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仙與秦淮八豔,樸素迷離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金陵十三釵》的熱映一時帶動了許多人對於秦淮青樓女子的探究興趣。於是,從《金陵十三釵》想到“秦淮八仙”、從《金陵十三釵》想到“秦淮八豔”的文章紛紛見諸報端,那麼,“秦淮八仙”與“秦淮八豔”是不是同一青樓妓女群體?如果不是,那她們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而哪一青樓妓女群體更接近“金陵十三釵”呢?

秦淮八仙與秦淮八豔,樸素迷離

張藝謀電影《金陵十三釵》說的是,1937年南京淪陷,滿目瘡痍,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暫時未被佔領,一群躲在教堂裡的金陵女大學生、14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以及2個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國軍傷兵,還有一個美國人約翰,都先後進了教堂,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他們共同面對一場生死浩劫,產生了各種各樣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遠的淨土,暫時的寧靜很快被打破。日軍衝進教堂並且發現了女學生,女大學生眼看就要被日軍擄走凌辱,殊死抵抗的軍人在千鈞一髮之際開槍救女學生,英勇犧牲。後來,日軍又強徵女學生去慶功會為日軍表演節目,誰都知道,這將是一條凶多吉少的不歸路。女學生們不甘被日軍凌辱,準備集體自殺,卻被以玉墨為首的12個妓女們救下,12個平日裡被視為下賤的風塵女子和那個人雖小卻責任心強的小男孩,在侵略者喪失人性的屠刀前,激發了俠義血性,身披唱詩袍,懷揣剪刀,代替教堂裡的女學生,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不難想見,電影《金陵十三釵》歌頌的是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那些挺身而出的青樓風塵女子表現的極大勇氣和高潔品格。正因為她們是一群內心世界極為美好的女性,因而引起了當代千萬人情感的共鳴。

秦淮八仙與秦淮八豔,樸素迷離

電影《金陵十三釵》雖是影視文藝作品,但是其中的人物還是具有歷史原型和依據的。在清末民初的舊書《白門新柳記》和《秦淮八仙小譜》中所描寫的金陵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秦淮八仙”,的樣貌體態身世,堪稱真實版的“金陵十三釵”,也為那些曾在南京紅極一時的風塵女人們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據有關史料記載,《白門新柳記》是清末文人許豫所編,出版大約在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左右。“白門”是過去南京的別稱。“新柳”指的是太平天國滅亡後,在南京豔幟高張、名滿一時的風塵女子,一共收錄有數十人之多。書中以這些風塵女子為題,各自單獨成篇,詳細描寫這些名妓們的籍貫、相貌、特長、才藝和風月故事。許豫自認:“金迷紙醉,不知天上之浮雲;粉碎珠啼,且喝酒邊之倒月。曲中擫笛,答寥雁之吟;畫裡堆蓬,趁閒鷗之話。”

而出版於民國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的《秦淮八仙小譜》則記載了民國年間秦淮河邊八名歌女的事蹟。所謂“八仙”,分別是“梅仙張喜齡”、“蕊仙安寶珠”、“金仙陳擎珠”、“琴仙任雙全”、“畹仙方蘭因”、“月仙吳月娥”、“蓉仙曹桂珍”、“雲仙王小玉”。這“秦淮八仙”和電影中的“金陵十三釵”時代接近。從她們身上,更容易看到抗戰時期南京妓女的真實面貌和身影。

有關史料表明,太平天國滅亡之後,由於常年戰亂,南京市面上無比蕭條,燈影槳聲的秦淮河已經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門前冷落車馬稀”正是此時秦淮青樓衰敗的真實寫照。當時,曾國藩來到南京就任兩江總督,見此景象,就立馬開放了秦淮燈船。這無疑在客觀上推動了秦淮河上娛樂業“夜生活”的發展。不久,昔日紙醉金迷的秦淮景象再度出現,到清末光緒年間,南京城南尤其是夫子廟秦淮河兩岸,出現了妓業畸形繁榮的景象。

秦淮八仙與秦淮八豔,樸素迷離

據說,這兩本舊書堪稱“風月場指南”,從名字,到居住地,基本信息俱全。翻開泛黃的書頁,一個個名字映入眼簾:文玉、小翠齡、雙鳳、鄭二孃、妙紅、安月娥、湯小聰、施文霞、小素貞、金仙、大金鳳……她們大多來自蘇北地區,如小玉紅是六合人、岫雲是興化人、如意是廣陵人、小文卿是鹽城人、巧齡是金陵人……此外,當時名妓們集中在夫子廟內秦淮河兩岸的小街小巷裡,有的街巷如今已經消失。住在沉香街的有陳喜林、蔣素雲;住在東花園的有馮月鶯、馮藕香;住在姚家巷的有陸愛齡;住在貢院附近的李小如、高翠鳳、王筱玉、塗翠玉;住在鈔庫街的有王寶琴、張雙鳳;住在白塔巷的有方雙喜、王雙齡;住在石壩街的有文鳳音等等。電影《金陵十三釵》中,稱妓女是“釣魚巷來的”,這與史實相符,釣魚巷歷代就是妓院歌樓青樓集中的地方。《白門新柳記》記載的多數名妓,就長期住在釣魚巷。如“如意,廣陵人,居釣魚巷之西。圓頰豐肌,其秀在骨,人以‘肥環’目之。”

