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餘生請多指教”,是現在年輕人的花式表白。

仔細想來,這還是每個新生兒來到世上要對父母說的話。孩子懵懂無知,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也是那個為你指教餘生的人。

但是,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指教得當,“潑冷水”仍然是一部分中國家長刻意為之的管教手段。

他們常常用讓人喪氣的批評,來“保護”自己的孩子。

綜藝《女兒們的戀愛》,Selina就有一個慣用“打擊手段”的父親。

被問到“有沒有因為感情的事情,在心裡責怪過爸爸?”時,任容萱(Selina的妹妹)講起前任的事情,一秒哽咽落淚。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得知父母其實喜歡自己曾經的對象時,任容萱情緒沒忍住 / 綜藝《女兒們的戀愛》

任容萱回憶父親對她的戀愛一直沒有“沒有太好的指教”,說她“眼光很差”,這讓她一度對自己沒有信心。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Selina妹妹哽咽憶情史 / 綜藝《女兒們的戀愛》

直到多年以後爸爸才坦白,“其實我很喜歡,媽媽也很喜歡他。”

他總想把事情最差的一面鋪墊給女兒,因為有了心理準備,未來在受傷的時候才能不那麼疼。

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對這類教育方式發出疑惑,“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了如果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1“將來的你

總會感激我”

大多數父母都是這麼安慰自己的:“現在他們覺得受傷,但以後他們會感激我的。

任家萱爸爸的這種反向“保護欲”,就像老鷹對待自己的幼崽。

雛鷹羽翼漸漸豐滿的時候,老鷹會把它們推下山崖,迫使它們迅速掌握飛行能力。只有在絕境之中,雛鷹才會不斷地煽動翅膀,學會飛翔。

為人父母,也是出於類似的邏輯:

社會如此複雜,現實生活怎麼可能會善待一個“傻白甜”。

所以為了讓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在自己漸漸老去之前能夠獨立生存,就只好有意把傷害提前。

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的《生命之網》中,一位父親用更加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

有一天,女兒回家,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山羊被剝了皮,掏了內臟,倒掛在屋簷下。

這對他女兒而言實在是太可怕了,但父親堅持說,他不後悔。

他說,她是受到了傷害,但從那一刻起,她一輩子都懂得肉是從哪兒來的,肉不是從塑料袋裡長出來的。

作者詳細剖析了父親的心理,“暴力不可避免,苦難會在未來得到補償,我們必須讓孩子通過體驗艱苦生活,瞭解活著不容易。”

然而世界殘酷,我們就必須殘酷嗎?

父母們試圖為孩子規避即將到來的“外傷”,卻也親手給他們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內傷”。

在父母輩的觀念裡,孩子們翹尾巴時,總需要一些逆耳忠言來殺殺威風。

《少年說》中,學生袁景頤非常委屈地控訴媽媽:“你為什麼老打擊我,難道你就看不到我的努力嗎?”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學生袁景頤吐槽母親的打擊教育 / 綜藝《少年說》

​可媽媽雖然認為女兒很棒,但仍舊說:“你要不打擊,可能就有點飄。”

孩子明確表示這種激將法讓自己受不了,可媽媽不太聽得進去,也不想改正。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媽媽堅持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 / 綜藝《少年說》

只有不斷刺激孩子,才能讓他們更加進步,這個媽媽的想法和很多家長差不多。

乍一聽好像有點道理,但在“為你好”的催眠下,家長對孩子真實的個性和接受能力往往有所“誤判”。

家長對孩子“變好”永遠不會滿足,沒有考慮他們的成長上限。

再給他一點壓力,讓他再努力一點,永遠會“更加好”。

但對孩子來說,相比令人窒息的“愛”和永不停歇的“變好”,心裡更加在意的,其實是來自父母的接納與喜歡。

2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孩子

都欠真心的誇獎

為了不讓孩子落後,再優秀也得時時捶打,把“自我感覺良好”的苗頭扼殺在萌芽之中。

更有甚者,從“挫折教育”中發展出一種病態心理:“看不得孩子好”。

一位母親曾對心理諮詢師坦露心跡:

為什麼我一看見孩子沒心沒肺、嬉皮笑臉,就無名火起?一看見孩子愛打扮,穿得漂漂亮亮,就想損她“不務正業”?

