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今年是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週年。100年前,大批胸懷救國夢的中國青年遠渡重洋至法國,一邊做工,一邊學習新知識、新思想。

受留法勤工儉學的表兄顧侖布影響,傅雷也踏上了赴法留學之路。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1929年在巴黎留學期間的傅雷

1927年12月,傅雷遠赴法國,開始了近四年的留學生涯。這段留法經歷對他的影響怎樣強調都不為過。他後來所從事的藝術教育及畢生從事的翻譯工作,都源於留法背景,生平交好不少是留法友人。


關於傅雷留法的原因說法不一,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

<table> <tbody>

第一種情況

認為傅雷留法是因為不堪國內形勢,尤其是“四·一二”政變後的局勢。

/<tbody> /<table> <table> <tbody>

第二種情況

認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傅雷,這一力量或來自內心,或來自外界。

/<tbody> /<table> <table> <tbody>

第三種情況

比較客觀,認為傅雷留法是因為受到其表兄顧侖布的影響。

/<tbody> /<table>

傅雷在1961年6月26日的家書中叮囑傅聰:

“侖布伯伯要的東西也別忘了,我當年去法國全是受了侖布伯伯的影響與感染,事實上也得到他很大幫助,否則你祖母不肯讓我走的,尤其是隻身遠行。”

——《傅雷家書》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傅雷赴法留學所乘之法國郵輪安德烈·勒邦號

如果說留法經歷是決定傅雷一生事業的大背景的話,那麼,專業選擇實際上決定了他後來所從事的職業。傅雷於1928年9月考入巴黎大學文科,但他的興趣不僅僅停留於文藝理論。

從他留法期間所參與的活動和撰寫的文章來看,他對美術史及美術批評表現出更為強烈的興趣。就專業論之,這並非對主修專業的背離,而是志趣的延伸。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傅雷留法護照之一

傅雷從小就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除了創作過小說外,還演過話劇。在致黃賓虹的書簡中,他提到了這一性格:“晚學殖素儉,興趣太廣,治學太雜。”當置身於巴黎這樣的世界藝術之都時,對藝術產生興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何況還有上述種種機緣。

雖然我們今天難以找到他所修的具體課程,但文藝理論課程和美術史有著極大的關聯。西方文藝理論必須涉及的古希臘和文藝復興,都是西方美術極其昌盛的時期。實際上,傅雷後來翻譯的《藝術哲學》,既是一本文藝理論著作,也是一本美術史著作。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1963年1月初版 《藝術哲學》封面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傅雷手稿 《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旁聽美術史課及受身邊一群藝術家朋友的影響可能是傅雷對美術產生興趣的主要原因。在這些朋友中,傅雷交往的一位是劉抗。劉抗原為上海美專學生,1928年留法,在巴黎結識了傅雷。

如果僅僅是旁聽美術史,傅雷也許不會成為“美術批評家”,事實上他的自信更多來自於他那豐富的觀覽西方經典名作原跡的豐富經驗。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1929年,傅雷與留法摯友劉抗(右一)、張弦(中)、陳人浩(左一)在法國合影

1929年,劉海粟在蔡元培的幫助下公派到歐洲考察美術。傅雷與劉海粟結識後,便有更多機會與一些巴黎美術界的“大腕”接觸,巴黎的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及藝術家故居也是傅雷常去之處,這對他的美術批評無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傅雷、劉海粟等與法國雕塑家朗杜斯基合影

劉海粟晚年也在回憶傅雷的文章中提及他與傅雷“常常一起到羅佛宮(即盧浮宮)去觀摩世界名畫”。

觀覽並不侷限於博物館、美術館和名人陳列館,傅雷和友人常去之處還包括美術展覽會和畫廊。巴黎最著名的美術展覽會要數春季沙龍、秋季沙龍和獨立沙龍,這三個沙龍的會址都設在大宮。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傅雷在法國與劉海粟夫婦合影

除了各種沙龍,畫廊也是重要的美術展覽場所。法國的畫廊最早出現於1840年,“一戰”後一些國際性大畫廊開始出現,到1940年巴黎已有各種畫廊30家,大多位於塞納河右岸。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傅雷與劉海粟夫婦及張弦在阿爾培裴那畫室

這些畫廊既有常年陳列的作品,也有短期的展覽,劉海粟曾說自己“在巴黎的生活,一大半是看美術院,看畫廊”。

在傅雷留法三年多的時間裡,各種各樣的美術展覽不計其數,加上陳列於大小博物館、美術館的經典作品,傅雷接觸過的原作不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不可估量。

傅雷留法藝蹤——緣起與觀覽

傅雷留法期間撰寫的法文文章:《歐洲美術中的中國美專——劉海粟的任務》

傅雷為了增長美術史知識和提高鑑賞水平,經常邊看作品邊做筆記。這一時期的廣博積累為他後來發表的眾多藝術隨筆和摘記奠定了基礎。

本文改編自《傅雷的美術世界》

呂作用 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