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著上市,Uber也不敢“低調”了?

搶著上市,Uber也不敢“低調”了?

最新消息顯示,Uber終於“忍不住”要上市了。據悉,Uber將通過IPO發行約100億美元股票,知情人士表示,“此次IPO發行的多數股票都是Uber發行的,較少部分來自現有股東變現。”預計最快在今年5月就可以在紐交所上市。目前,該公司的目標估值在900億至1000億美元之間。

搶著上市,Uber也不敢“低調”了?

Lyft上市刺激了Uber?

眾所周知,作為網約車的“鼻祖”之一,Uber近年來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一些市場也被迫撤出。當然,總體而言,其還是網約車市場上少數的霸主之一。不過,相對於其他的競爭對手,Uber並沒有急於上市。而其競爭對手Lyft已經成功上市,這不能不說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Uber。畢竟,經過市場融資之後,會直接表現在日常的運營中,競爭的態勢或許也會出現一些波動和轉換。Uber當然不願意看到競爭對手在資本市場“獨秀於林”,因此做出自己的IPO計劃也在情理之中。

據悉,Uber在上一輪融資時的估值為760億美元,如果開啟IPO之旅,那麼估值在1000億美元還是比較靠譜的。由於Lyft已經於3月29日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目前的美國網約車第一股,可謂搶了Uber的風頭。而且,Lyft的市場表現尚可,其在當日開盤每股報87.24美元,較72美元的IPO發行價上漲21.17%,市值達到273億美元。不過,第二日Lyft就破發了,並開始不斷下探尋求支撐。如今股價68元附近徘徊,持續遊離在發行價下方。市值也縮水了不少。可以說,Lyft的下跌對於計劃啟動IPO的Uber也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市場對於網約車的認可度顯然還有分歧,當然Lyft的發行價不菲也是其下跌的原因之一。

作為競爭對手Uber和Lyft各有自己的發展謀劃,不過資本市場對待網約車概念顯然的認知是相似的,如果對一支股票不看好,那麼另一支的發行也必然會受到牽連。當然,由於二者的市場不一樣,業務體量以及涉及的範圍也有差異,也不可以完全等同看待。眾所周知,Lyft的業務集中在共享出行,而Uber的業務就寬泛了許多,包括無人車以及外賣業務UberEats(據悉,外賣業務已經擴展到全球500個城市。)這也是Uber不同於其他網約車企業的特點之一,甚至有可能東邊不亮西邊亮,外賣行業成為Uber的一劑殺手鐧也未可知。起碼目前發展態勢還是不錯的。

搶著上市,Uber也不敢“低調”了?

上市之後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美國本土市場,Lyft和Uber的競爭日趨激烈。據悉,Lyft公佈的數據顯示,其在美國共享出行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35%,在美國最大的16個城市,Lyft的市場份額更是突破了40%。而此前這都是Uber的市場規模,如今被Lyft顯然搶走了一些市場份額。眾所周知,此前Uber在中國市場也是和滴滴競爭的不亦樂乎,最終“被迫”轉賣給了滴滴,退出了中國市場。而在美國市場,競爭必然會一直延續,不可能存在著退出的可能。更何況,Lyft專注的就是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因此二者之間的競爭只會愈演愈烈。

對於融資起家的網約車企業,Uber背後是軟銀的支持,而Lyft背後有谷歌和樂天的身影。其中,日本樂天持有13%的股份。日本的軟銀則在去年收購了Uber的15%股份。有機構預測,預計到2021年,Uber與Lyft的乘客總數將分別達到6260萬人和4780萬人。也就是說二者之間的差距會不斷縮小。很顯然,Uber和Lyft背後還是日本企業之間的角力。兩家日本企業之間的競爭對於共享出行的發展也會帶來一些影響。當然,依託網約車市場,衍生出更多的關聯市場和數據累積,也是這兩家企業在意的地方。未來的發展,自然不會僅僅侷限於網約車市場本身。而對於Uber來說,現在最關鍵的還是儘快IPO成功,以便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