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平臺如何抓住產業數字化浪潮中的轉型升級的機遇?


供應鏈平臺如何抓住產業數字化浪潮中的轉型升級的機遇?

供應鏈平臺面臨這次產業數字化浪潮中的轉型升級大機遇,企業轉型升級實質是一場數字化的浪潮推動下的革命。誰抓住了契機,誰就最有可能率先上岸。從內部流程的數字化,到供應鏈數字化,再到產業數字化,大家也常說流程要軟件化,服務要產品化,生意要數字化。企業數字化就會必定面臨三個層面問題:IT技術層面~數據層面~產品層面。那麼我們就要防備:走不出的IT,看不到的DT,想不到的PT,最終毀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大好機遇。

現實中:以業務功能導向的IT思維,很難轉向以用戶導向的互聯網思維,這絕對不是技術問題,這是思維與眼界問題,也是一種跨界。IT是造數據的,DT是收集加工分析處理以及呈現及輔助決策的,PT是通過產品去連接用戶場景的。我們常常又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技術人員痴迷於炫酷技術;

產品人員沉醉於花哨功能;

運營人員陶醉於活動運營;

我們構建互聯網供應鏈平臺,而供應鏈的核心是協同,傳統線下模式用戶之間雖然也是有互動的,但是傳統的互動是不夠的,互動的頻次,深入度,信息覆蓋面,信息到達的速度,信息的準確度等都是有很大瓶頸滴。有了互聯網連接後,如何通過互動的深度,廣度,密度,提升協同效應,將是一大課題。

那麼問題來了,供應鏈平臺其實並不是交易的主體,那麼供應鏈平臺到底僅僅只是信用的搬運工,還是在供應鏈服務過程中增加了企業信用?還是成為了企業信用的放大器?還是企業信用的背書者?還是企業信用構建者?還是企業信用的管理者?

還有人說:供應鏈服務平臺:弱信用者看中它的資金,強信用者看中它的服務。所以供應鏈公司得在服務與供應鏈金融雙抓手中進行雙高位挺舉。供應鏈平臺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是一個第三方角色,無疑是增信了整條供應鏈,這點在多年的供應鏈服務行業得到了證明,但是在目前的這種社會資金的形勢下,供應鏈平臺通過主動負債模式帶來供應鏈金融收入是以高負債模式,極其危險。我們是極力不推崇的。那我們倡導的是:把服務做重,把資產做輕,把連接做廣,把數據做大:重服務,輕資產,廣連接,大數據的方向。供應鏈平臺以服務為本,保持自己的中立性,通過深度的服務深入的嵌入到供應鏈的各個節點之中去,自然而然就有了大數據,隨之而來的就是場景衍生甚至場景裂變。相反,大數據形不成數據鏈就是如同廢棄的專利,每年維護費就交死你,商流數據鏈,物流數據鏈,支付數據鏈,供應鏈金融數據鏈。所以未來的供應鏈平臺必須跳出企業,站上供應鏈,瞭望產業鏈,看到互生場景(企業,供應鏈,產業鏈三個層次與三個世界)

我們給供應鏈服務平臺公司總結了123456點建議:

堅定一條路線;

堅持二件事情;

選準三個方向;

盯住四樣東西;

緊抓五個流程;

管好六個總監;

堅定一條路線:

專注垂直細分領域產業供應鏈

堅持二件事情:

服務平臺化

服務產品化;

選準三個方向:

做供應鏈管理;

做供應鏈服務;

做供應鏈金融;

盯住四樣東西:

緊抓五個流程:

客戶引進流程;

服務交付流程;

財務結算流程;

供應鏈金融流程;

客戶服務流程;

管好六個總監:

業務總監;

風控總監;

運營總監;

資金總監;

財務總監;

IT總監;

李海平:深圳大創供應鏈知識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中國物流學會專家委員,《中國供應鏈第一神圖》系列作者,我曾就職於華為技術、金蝶軟件、怡亞通供應鏈、平安銀行等行業頂尖企業。

創辦的公眾號~【深圳供應鏈】,擁有3萬+的物流與供應鏈金融行業高質量專業用戶,為行業傳播供應鏈知識,分享供應鏈經驗,為企業架構供應鏈平臺,設計服務產品,提煉商業模式,致力於打通產業互聯網從資訊→數據→知識→資源→科技→方案的鏈式通路。在業界首提產業互聯網平臺“B2B+SCS(供應鏈服務)+SCF(供應鏈金融)”模式,聚焦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能時代的價值創造,助力合作客戶在垂直領域打造現代供應鏈超級物種,得到廣泛認可,並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是鮮易控股、中芯供應鏈、英唐智控、兆通供應鏈、奧園奧買家集團、雄通股份、大微國際集團、邯鄲建設投資集團等眾多行業知名企業的產業互聯網轉型升級特別顧問與平臺總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