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家居行業沒有消費者品牌?

不少家居企業都已經在A股上市融資,定製類的尚品宅配、歐派家居、索菲亞、好萊客等;成品傢俱類的美克美家、曲美家居等;賣場類的紅星美凱龍也是耳熟能詳的一家上市企業。因著上市,家居企業的資金環境大為改善。在這些上市企業的帶動下,大部分家居企業已然意識到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打造消費者品牌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於是,他們進行了大筆的廣告投入,旨在打造真正的消費者品牌。顧家家居、尚品宅配與紅星美凱龍於2018年上半年分別進行了2.2億元、4.1億元、2億元的廣告投入。但儘管如此,當消費者需要置辦傢俱的時候,依然考慮的是:“什麼樣的傢俱適合我家”?而不是“我要去某某家居店,看看他們傢什麼樣的家居適合我家?”也就是說在消費者心裡,產品是佔有絕對的優先級,而不是品牌。這不禁讓家居人思考:企業如何提高消費者的黏性,如何做消費者品牌?

家居行業只有家居品牌,沒有消費者品牌?

放眼整個家居市場,品牌眾多,滿目琳琅,其中也不乏看起來洋氣奢華的高端家居品牌。但實際上,看似極其繁華的景象背後,卻隱含著一個行業的痛。在家居行業裡,從來沒有一個家居企業能夠達到整個家居市場銷售的1%,就算是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企業也不能說它在這個市場佔據主導的地位。

比如說,儘管顧家沙發在行業裡已經發展了37 年,但是所佔的市場份額對比整個沙發布藝市場的銷售總量來說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市場需求大,企業的產能也跟不上。特別是做軟體這一塊,軟體生產目前仍是以人工為主的生產模式,在整個世界家居行業中,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這就決定了其產量是受人工限制的,沒有辦法以倍數增長。尤其是近年來,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工人也越來越難找,這就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即使是左右傢俬這樣發展37 年的老企業也沒能在家居行業佔據大銷售份額,因此也難以成為深入消費者心中的品牌。所以,就會出現當讓消費者指出在某某商場賣的傢俱名稱時,幾乎很難說清楚買的是什麼品牌家居的情形。當然,這裡面還存在著些許歷史因素。

過去幾十年家居行業高速發展,一批家居企業迅速成長,由於需求旺盛,企業不需要複雜的營銷及推廣就能通過渠道在市場上佔有份額,導致中國家居企業缺乏品牌意識,企業老闆的依賴思想嚴重,出口依靠OEM,內銷依賴終端賣場,這種單一渠道的思路促使終端賣場的快速成長,如百安居、宜家、紅星•美凱龍等銷售終端也正日漸影響消費者的生活。從長遠的角度看這也剝奪品牌企業在市場上的發言權,致使消費者只知道賣場,不知道家居品牌。等企業回過頭來想自己做品牌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為什麼有人說家居行業沒有消費者品牌?

先有家居品牌,才會有消費者品牌

據瞭解,中國有5 萬多家家居企業,保守估計有1 萬家企業擁有品牌,而且大多數企業均有2-3個以上系列品牌,按慣例企業平均2 年就必須增加1 個系列品牌。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家居品牌平均年齡不超過5 歲。但很多品牌不是自己做死了,就是在相互之間的惡性競爭中死掉了。

有些家居企業的投機行為、豪奪心理以及在質量管理上頻頻出現惡性事件,極大挫傷了品牌的發展。除了自身的生產問題,行業內也刀光劍影。家居企業各掃門前雪,缺乏團結合作精神,導致行業層次無法提升,彼此互掐的過程中把品牌扼殺了。價格戰是家居行業最常見的手法,這一點是家居行業的通病。在品牌還沒到達消費者的時候,行業內的人在價格互戰的過程中,自己先把品牌做死了。

所以如果沒有家居品牌,談何消費者品牌?企業一定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好,再去考慮在消費者心裡建立品牌。

為什麼有人說家居行業沒有消費者品牌?

利用小程序大數據快速建立品牌

現階段大家都說,紙媒不行了。但無論媒體形式怎樣變化,所有的媒體歸根結底是為人服務的。家居行業也是這樣的,它是直接服務於人的感受和體驗,根本上是深入人心。而小程序又是快速深入人心的一個好的方式。

小程序所能提供的大數據,在品牌建設這塊大有裨益。在大數據時代,靈活應用數據分析不僅可以將每個品牌,每個企業與消費者聯繫起來,產生巨大的需求,而且可以依靠數據分析深入瞭解消費者需求與選擇

偏好進而進行準確的品牌規劃,有的放矢。所以,家居企業應該在適當的時候藉助小程序的力量。因為小程序所運用的大數據能幫助我們瞭解需求、預測需求,並判斷問題。

從眼下來看,左右沙發、諾克照明等大家居企業已經開始依靠家居小程序來追蹤用戶數據,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形成自已一套的品牌建設雛形。互聯網下半場,線下和場景之爭已經開始,而上一輪PK中佔據先發優勢的互聯網新貴,在進入線下時,不論是商業佈局、人員部署、服務還是物流等,都不健全,而小程序,恰恰是家居人的機會,小程序帶來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