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孩子總是哭鬧愛撒潑!溫和父母也沒轍?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最近在後臺留言裡面看到很多家長在問,孩子總是哭鬧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愛撒潑如何應對?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怎麼處理?


這裡呢我借用前幾天群裡面一位媽媽發出的語音,跟我們描述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

這位媽媽和她先生都是老師,有一個三歲的男孩,平時自己帶孩子。孩子平常有時候比較愛哭。前幾天親戚請客吃飯,那段時間孩子正好感冒發燒,情緒也不是很穩定,去親戚家吃飯也把孩子一併帶去了。

飯桌上孩子想玩一個媽媽覺得不妥的遊戲,好像是叫做熊出沒。媽媽就說手機沒法下載,孩子呢就哭了。所有人都盯著他們,媽媽就把孩子抱出了這個餐廳,想著不要因為他的哭,影響大家吃飯。她摟著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想玩,但是我手機下載不了這個!就這樣抱著也陪著,但孩子就不買賬,還是哭著,並且還不讓媽媽抱,一定要去找爸爸。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媽媽的想法是不能再讓孩子這樣下去了。一則是會打擾爸爸,二來會干擾其他的人,再一個是大家都看著呢,所以這個時候聽見孩子一直在哭,情緒就有點崩潰了。無奈之下就扇了兒子幾個耳光。結果兒子被打之後就不哭了。

可能是因為害怕吧,但是媽媽心裡面就很難受。覺得一方面對孩子很愧疚,為什麼作為媽媽我會忍心打孩子,另一方面也覺得很挫敗。自己不斷在學習了,還聽了怎麼做溫和父母一些課程,也很想做到平和。怎麼就是做不到?覺得有點丟臉!因為自己是做老師的,也做親子教育。感覺別人會覺得:唉呀你這樣的媽媽為什麼還養不出乖巧的孩子?

聽完這位媽媽的分享,我覺得她特別真實,而且思路也很清晰,也善於自我反省,所以這個案例蠻值得和大家一起來交流探討。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藉由這個案例來分享我的一些小觀點。

孩子哭鬧背後父母的原因

這個我覺得可以分成兩大塊,一塊是我們在親子教養中,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我們的心態。

第二是關於我們自我成長的部分。

她和她先生都是老師,我就聯想到我自己,我也做親子教育。所以我知道其實我們都逃不了一種心境,很容易地就會給孩子在日常的點滴中無形施加一些壓力。我需要我的孩子表現得很好,這樣別人才覺得我的工作或者是我的教育是成功的,孩子就會隱隱地要去承擔這樣的一份責任:我要夠好,這樣媽媽才覺得我好,才會喜歡我。所以這塊是值得我們共同去反思的。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而且這位媽媽還提到,平常孩子也愛哭,所以沒準在這一次做客吃飯之前,媽媽潛意識裡面就會有些擔心孩子添亂,讓父母難看,這種情緒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狀態,覺得不被媽媽信任,心裡是不安的。所以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很容易通過哭來釋放這種情緒。

那怎麼辦?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在平時多做功課,增加孩子安全感的同時,要劃清界限。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他表現的怎樣,爸爸媽媽都愛她。

情感上是無條件接納。但是行為上不可以無條件接納,是要立規矩的。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清楚的告訴他,在不同場合下面行為的規則。

三歲以下的孩子可能沒有辦法完全聽懂,但是我們只需要帶著父母的權威去溝通就可以了,三歲及以上的孩子已經開始可以聽懂。那麼父母就可以更多地說明這個可以或者不可以背後的原因,特別是我們這種堅定而溫和的狀態,可以讓孩子吸收到很多。不但是說說,而且要通過平常的行動做出來,讓孩子真的感受到從情感上他是無條件被接納的,可是行為上父母是溫和而堅定的!

我們再說說關於父母自我成長的部分。我剛才提到這個媽媽很坦誠,也有覺察力,她會自我反思到說:我自己學習那麼多,為什麼還沒有把自己的孩子管較好?

把對自己的不認可都發洩在了孩子身上。這份不認可,既有當下的,也有過往的。比如說因為自己以前小時候沒有被無條件地接納,所以現在也沒有辦法做到對孩子這樣,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時還會對於孩子做出這樣的行為,心裡面有很大的牴觸情緒。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往往會對自己失去的部分,在親子關係中出現衝突的時候,會想通過控制孩子來填補自己的安全感。所以我現在最想說的是,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往往都是在回應我們幼年時沒有解決的恐懼衝突和挫敗感。

我們把自己對生命的恐懼和沒有成長的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與其說我們在教養孩子,不如說我們在處理自己的過去,所以如果能夠藉由每一次親子關係的衝突來療愈自己的過去,這個就是價值所在。

在衝突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自己的狀態都會影響到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要對自己多一份接納,因為沒有完美的父母,所以也不要對自己太苛求。

可以說大部分的父母也走過跟前面提到的這位媽媽一樣的路,甚至還不斷的在重複,我們其實都是同路人。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不少媽媽心裡面覺得:自己學了很多,但是最後感覺沒有效果。我想說這個十分的常見,因為我也和很多愛學習的父母一樣,特別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希望他們能成為一個正面的教材和典範。但是我發現越這樣想,越是事與願違。因為我們自己的求完美求認可,無形中就給孩子增加了不少的壓力。其實我就是這樣後知後覺地帶著孩子跌過不少跟頭。

