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守好綠水青山 留住藍天白雲

東河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立足北靠青山、南臨黃河,構建沿黃河北岸生態廊道和沿大青山南坡生態廊道,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領域一項項重點工程頻頻展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汙染防治實事緊緊抓在手上,綠色成為美麗東河發展的新引領

□特約記者 楊恩傑 通訊員 張麗

東河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和諄諄教誨,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不動搖、不鬆懈,讓東河大地綠起來美起來。

抑塵、治源、禁燃、增綠……一系列有力措施,東河區全力繪就青山綠水、詩意棲居的圖景。到2018年東河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4.6%,林業用地面積達到24200萬平方米,覆蓋全區52%的區域面積。城市公園綠地面積595.4萬平方米,人均12.7平方米。這些數字是東河區堅持綠色先行,加快美麗東河建設的有力見證。

東河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立足北靠青山、南臨黃河,構建沿黃河北岸生態廊道和沿大青山南坡生態廊道,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領域一項項重點工程頻頻展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汙染防治實事緊緊抓在手上,綠色成為美麗東河發展的新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掀開嶄新的一頁。‍

構建南北兩個生態廊道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真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在沿大青山南坡生態廊道,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深入推進南坡綠化、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

加強礦山綜合整治,嚴厲打擊私挖亂採行為,還自然以寧靜和美麗。大青山南坡東河區段治理面積114平方公里,對砂石坑、渣堆和採石場等治理點37處進行專項治理,持續開展“利劍5號”“綠盾行動”“水源地專項整治”“風險隱患排查”等行動,環保執法工作紮實有力。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良好生態環境普惠民生福祉。在南海沿黃溼地一帶,堅持保護性開發,發揮院士工作站作用,推進溼地生態修復、周圍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著力將南海地區組團中的南海及周邊片區,建成集溼地風光、生態旅遊、科普教育、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城市新片區。

南海溼地水清了,鳥和植物多了,溼地面積擴大了,溼地生態服務功能提升了。經過治理,南海水質由劣五類水變為五類水質,局部變為四類水質。溼地鳥類由過去的77種增加至229種,溼地面積由過去的1585公頃增加至2992公頃,湖泊面積由過去的333公頃增加至713公頃,成為包頭市內的萬畝湖泊,被專家譽為包頭市的“五庫”——碳庫、水庫、氧庫、食品庫、基因庫。

建設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從理念昇華到制度建設、再到實踐檢驗,東河區積極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努力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鋁業園區以“產品高端化、產業綠色化、資源集約化、經濟循環化”的發展方向,高標準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佈局,充分發揮“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的政策優勢和引領作用,推進廢舊金屬、電子廢棄物、報廢汽車等回收再利用項目和企業循環化改造,建設綠色生態園區。實施園區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鋁業園區固廢渣場、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等基礎設施項目。

加強大氣、水、土壤汙染綜合治理,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截至目前二級良好天數達258天。持續推進燃煤散燒治理工作,對環境汙染治理的投資快速增長,完成總投資2.1億元的重大治理汙染項目4個,強化大氣汙染防控,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體系。

打好淨水保衛戰。水源地重新確界劃分,完成水源地問題的整改。推動解決華資排口生活廢水直排黃河問題。推進東華熱電廠廢水零排放工程。打響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制定了《東河區土壤汙染防治行動方案》,完成東河區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全面執行河長制、湖長制,重點抓好黃河東河段、南海湖、白銀湖等30條河湖庫水生態保護治理工作。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面向未來,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產業體系還是空間格局,東河區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使綠色節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