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衝刺階段:如何才能“過目不忘”增強記憶能力呢?

越到考試的衝刺階段,同學們也進入了“信息轟炸”式的備考階段,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被灌入到我們的大腦,在這樣高強度的“作戰”中,怎麼才能讓那些不斷湧入的知識點“過目不忘”呢?一起看看吧。

考研衝刺階段:如何才能“過目不忘”增強記憶能力呢?

一、背誦的最佳時間

在合適的時間段內進行背誦

還記得當年背誦的黃金法則嗎?早讀+晚背

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段選擇背誦呢?這個問題可以用“前攝抑制”及“倒攝抑制”的理論來回答。前攝抑制(也稱前攝干擾)在認知心理學上指之前學習過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以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由此可知,清晨或晚上是最佳的背誦時間段。

清晨剛起床,這一時間段內背誦的內容不受之前所學內容的干擾,因為背誦之前你在睡覺。晚睡前,這一時間段內背誦的內容不受之後所學內容的干擾,因為你馬上就要睡覺了。

所以說你可以把那些重要的內容放在清晨或晚睡前記憶。在最佳的時間段內記最重要的知識點,知識點可以牢牢的記在大腦深處。

除了早上和睡覺前用來背誦,其他時間我們就不背誦了嗎?不是的。如果我們的背誦方法得當,也能取得不錯的記憶效果呢!

二、背誦的小技巧

背書不要只給眼睛過癮

一提起背書,大多數人的做法就是拿著一大堆整理好的資料仰頭晨讀或者埋頭苦讀。這種背書的方法實際上是有很多弊端的:一是容易被分散注意力;二是背過之後很容易忘記;三是對背誦的東西含混不清,尤其是詞組混淆;五是口頭背的很流利,但是往卷子上寫時又寫不出來。所以要想紮紮實實的背下來一些東西,需要手、耳、口一起相互幫忙,一起動起來!這大致需要以下四步:

1、標註句子結構

首先,背書的時候要做好規劃(哪天背哪些東西),並且準備一支筆和一個本子。因為我們背誦的東西都是漢語文字,所以首先要熟悉句子結構,用筆畫出句子的主幹和修飾詞,這樣不但能清晰發現句子的內在脈絡,長期以往,掌握句子中常用的固定搭配;而且有利於句子和文章的理解意思。一旦理解了知識意思,再加上積累的一些詞組搭配,就特別容易記憶相關內容。

2、大聲朗讀背誦

接下來,開始出聲大聲朗讀或者背誦剛才勾畫的內容。大聲朗讀實際上是二次記憶的過程,不僅能在背的過程中讓大腦再次熟悉內容和記憶內容,而且這也是訓練口才的過程,複試的時候也會考專業相關知識,這時候就需要口頭表達。很多同學腦子裡裝了很多東西,但是說不出來的。因此,這時候就要加強此方面的練習,為後面的複試未雨綢繆。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訓練技巧。

3、默寫內容

然後,覺得自己背下來,非常熟悉了,那就按照上面兩步接著背誦下一題(段),直至背完一天的任務。此時,不要急著合上書本,認為自己已經全都背會了。而是要拿出筆和本子,把剛才背的內容的標題抄在本子上,然後合上書本開始默寫!!。注意默寫的時候一定要有極高的自律性,一定不要偷看,也不要認為剛剛背過的現在全都想不起來而焦慮或者喪失信心(這是有科學道理的)。忠於自己的記憶就好。

4、檢查默寫

最後,檢查自己的默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默寫與原文的匹配度,尤其是詞語搭配,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詞語搭配的準確度。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知道自己哪些內容還沒有記住。然後繼續從第一步開始,逐步記憶,直到全部都背下來。

這個過程剛開始有點浪費時間,但是越堅持到後面,你就越會發現自己背誦東西的速度越來越快。那是因為你已經熟悉了背誦內容的詞彙搭配,形成了一定的知識結構。而且在卷子上寫時,也寫的越來越快了。

三、背書需要週期複檢(學習→複習→再複習)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了“遺忘曲線”的理論,這個理論說了人類“遺忘速度具有“先快後慢”的特點。也就是說,當你記憶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記憶在最初階段被遺忘的速度最快,過一段時間後減慢,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

