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俗:开阳非物质文化集萃

地方民俗:开阳非物质文化集萃

《开阳县非物质文化集萃》

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我国几千年历史大浪淘沙,才沉淀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于无痕中传存至今,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包含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

地处黔中的开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形成了开阳地区浓郁的民俗风情。近年来,开阳县文化部门对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挖掘整理,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

浓郁的民俗风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活标本,也是发展开阳旅游的宝贵资源。

开阳县城至今保留着的传统的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间艺术等,苗族、布依族、汉族。县城曾经的孔子会、城隍会热闹非凡,斗牛节、杀鱼节、三月三、六月六、蜡染、刺绣、龙灯、花灯、狮子、阳戏、地戏,传统的婚俗文化、崇文尚武的书香文化、年俗问文化等。这些非物质文化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地方民俗:开阳非物质文化集萃

为了进一步保护、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政协开阳县八届委员会科教文卫史委员会组织收集开阳非物质文化文史资料,编辑成这本《开阳县非物质文化集萃》。收录了有关开阳民俗文化的大部分内容,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口头传说等文章50余篇,图片几十幅,是一本值得收藏和赏读的图书,由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出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单位黔策策划公司编辑、设计、印刷,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年6月出版。

“狼鸡岭在晨光中梳妆,洛旺河在群峰间流淌。苗家裙在花坡上闪亮,布依歌在空气中回荡。”这是本书作者引用的两句歌词,也是开阳民俗的体现,对于这样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收集便是保护。(图文/ 刘 景)

地方民俗:开阳非物质文化集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