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新年成都,大地回春,萬物競發。

2月13日,成都召開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推進會,發出了“讓新發展理念引領蓉城走向世界”的城市宣言。站在農曆新春的起始處,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和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歷史交接處,一個大城崛起、城市復興的“成都夢”,如春竹拔節生長,如春潮磅礴漫卷。


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選擇2月13日這一天發表這一城市宣言,本身就具有特別的意義。去年的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對四川及成都工作提出系列重大要求,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總書記的深切囑託,激發出萬千天府兒女奮進新時代、逐夢新天府的壯志豪情。一年來,成都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奮進、堅定前行,在新發展理念下凝聚社會共識、引領城市方向、塑造時代價值、培育戰略優勢,努力用民族復興之光照亮城市前行之路,用新思想塑造城市發展之魂。而今,在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一週年之際,成都再次以一場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推進會,鮮明昭示堅定不移、科學作為、久久為功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信心決心,用為國家的擔當力度標定城市科學發展的新高度,用世界城市體系標定城市復興的新座標,奏響了高舉新發展理念旗幟、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前行號角。


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賦予中國城市大城崛起的歷史機遇,而大城崛起,則是中華偉大復興的基座和支撐。翻開厚重的世界史,檢閱燦爛的中國史,國家振興、民族復興,最鮮明的標誌是城市的崛起。早在公元十三世紀,馬可·波羅作為第一個遊歷中國及亞洲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以《馬可·波羅遊記》一書比較全面地記述了中國巨大商業城市的繁榮,向整個歐洲打開了東方之門。而201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GDP超過2.8萬億美元,如果把它看成一個國家,那麼它的 GDP 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在中國,單純從GDP看,富可敵國的省份和城市正在快速壯大,位居中國西部的成都也不例外。2018年,成都的GDP超過1.5萬億元,大致相當於全球排名第42位的芬蘭的經濟總量。剛剛過去的2019己亥年春節,央視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國”城市快閃成都篇唱響全國,一曲“成都之聲”因其飽含的家國情懷引發廣泛共鳴。而今,以“崛起”為主題的“成都之聲”再一次穿越山谷,穿越河流,響徹華夏大地,以另一種形式,將家國情懷的表達,再次推向高潮。

歷史的起承轉合處,成都正在成為中國城市新一輪改革開放發展的風暴眼。這不是一個偶然。新時代成都正闊步走在城市復興的大道上,有其歷史必然性、邏輯關聯性和現實必要性。

從歷史的最深處一路走來,成都自燦爛輝煌的古蜀文明起,歷經秦漢“列備五都”、唐宋“揚一益二”的鼎盛繁華,成為中國經濟和人文地理版圖中的雙重“天府之國”,在中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巔峰時刻極享榮光。新時代的成都,更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並於去年歲末在全球著名城市評級機構GaWC公佈的2018年世界城市排名中“暴力拉昇”至第71位,成為國際觀察家眼中“最能代表中國內陸經濟發展的城市”。如今的成都,已進入登高望遠,放眼世界,在更高層次、更高境界、更高水平上探索推進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建設的階段。

奮鬥成就偉業,但奮鬥不是橫衝直撞。在“錦官城外柏森森”的南郊武侯祠,有一幅著名的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千百年來,這都是蜀人治川的座右銘。

歷史總是給人借鑑,如何在新時代實現城市復興、大城崛起?成都提出,要深入學習思考運用認識論、格局論、價值論、方法論、境界論,以深學立行堅定信仰,以科學作為成就偉業。


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堅定新時代城市崛起的認識論,關鍵在把握“知與行”的關係。

成都是在全國率先用新發展理念作為城市指導思想的城市。新發展理念之新,在於它是一次主動求變的戰略選擇和一場事關全局的深刻變革。必須深刻認識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自覺深化對新思想新理念的學思信仰和創造力行,才能真正把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轉化為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力量。

因而,讀懂一部產業革命史,才能理解為什麼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瞭解何為中等收入陷阱,何為人口紅利,才能理解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經歷了對環境汙染的痛徹反思,才能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共識;在“引進來走出去”之間不斷體悟,才能把開放大旗舉得更高;時刻把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第一位置,才能理解共享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而“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馬克思主義哲學活的靈魂就是實踐。前不久,成都提交了2018年經濟數據,從超1.5萬億的總量,到8.0%的增速,再到新經濟活力和人才淨流入率雙雙位居全國第3,一個個宏觀經濟數據、微觀經濟場景,正是由新發展理念的理論偉力與城市發展的壯闊實踐緊密結合而來。實現“走向世界”的目標,必須以更宏大的視野知之而進,以更篤實的實踐知之而行,將新思想新理念的磅礴偉力切實轉化為城市發展的澎湃動力,方能“弄潮兒向潮頭立”。


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秉持新時代城市崛起的格局論,關鍵在把握 “勢與場”的關係。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是格局;“七擒七縱”是格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也是格局。為文如此,為人如此,齊家治國平天下皆同此理。從某種程度講,站位決定了高度,格局決定了結局。

