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有情天:每個人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要學會取悅自己


有些事情成為了我們生命中的大轉折,不論是愛上了誰或是選擇了什麼,在當時看來,都是極其平淡的一天。而命運的可怕之處在於:我們並非永遠意識不到那一刻改變了我們,而是我們總能在很多年後意識到當時或許選錯了。史蒂文斯在他一生將盡的時候,或許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這個道理。

史蒂文斯是《告別有情天》裡的男主角,該電影於1993年於英國上映。

告別有情天:每個人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要學會取悅自己

這部電影剛開始看覺得略微無聊,但是越看到後面就越吸引人。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管家的視角來描述自己的職業以及用回憶串聯了時代的變遷。史蒂文斯作為一個管家無疑是偉大的,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爵爺,對爵爺無二心,始終以命相護,不許他人說爵爺的壞話,直到後來實在不堪擾只好又開始自我欺騙說不認識爵爺。更感慨的是,史蒂文斯為了自己的原則性和事業,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真愛。即使他整個描述過程中並沒有體現自己愛肯頓小姐,但從他一路的回憶和動身去尋找她的心動來說,絕非無情,只是看佔比多少而已。

告別有情天:每個人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要學會取悅自己

最終的結局史蒂文斯面對著自己的內心,很難得的像肯頓小姐默認了感情,但那時候人生已經過去一大半,兩人漸行漸遠再也沒有別的可能了。所以很感慨。

電影以達林頓府男總管史蒂文斯接受新主人休假旅行的建議開始,以他在六天的休假中所見所聞,結合他對自己一生的事業和生活的回顧,完成了一次自我人生的梳理和總結。作為曾經的優秀的管家的兒子,史蒂文斯有引以為傲的父親,受父親的影響和憑藉自身的努力,史蒂文斯成長為一個嚴謹,剋制,精幹的管家。通過他自身的評價不難看出,他對自己的成就引以為傲。但通過他的碎片式回憶,我感覺史蒂文斯的人生並非去他所總結那般讚美。

告別有情天:每個人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要學會取悅自己

首先,他在工作上唯主人馬首是瞻,一切以主人為中心。在史蒂文斯看來,只有效忠主人、格盡職守才能體現一個管家的價值和尊嚴。比如,主人要解僱交個猶太的女傭,他雖然也覺得心裡痛苦,但還是毫不遲疑地執行了主人的指令。即便肯頓小姐說:如果你辭退她們,我就考慮辭職。他依然辭退了他們。而且還時不時地笑話肯頓:為什麼還沒有辭職?當他敬愛的父親彌留之際,他竟然無暇顧及,滿腦子都惦記著主人大廳裡那些重要的人,惦記著他們的需要。這就是對他所聲稱的敬愛的父親的方式,連父親彌留之際都未能守在身邊,真是咫尺天涯的距離。最後還是肯頓為老先生合上了眼睛。當勳爵的教子小卡迪納爾和史蒂文斯約談,向他指出勳爵已成為納粹的棋子和幫兇後,他又說以他的身份和見解,完全不可能理解當今的國際大事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全信賴他們已經認定是既明智又可敬的那位僱主,將全副精力奉獻於為他提供最好的服務上。

告別有情天:每個人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要學會取悅自己

其次,我感覺史蒂文斯是個比較虛偽的人物。當肯頓提醒他,他的父親看起來已經不能勝任工作的時候,他並沒有虛心接納,反而因為肯頓對他父親的稱謂憤怒不已,即便他親眼目睹他的父親步履蹣跚,丟三落四,心裡已經明瞭他父親確實如肯頓所說,不能勝任工作。而且按照主人的意思,調整了父親的工作。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像肯頓說過一句道歉的話。在鄉村裡,人們討論達林頓的勳爵,作為一戰的受害者,反而為納粹德國說話,已成為納粹的幫兇,史蒂文斯又拋棄了以男主人為驕傲的念頭,從心裡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當人們問起他的主人時,他含糊其辭起來。肯頓小姐不止一次地向史蒂文斯表達傾慕之情,由於英國人的保守特點,表達的比較含蓄。但是我覺得史蒂文斯是懂得,否則,在肯頓頻繁地出去會友時他不至於心神不定,更不至於在肯頓告訴他決定嫁做他人婦時,他在肯頓的起居室外面徘徊不定。在後來的幾次回憶中,他不停地在糾結在這一場景。然而,為了他所為的終極目標,他未能走出那一步,唾手可得的愛情失之交臂。

告別有情天:每個人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要學會取悅自己

透過史蒂文斯的回憶,也把我拉進了一戰前後的歷史,達林頓勳爵為德國所受的不公平待遇而奔走呼號,並與各國代表人員積極溝通。與美國代表針鋒相對,極力促成英國和德國代表的見面。作為受過帝國傷害的英國人,勳爵的人格是高尚的,是真正的紳士。他值得史蒂文斯的尊重和敬仰。但是,史蒂文斯獲得了什麼呢?除了是一個合格的管家,他幾乎失去了一起,對父親未能親奉,傷害了肯頓,也葬送了自己的愛情。以至於成為一個幾乎壓抑了一切正常情感、不近人情的工作機器。

告別有情天:每個人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要學會取悅自己

在某種程度上,史蒂文斯是一個傾向於以取悅別人為先的人,所以最後他的結局並不完美。所以啊,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希望大家都能以取悅自己為先地、大膽地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