“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悽婉愛情故事的八位才藝雙絕的名妓,又稱“金陵八豔”。“秦淮八豔”之名最先見於明末清初文人餘懷的《板橋雜記》,最初他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合為“秦淮八豔”。餘懷與“秦淮八豔”是同時代人,又久居金陵,為秦淮河上的常客,因此,他對“秦淮八豔”的悽美哀婉、魂斷秦淮的愛情故事描述十分細緻而且生動。

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氣而名冠金陵的“秦淮八豔”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時文人墨客慕名而來者難以計數。諸多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命運皆與她們有著重大關係。美女愛英雄,妓女愛才子。她們的豔麗不僅令凡俗之人動心,更令許多英雄才子為之神魂顛倒,乃至歷史隨之改變。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欄瓦肆,歌舞昇平,笙歌徹夜的景象。其中青樓林立,盡是風塵女子的世界,儼然成為明代最為繁華的歌舞地。許多青樓都收留有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的童女。她們教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舞。待其長成後便成為青樓中的招牌。金陵八豔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鄭妥娘、顧眉生、寇白門、陳圓圓、董小宛皆是由雛妓成長起來的雪明花豔的絕色名妓。

“秦淮八豔”不僅個個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詩詞歌舞樣樣精通,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關心天下大事,與繼東林黨之後的復社文人來往密切,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當真巾幗不讓鬚眉。她們中的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與“明末四公子”中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襄的風流韻事被時人傳為美談。而柳如是和江南三大家之一錢謙益的坎坷愛情更是成為千古佳話。

豈知是“明末四公子”在當時文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成立的復社是繼東林黨之後又一重要的帶有政治色彩的文學社團。“明末四公子”均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之後,詩詞文章一流。其中方以智文武雙全,為大明朝作過很多貢獻。他任崇禎帝翰林院檢。明亡後他為光復明朝而奔走,任南明永王定王的講官,永曆帝的宰相。當清朝一統天下成定局之後,他又積極籌備反清復明活動。當時慕其名而投奔者成千上萬。

“秦淮八豔”中的柳如是、顧眉生、寇白門後來都從良跟隨明末的歷史名臣。明朝滅亡後,她們之中許多人都因政治原因而遭到追捕。陳圓圓、董小宛,也由此出現在當時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生命中。尤其是陳圓圓,她的命運多舛,曾讓無數人動容和唏噓。

當時,明末將領吳三桂手握五萬關寧鐵騎,控制著山海關要塞,抗擊清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陳圓圓被獻與吳三桂倍受恩寵。兩人感情篤深。後來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其麾下將領殺入吳家,綁架吳三桂的父親,並搶去了陳圓圓。吳三桂因此大怒道:“我手握重兵竟連一女子也保護不了!”於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立即起兵投清倒戈相向。李自成兵敗如山倒,清軍入關,如風捲殘雲般將其殲滅。這不僅讓李自成功敗垂成,成為了歷史上的悲劇英雄;同時也鯨吞了大明朝的萬里江山。清朝統一天下後,吳三桂因其功高而被封為平西王。若當時李自成送還陳圓圓,吳三桂未必會倒戈相向,歷史上是否真會有大清朝也未可知。這種說法當然只是笑談,但是,陳圓圓最後離開了吳三桂,出家為尼,了此一生,這不能不說是這位秦淮歌女與一個無恥漢奸劃清的最後界線。

綜上所述,“秦淮八仙”與“秦淮八豔”雖同為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但是,這兩個群體之間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秦淮八仙”除了身材面貌和歌舞彈唱可與“秦淮八豔”有得一比外,而在政治閱歷、人格品質和民族氣節上都無法與“秦淮八豔”比擬。“秦淮八豔”不僅個個容貌豔麗,人人風姿綽約,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她們十分關心國家大事,懂得與時俱進,她們身處青樓,卻指點江山,笑看風雲,激揚文字,浪遏飛舟,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這些都讓“秦淮八仙”難以望其項背。因此可以說,雖然“秦淮八仙”的樣貌體態身世,與“金陵十三釵”相近,但是,在人格品質和民族氣節上“秦淮八豔”更接近“金陵十三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