從成都的發展歷史來看,不得不說,格局觀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少不入川”,“盆地思維”,都蘊含著外界對歷史上成都格局觀的評價。諸葛亮曾在《隆中對》中盛讚“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又曾在前後《出師表》中感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惟坐而待亡”。可見,天府之國既自然富足,是建功立業之地,又偏安一隅,易生畫地為牢思想。因而,實現新時代“走向世界”的夢想,必須跳出成都看成都,以開放的格局和視野審視成都發展的勢與場。 必須堅決摒棄自給自足、隨遇而安的小農意識,小富即滿、不思進取的盆地意識,封閉守舊、自我發展的內陸意識。

放眼當下成都,發展的勢與場何在?新時代,成都發展最大的戰略機遇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引領中國城市在世界崛起,最大的時代風口就是全球科技創新改變世界格局,最大的外部變量就是“一帶一路”和西部開發開放引領成都由內陸腹地躍升為開放前沿,最大的信心底氣就來自於“一干多支”四川新發展戰略賦予成都舞好全川發展龍頭的時代機遇。

勢如風,場如帆。要實現城市發展的彎道超越,實現城市復興的“成都夢”,只有牢固樹立開放合作、創新創造的現代意識,敢為人先、走向世界的開放意識,互聯互通、共享共贏的國際意識,努力在全球全國全省發展大勢中借勢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堅守新時代城市崛起的價值論,關鍵在把握“人與城”的關係。

“城市的核心是人”,這是城市健康發展顛撲不破的真理。新理念指引下,成都的城市價值取向和發展理念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就是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迴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為生活導向。“以人民為中心”,就是成都城市發展的價值定位、價值追求、價值標準、價值判斷和價值歸宿。

建築大師吳良鏞先生曾盛讚:成都是最具有悠久優秀生活理念和生活價值觀的城市。這一讚譽,既源於成都別樣多彩的三千年煙火氣,也源於新發展理念下,成都城市規劃的價值選擇、城市建設的人文尺度、城市投資的戰略指向以及城市治理的方式調整。

尤值稱道的,是成都“生活城市”的定位。正是順應時代的進步和人本的需求,飽含人文情懷重新審視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營造,堅持以可持續的方式建造城市,成都無比注重保持城市的休閒特質、生活品質。從人本理念出發、以生活城市為目的,大城崛起中成都最深刻的幸福密碼,將標註為一個彰顯天府意境、有“高顏值”的城市,一個充滿煙火氣息、有“生活味”的城市,一個富有開放氣質、有“國際範”的城市,一個涵養家國情懷、有“歸屬感”的城市。


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推行新時代城市崛起的方法論,關鍵在把握好“穩與進”的關係。

萬仞高山,始足於穩。船行千里,關鍵在進。穩中求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黨中央確立的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成都實現城市復興的科學方法論。

城市的發展是一盤大棋局,對弈之道的要害在於戰略。一個城市的“穩與進”,重點是以戰略規劃的明、戰略目標的穩、戰略定位的準,推動城市發展的進。因而,在城市實現後發超越的艱苦實踐中,要堅持謀定後動、把握節奏力度、保持靜氣定力,將城市治理視為一個有機整體,將城市發展視為一個系統工程,始終在政治效果、發展效果和社會成果的統一中來實現城市的“穩與進”。要從“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高度來謀劃城市發展,讓城市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的發展相向而行;要從人民長遠的利益去衡量城市發展,讓城市發展的每一步都回應社會關切,從而贏得廣泛共鳴,實現發展的最大公約數;要用政治的風清氣正來為發展保駕護航,要讓發展的價值鏈有效延伸,從而引領城市生活,引領社會風尚。


蓉平:新春成都奏響新時代城市復興的號角


提升新時代城市崛起的境界觀,關鍵在把握好“破與立”的關係。

立得住才能破得好,徹底“破”才能更好“立”。

自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著眼於城市能級的全方位提升、發展方式的全方位變革、治理體系的全方位完善和生活品質的全方位提升,全面完成了戰略謀劃、科學規劃、政策策劃。可以說,成都該“立”的都明確了,現在的重點,是以破促立,在守正出新中堅定樹立新思想理念、新思維方式、新工作方法和新體制機制。

對成都而言,破,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是根本,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是關鍵,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標尺, 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則是保證。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但不同時代,不同人群,對於苦樂觀有不同詮釋。1200多年前,杜甫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道出了封建士子的苦樂觀;1000多年前,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道出了封建士大夫的苦樂觀;而發端於98年前,最新修訂於2017年的“黨章”,則以“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確立了共產黨人的苦樂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成都天府之國的巴適安逸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先輩們披荊斬棘以啟山林、治水營城造福後人創造而來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新時代成都大城崛起,又將為後人留下如何的營城遺產?這是新時代成都必須回答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直接體現成都廣大黨員幹部的苦樂觀,也將直接影響成都“走向世界”的夯基壘土。

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城市夢,始終要靠奮鬥來實現。只有以每一個成都人的日常尺寸之功,才能成就大城崛起、城市復興的百年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