比如說我們家老大,有一段時間也挺愛哭的,行為有的時候也不是很有規矩,眾人面前也不太放得開,說話的聲音也會比較小,那個時候我就會想:這孩子一點都不像我!後來當我想到孩子所有的表現都不是用來證明我們的,他們所有做的好的部分,只是在呈現他們原來美好的樣子。

而他們所有的挑戰行為都是來喚醒和提示:我們還有不斷在成長自己的機會。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心裡面就充滿了感恩,也獲得溫暖和力量。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孩子哭鬧背後的動機

這個原因基本上有兩點。第一,就是孩子他們是用哭鬧來抗議父母的命令或者決定。因為孩子小,他們不敢直接挑戰父母,所以就會嘗試用這種哭鬧的方式,當這種哭鬧的方式持續的久了,沒有被很好的糾正,孩子會覺得這個方法很管用。

當孩子有哭鬧行為的時候,我們父母要做這樣的一個理清:孩子是否是單純地哭?比如說被碰傷了或者摔疼了,或者失去了一樣心愛的東西,這種情緒上是屬於很單純的哭。還有一種是帶了一個“鬧”字在裡面,所以它是一種不可接受的,從行為上來講是不可接受的溝通方式。

如果我們任憑孩子哭鬧,不做干涉和引導的話,其實是會妨礙孩子正常的心智的發展的。也就是我們沒有教會孩子用一種更智慧更合理的溝通方式來進行交流,這個其實就是父母的失職。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大家要銘記,不要以為孩子小,哭著哭著鬧著鬧著,大一點就會好的。因為這個很容易就成為一種習慣。在這件事情上,其實我也走過彎路的。我曾經一度以為孩子哭鬧,可能是因為他的安全感沒有被滿足好,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所以那個時候我就沒有太去幹涉孩子。當時並沒有區分到這個“鬧”字,然後慢慢的就會發現,有的時候明明是一點都不值得哭的事情,但是孩子就會用哭鬧來表達,讓我們很是被動!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孩子哭鬧如何應對?

宗旨:情緒上無條件地接納,行為上設定界限。

行為如何設界限?小點的孩子,當他們語言不是很充分的時候,大人其實可以給予更多的一些支持。

比如說他想喝水或者想要抱抱,他沒有辦法完全說出來,你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手勢,藉由手語來幫助孩子,而不是用哭鬧的方式。

三歲及以上的孩子,其實基本上都可以溝通了。那我們怎麼做?

給大家一個四步法的建議。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第一,提前預告。

當我們對孩子夠了解,比如說在上面提到的事件中,孩子要玩那個熊出沒的遊戲,媽媽不同意,那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個時候可能就會預感到孩子要哭了,就可以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說:寶貝,現在我們在外面吃飯,哭鬧是不可以的。你有什麼事情好好跟媽媽說,需要我們出去溝通嗎?在這裡是不可以哭鬧的,因為會打擾到別人。這樣跟孩子說清楚,其實是可以幫助孩子留意到自己的弱點,幫助他打破這種哭鬧的習慣。所以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在那個時候做出正確的反應。

當然這種默契也是需要在平時給孩子做一些功課的。平常的時候可以說的更加詳細清晰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要溝通,請好好說。當爸爸媽媽沒有滿足你的要求,沒有答應你的時候,並不代表我們不愛你。媽媽愛你,爸爸愛你,但是不是什麼事情都要答應你,不能答應你的事情,如果你想跟媽媽溝通,請你好好說,用哭鬧的方式是不可以的。因為這樣會打擾到別人,媽媽也沒有辦法聽清楚你要說什麼。

這個是可以在平常的時候就跟孩子先打好預防針,打好基礎。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第二,給孩子一個恢復正常狀態的時間。

孩子如果真的哭了,用哭鬧的語調來要東西,如果在家裡的話,就用計時器,將倒計時打開,跟他約定,比如說三分鐘或者五分鐘,讓他在三五分鐘這個時間裡面自己調整好情緒,當計時器響的時候,我們就請孩子再說一次,他想說的話,這個時候就要用比較正常穩定的語氣了,不能再用哭鬧的語氣了。

這種方式也幫助孩子學會在一定的時期之內學會恢復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父母是可以在旁邊給予支持的。

第三,重複指令。

如果孩子在這個時間之內還沒有辦法自我恢復的話,父母也不能完全不理他,這個時候呢父母應該站在和孩子同盟軍基礎之上支持孩子。所以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方式叫做重複指令,要求孩子自己說出來的。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比如說孩子哭鬧的時候,媽媽就可以對他說:

請你跟我講一遍,說:好的,媽媽,我不可以哭鬧,我不哭鬧了!

然後就要孩子跟著你重複,當孩子聽到這個命令從自己口中說出來,通長他就不會再哭鬧。

第四,暫時隔離。

如果前面方式都不太理想,孩子就是很執意的在那裡哭鬧,甚至在那裡撒潑!我們可以採取的第四步就是暫時隔離。

當我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他們就哭鬧,家長怎麼處理


把孩子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請他自己待一會,因為有的時候孩子可能還會和大人發生一些肢體的衝突,比如說推媽媽,甚至還動手,說很重的話,這時候孩子情緒很難得以控制,我們也不要陷入和孩子鬥氣的這樣一種場景之中。

我們會被孩子激怒,同時我們的怒氣又會把孩子點燃,這樣就陷入了一種挺窘迫的惡性循環了。

做溫和父母,用智慧的力量澆灌孩子,加油,每天學一點~每天都在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