相比自己此刻忙碌、疲憊、焦慮的生活現場,孩子那種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狀態,著實讓她“羨慕嫉妒恨”。

所以下意識想用“潑冷水”的方式,求得某種心理平衡。

孩子的生活中沒有讚美,只有打擊,對心理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人們難免產生自我認知偏差,變得懦弱且不自信。

甚至好事降臨到自己頭上,也覺得“我不配得到”,選擇放棄退縮。

出於自救,也出於更廣泛的社會需求,“誇誇群”誕生了,並且時至今日熱度不減。

得不到誇獎的小孩們,終於能在長大之後,迎來了缺席已久的讚美。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在網上極其火熱的誇誇群


儘管誇誇群能夠在當下疏導消極情緒。但是並不能真正解決長久以來的“誇獎缺失”問題。

只是作為某種心理補償,給人以即時的快感。

被誇之後,童年時期因為缺少鼓勵而造成的自信心不足,缺乏安全感等等情況還是不能夠從根本上有所改變。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清華北大辯論表演賽:誇誇群和噴噴群哪個好 / 梨視頻

對於孩子們來說,真正有效的誇獎是怎樣的?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徳韋克的研究團隊曾對紐約20所學校、400多名學生展開調查,探索誇獎對孩子的影響。

一組孩子得到關於“聰明”的誇獎:“你在xx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一組孩子得到關於“努力”的誇獎:“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被誇獎因為“努力”而獲得出色成績的孩子,實際成績提高了30%左右。而僅僅被表揚“聰明”的孩子,成績卻退步了20%左右。

相比於被誇獎天資聰穎,大家更希望自己的努力被人看在眼裡,付出得到認可和表揚。

“更好”和“最好”是沒有盡頭的。

即使能夠成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但內心已經逐漸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

3正確的挫折教育

是提出建設性意見

如今,人們熱衷談論一個詞——“逆商”。

孩子們不僅僅是在學習能力和為人處世上面需要提高“智商”和“情商”,還需要提高抗打擊能力。

不少人覺得,太過於玻璃心,扛不住壓力,會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前途。

電影《茉莉的牌局》中有一個情節,女孩在滑雪訓練時,覺得疲憊不堪,想要放棄練習。

父親表面上說,可以,但必須讓女兒說出一個“累了”的同義詞。

是什麼呢?Weak(虛弱)。

那麼好了,女孩不願承認自己“weak”,也不願意承受“weak”所帶來的羞恥感。只好爬上去繼續訓練,硬抗住身體的不適。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電影《茉莉的牌局》

許多為人父母者或許沒有意識到:刻意打擊否定孩子,並不是能夠讓人成長的“挫折教育”。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建議,有方法有策略地面對困難。並不是人為地製造挫折,憑想象設計一個挫折場景,讓孩子在演習中被迫接受折磨。

對於這個現象,美國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區分了“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兩個概念。

所謂“自然後果”,是指自然而然發生的任何事,其中沒有人為的干預。比如站在雨中,就會被淋溼;不吃東西,就會捱餓。自然後果給了孩子絕好的學習機會;而大多數“邏輯後果”,則是經過拙劣偽裝的懲罰,是一種“借題發揮”。

所以與其一邊責備孩子,一邊替孩子收拾爛攤子,不如把問題的主體還給孩子,將關注點放在解決方案上。

耐下心來,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並且給孩子充分的機會,鍛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 相關(Related)
  • 尊重(Respectful)
  • 合理(Reasonable)
  • 有幫助(Helpful)


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就是論事,為解決當前問題提出可行方案,而非借題發揮,做任何沒有建設性的指責。

耐下心來,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並且給孩子充分的機會,鍛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僅僅是借題發揮,做任何沒有建設性的指責,簡單地讓孩子感覺事情很糟糕。


Selina妹妹一秒爆哭:那些被“挫折教育”毀掉的大人們

伯德小姐希望能夠得到母親的“喜歡” / 電影《伯德小姐》

父母所以為的打擊教育,是想要孩子飛向更高的地方。

而無意義的潑冷水,打掉的可能是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和原本即將張開的翅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