因為遺忘是先快後慢,那麼及時的去複習就很重要了。我們要做的具體方法就是:在學習某項知識的過程中,採用學習→複習→再複習的方法。

最開始一定要嚴格制定自己的背書計劃!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應該制定天計劃、周計劃、、半月計劃和科目知識體系檢測計劃。

天計劃就按照上述四個步驟,逐個開展,"今日事今日必",拒絕任何拖延症患者。

周計劃就是第一個複檢期,週末專門抽出一些時間,按照上述步驟中的"默寫"步驟。把這一週所有背誦的內容都統統默寫一遍(不要嫌麻煩),然後查漏補缺,繼續動筆、動口背誦記憶,並且再次默寫第一次沒有默寫成功的知識點。直至全部過關。

半月計劃是第二個複檢期,就是每兩週的知識進行二次複檢。這一階段,不用每個知識點都需要默寫,而是先口頭背誦,直接能口頭背誦出來並且無錯誤的,直接過關;沒有背誦過的或者背誦不是很流利的,那就需要默寫記憶。這個需要自己掌握,對自己要求越嚴格約好!直至完成全部背誦內容。

科目知識體系檢測計劃是最後一個複檢期,就是全書內容都背誦完了,臨近正式考試前一兩週。這時候,不需要再默寫了。而是串聯背誦過的知識點,讓知識點回歸課本,所以此階段你只需要背誦課本的知識架構就可以了(當然能默寫出來最好啦!)。

具體方法如下:

1、分模塊記憶(學習階段)

這個時候,要記憶的知識點分塊進行記憶。記憶的方法是快讀與細讀相結合,讀個兩三遍,記個大概,比如這道題有幾個答題的要點,分別用到了哪些知識?這個時候還不用進行背誦,但至少要混個“眼熟”,這時候的知識點被藏在你的潛意識中,並不是完全沒有記住,同學不要驚慌。

2、知識點再一次被複習(複習階段)

時隔了4天,我們再一次把這一模塊單拎出來記憶,這時候就要背誦了,你會發現這些答案“似曾相識”稍稍一用腦,我們就能回憶出大概。複習起來,不會那麼吃力,啥都沒記住,反而會漸漸發現自己有些內容已經記在腦子裡了,只不過不是很全。

3、複習的進階(再複習階段)

最後這一遍的複習,我們就要完整的進行針對考點的覆盤了,只有這樣,我們答題的時候才不會漏掉某一要點。再複習階段同樣是隔個幾天就要記憶,遵循遺忘速度“先快後慢”的規律,讓自己的遺忘率降低到最小,記憶效果達到最高。

四、背誦之記憶力減壓

1、情緒良好可增強記憶

美國當代的生物學家哈特萊茵曾說"良好的情緒可以激發腦肽的釋放,是增強記憶學習的關鍵動力"。這就是說一個人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一組人,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甚至半仰著身子,在那裡讀書;另一組人,坐在硬板凳上,從事緊張的演算工作。過了一段時間,前一組人很快就疲倦了,產生一種昏昏入睡的感覺;而後一組人,身心集中,精神亢奮。結果,後一組人記憶效果要比前一組人高了10%。

心理學家把這種情形概括為"緊張狀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一個人只有在"緊張狀態"下才能使某些行為,某些目的得以完成。這裡所說的"緊張狀態",是指某種行為向完成狀態過渡的趨勢。這個時候,人的興致最高。這個時候,人的記憶功能也最有效。

心理學家又根據緊張狀態理論做了一個進一步的實驗。實驗要求被試者在限定的時間內背誦一組數據,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打斷他們,再給一些新的數據,要求他們限時記憶。結果,不管是先記的,還是後記的,記憶效果都不好。相反,如果讓他們連續記憶一組數據,中間沒有任何干擾,結果記得就很牢。

這個實驗說明,連續記憶一組單詞,被試者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記憶目標中,因而記憶效果最佳;假如中間加入干擾,就打斷了"緊張狀態",必然影響記憶效果。因此,從理論上說,尋找藉口,放鬆自己,實際上就破壞了記憶系統的"緊張狀態",使之不能連續正常工作,結果,浪費了時間,什麼事都幹不成。

