錯誤的看法,給了我很多的勇氣,也不必活在他人的期待之中。

這本是講阿德勒心理學的書但不是阿德勒所寫。作者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古賀史健。呈現的方式也很有趣,採用青年與哲人對話的形式,用一個煩惱不已的青年通過與哲人的對話,瞭解了阿德勒思想後整個人變得豁然開朗的故事。

從讀者的角度也跟著這個青年進行了一場思想的洗禮,帶著我們一點點的瞭解了阿德勒的觀點,自卑情結、優越情結、幸福感、課題分離、所有的煩惱來自與人際關係等等。

看完此書發現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父母以愛的名義嚴重干涉了本該屬於我自己的課題,我可以有勇氣開始不一樣的人生。

經過思考分析也考慮到他們的心情,我開始慢慢的脫離控制,也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現在雖然還沒有完全成功,可是和父母的關係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只管去做》

這個月媽媽的人生管理的第一本主題書《只管去做》,聽著果媽的晨讀,第一次寫下了平衡人生就九宮格。

曾經的我屬於一拍腦門,說幹就幹,遇到點狀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此也有個標籤“打不成豆窩的石匠”。

本月主題中有一本書《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雖然還沒有閱讀,在我這裡,這本書名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工作時間上六休二,上個週末回家做了兩場正面管教體驗課的分享,一場讀書會,80%的時間也帶著孩子,甚至加班加點的做了自己的九宮格。

作為果媽閱讀雅安線下書友會的帶領人,這是必須完成的作業!這張圖並不完美,可是卻給我無盡的力量。

初中學歷、中斷13年學習的她,當媽後人生開了掛

聽完柴媽的分享,我和會員們都很感動,她能如此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和不完美,真心地為她加油。

我是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