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件国宝历经300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长治 | 山西这件国宝历经300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目光射日斑尾摇,逞世杨风步若猫。不住深山蹲炕角,宁家护院驱魅魈。” 从凶悍威严的形象演变为今天憨态可掬的吉祥外表,黎侯虎已有近3000年发展历史。黎侯虎出自山西长治市黎城县,因黎城古称黎侯国而得名。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间风俗,至今仍传承不衰。1998年登上戊寅年生肖邮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只布艺老虎便是山西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

文 | 老布


长治 | 山西这件国宝历经300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西周神兽,来头不小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的东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这里是古黎侯国所在地,据黎城县西关村出土的西周黎侯国君墓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黎城特殊的文化现象,古老的历史、朴实的民风,为黎侯虎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

从市区驱车至黎城,只需半小时。在黎城县黎侯镇,当地乡镇村社,家家户户的中老年妇女几乎都会缝制布老虎,但黎侯虎工艺传承在当地最具规模的,当属黎侯镇北桂花村。

这是一个典型的太行山黄土旱塬小山村,一排排的土窑石窑,一垛垛的玉米谷粱,古朴自然的乡村风貌让人心情宁静。

黎侯虎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小梅一家就住在离村口不远处。在李小梅家中,我们见到一只只外形呆萌的布老虎。据李小梅介绍,一把剪刀、一根尺子、一枚银针、一条丝线、一块布料、一双巧手,这才有了一个漂亮的布老虎。

长治 | 山西这件国宝历经300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面对变幻无常的自然环境,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人们便把内心的渴求寄托在凶猛的动物或者自然现象上。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黎城人把虎作为保护神,虽然只是民间布艺,但它承载的是古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敬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在商周时期黎城境域,时人以“虎”作为图腾。从西周黎侯国君墓出土的玉石虎等文物中可见,虎型器在当时民众日常生活及祭祀、军事活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当时社会风俗和精神信仰的重要特征。民间虎器型多样,分别由玉石、剪纸、根雕和刺绣等材质制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布艺刺绣黎侯虎。

长治 | 山西这件国宝历经300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扎根民间,寓意吉祥

作为黎城民间手工艺的一朵奇葩,黎侯虎流传于黎侯镇、停河铺乡、东阳关镇和黄崖洞镇一带,世代传承不绝。

3000多年来,黎城人对虎的喜爱有增无减,从外形凶悍威严演变为今天憨态可掬,老虎的造型也逐渐定型,整体造型粗、短、胖,四蹄直立,昂首挺胸,显得虎虎生威,也透着呆萌可爱。

在黎城的民俗中,“虎”与“福”谐音,故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坚强、勇敢的象征,也是辟邪的产物。黎侯虎肢体造型粗、短、胖,表现了敦厚、健壮的形态;四足微微外撇,呈扎地生根状;头微昂,从态势上塑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劲和孩子般的天真可爱味道。而且黎侯虎无尖角、硬刺,符合民间玩具的造型法则,显现出一种块美、简约美和质朴美,更作为婴儿看护之宝,陪伴婴儿成长。

长治 | 山西这件国宝历经300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在黎城当地的婚俗中,婚礼当天,新郎家人会把布老虎送入新娘怀中,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通常黎侯虎的制作都是雌雄相伴,其背部的纹样采用的也是阴阳两种纹路,意为阴阳相合、繁衍生息。

黎侯虎对孩童来说,除了布老虎,还衍生出虎头鞋、虎头帽、虎肚兜等民俗服饰,这些都是给出生不久或是已经满月的孩童的特殊装扮和玩具。除了给童年增添乐趣,更多还是赋予了长辈对孩童的无限期望,寓意孩子可以像老虎一样强壮、灵活。

专注工艺,魅力焕发

1998年是戌寅虎年,按照惯例,要发行一版与当年生肖相对应的生肖邮票。从1997年开始,国家邮电局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生肖图案。当时,黎城县邮电局局长赵国奇想到了黎城的这只布老虎,于是立刻将其作为选送品,但是还缺一个响亮的名字,几番讨论下,最终因黎城古称“黎侯国”将其命名为黎侯虎。果然不负众望,黎侯虎力压群芳成为当年生肖邮票上的图案,一时响彻全国。2008年,黎侯虎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治 | 山西这件国宝历经3000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虎”

虽然黎侯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手工制作黎侯虎的民间艺人却日渐凋零。祖传的手艺使得黎侯虎制作工期长、成本高,价格自然就高出市场上批量生产的黎侯虎。机械化生产让这门传统手工技艺越发萧条。

为了传承制虎技艺,李小梅成立了红石公司,专门从事黎侯虎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技师。黎城县全县农村妇女5000余人,黎侯虎制作队伍遍布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年制作能力达到80万只,远销海外,这不得不让人惊奇。此外,李小梅的团队还开发出了黎侯土布、虎头帽、虎头鞋、肚兜、手工艺布鞋等十多种文化产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邯郸等大中城市,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藏在黎城农村的黎侯虎工艺也开始迈向产业化发展道路。黎侯虎不再局限于日常孩童的玩具和婚假吉祥物,而开始成为市场链条的商品,具有了商业价值,它成为了可以为制作者带去物质财富的产品。人们也逐渐从注重黎侯虎的精神内涵和风俗信仰,转向对其造型和色彩的关注。原来尺寸统一、造型一致的黎侯虎也逐渐变成造型多元、大小不一“虎家族”。

2015年,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开幕,由黎城民间手工艺者制作的一万只黎侯虎入驻上海世博园,作为山西园区的手工艺品展出。期间,黎侯虎又被定为山西园区馈赠外国友人的礼品。这是你能想象到的,一个从黄土旱塬小山村走出的手工艺品所能达到的顶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