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目前超過40%的國際畢業生在德國完成學業之後的第一選擇都是繼續留在德國就業。

或許,在德國的生活是如此的愜意,以至於很多“留德華”在完成學業以後還是很樂意繼續留在德國。又或許,你打算將在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和所培養的能力實際應用到德國的工作市場中去。而你並不是唯一擁有這種願望的人:目前超過40%的國際畢業生在德國完成學業之後的第一選擇都是繼續留在德國就業。本篇文章將為您分享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繼續留在德國生活和工作,以及對此都有哪些法律方面的條文規定。

工作簽證

原則上,中國人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可以不受限制地進入就業市場。為此目的,你首先要持畢業證書到當地移民局申請“找工作居留許可”,這種居留許可的最長時限是18個月,其法律基礎是居留法第16條第五款的相關規定。

“找工作居留許可”的十八個月時限,從你接到通過畢業考試書面通知的那一天算起,與註銷學籍和獲得畢業證書的日期無關。申請或延長“找工作居留許可”時,你必須要向移民官證明你有能力自行解決生活基本開支。換言之,如果你在銀行裡沒有足夠的存款,那麼,在尋找工作期間,你也可以不受限制的打工賺錢。要注意的是,只有找到“同專業水準相應的固定工作”,你的居留才能根據德國居留法第18條(§ 18 Beschäftigung)的規定轉成工作居留。

注意:與你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酒店服務員或出租司機)很難幫你獲得工作簽證。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獨立創業

留學生還可以選擇開辦公司獨立創業。前提條件是,你要經營的公司業務與你的專業有關。同時,你還要證明你的基本生活費用是有保障的。滿足上述兩點後,你就可以前往所在地移民局根據外國人居留法第21條(§ 21 Selbständige Tätigkeit)的規定申請獨立開業居留了。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找工作也是一門藝術

對大部分畢業生來說,找工作都是一件勞心費神的事情。要想在十八個月簽證有效期內儘量少碰壁,並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最好的辦法就是未雨綢繆儘早動手。比如,學習期間和潛在的僱主建立聯繫,多做實習,建立必要的人脈,這些都將為日後有的放矢地找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而正確的自我評判則是開始職業生涯的重要基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找工作才能變得得心應手。無論是就業媒介網站,獵頭公司,還是各大報章,每天都有大量的招聘啟事。閱讀了幾份招聘啟事後你會發現,大多數僱主並不會唯文憑是論,他們更看重應聘者的專業技能。所以,有針對性的應聘適合自己發揮強項的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除了關注招聘啟事之外,近年來專門針對中國畢業生的企業招聘會也越來越多,這種招聘會有利於雙方面對面的交流,無疑是提高就業成功率的好去處。

知道了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所在,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投遞求職信了。

“沒有金剛鑽,勿攬瓷器活” 的古訓,同樣適用於今天的職場,不同的是在競爭激烈的因特網時代,僅憑“金剛鑽”,未必就能馬上攬到瓷器活。在求職過程中,如何包裝自己,兜售個人優勢,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許多獵頭網站上,對於如何寫求職信,如何面試等等都有很好的建議,值得借鑑。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德國就業市場前景看好

在德國,涉及外籍專業人才的就業法規越來越寬鬆,所以,大多數希望在德國就業的外國畢業生都能如願所償。 而有些行業甚至存在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比如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領域,高精尖人才的缺口就非常大。

聯邦德國經濟部和勞動部聯合推出了一個專門針對外籍求職者的網站:http://www.make-it-in-germany.com/

在這裡既可以獲得最新的就業信息,也可以更多地瞭解德國,認識德國,以便順利地融入社會。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最後,附上德國EBS商學院2017年畢業生的實習就業統計供大家參考:

- 畢業校友在德國的平均年薪(包含基礎工資和獎金):EUR 63,919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 86%德國EBS學生在畢業後3個月內找到工作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 大部分擔任企業的諮詢、金融、財務會計、市場營銷、管理等職位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 從事管理諮詢、投資金融、房地產、自動化汽車行業、醫藥、快消等行業


攻略 | 德國留學生畢業後如何留在德國就業?



德國EBS畢業生目前就職於以下知名企業:

Accenture GmbH

Allianz SE

Amazon Deutschland GmbH

Audi AG

Bain & Company Inc.

Citigroup Inc.

Ernst & Young GmbH

Gigatronik Holding GmbH

Horvárth& Partners AG

IMAP M&A Consultants AG

KPMG AG

McKinsey & Company Inc.

Porsche AG

PwC GmbH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GmbH

e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