2、控制不良情緒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相當重要。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孩子才能在改進記憶能力方面把步子邁得更大一些。為此,下面扼要地介紹一下控制情緒的三個步驟:

首先,當產生某種滯澀情緒時,應首先讓自己敏感地意識到:"我正被某種奇怪念頭轉移奮鬥目標。"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就需要有一種明確的意識:決不能讓形形色色的奇怪念頭左右自己,決不能讓自己輕意地放縱自己,淪為情緒的奴隸。

其次,儘快著手完成目標。

奇怪的念頭,隨時都會出現。它是前進道路上的陷阱。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這個難以自拔的圈套。今天,可能僅僅推遲了一兩分鐘,明天,就有可能推遲一兩個小時,長此以往,推遲的時間必然會越拉越長,無端地消磨了寶貴的時光。

因此,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凡事不能有片刻的遲疑。要儘快著手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最後,不受干擾,繼續學習

情緒記憶是記憶的一種類型。每個人都有情緒記憶的能力,只是強弱不同。情緒在記憶過程中發生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於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個方面。

在記憶過程中,如果說我們能發揮情緒記憶的積極一面,認真地體驗識記材料中那些帶有色彩的或容易激起人們情緒的事物,就會大大提高記憶的效率。

根據情緒在記憶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兩極性,我們應該因勢嚮導,在進行學習和記憶時,排斥不良情緒的影響,保持良好的情緒。而當我們處於消極情緒的狀態時,首先不是勉強去記,而是要力爭儘快調節它。

3、情緒的調節

(1)心理調節法

情緒往往與每個人的性格習慣、思想修養、道德情操、文化水平等因素有關。而堅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重大的使命等會有效地控制情緒。當你的不良情緒萌發時,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的遠大理想、近期目標,然後再想到引發不良情緒的事物,你會發現:這實在不值得(憂慮、暴怒、懊悔、驕傲)。這是一種自我說服、自我暗示法。心理調節的另一種方式,就是設法轉移注意力。因為情緒常伴隨感覺發生,而注意力是良好感知的重要因素。苦悶時、發怒時大腦中都有相應強烈的興奮點,這時需要建立另一個興奮點。如有意識地聽一段音樂,看一場電影,或者找朋友們談談話,都有利於情緒的鎮定。

(2)語言調節法

語言是人的情緒體驗的重要工具,人的一切概念、感受和狀況都可用詞語來表達,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對調節和控制情緒都有很好的效果。

心理焦躁而無法專注看書的時候,可以找個空曠的或是不會打擾到他人的地方大聲朗讀,不求理解的或強制記憶大聲朗讀,讀著讀著就自然理解的多一些了,讀著讀著自然就背下來了。

還可以用抄寫或默寫的方法,抄寫或默寫都同時調動了手、眼、腦三項機體功能,默寫對腦的適用更高些,一個知識點背下來和默寫下來的境界也是有極大的不同的,往往很多同學能背下來,但到考場上便寫不出來了。用手寫這個過程做一下大腦的緩衝,可以讓大腦做一下適度的休息,比單純的默背要收效更加實在,同時寫下來的文字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肯定,可以清晰的從視覺角度感覺到自己的足跡,這種自我肯定對培養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抄寫或默寫也可以提高專注力。

(3)環境調節法

客觀環境的好壞對調節人的情緒非常重要。在幽靜的公園裡,人會感到心境恬淡;在陰森的衚衕裡,可能產生恐怖的情緒。環境調節法包括兩個方面:一種是改善環境法,如對自己的住宅、教室、辦公室等,用一些時間擺設、打扮一番,從佈局、色彩、光線到聲音都達到使人愉快的標準;另一種是轉移環境法,與某人鬧彆扭,可以暫時到別的地方去散散心;教室裡自習不安靜,可以到圖書館、閱覽室去。總之,當情緒不好與環境有關時,應該儘快換個環境,所謂"眼不見,心不煩"。

(4)體魄調節法

健康的身體可以保證人的精神振奮,患病的身體容易使人情緒低沉。所以,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都是影響情緒的重要條件。此外,飲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情緒。

背誦切忌死記硬背,一定要找對方法,理解知識,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助大家政治、數學、英語以及專業課都能記得牢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