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今天我们来谈谈一种古代常见的青铜器,这种器物主要流行于夏商周时期,非常典型,不仅出土了很多,在今天的古装剧里也经常能看到,它就是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基本上所有的电视剧,包括一些纪录片,只要出现爵,就是拿来当饮器使用。比如上图所示的,在一部不严肃的古装剧里,杨幂饰演的角色边泡澡边用爵来喝酒。而在以严谨著称的老版《三国演义》中,也时常出现用爵饮酒的场面。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老版《三国演义》剧照

可惜的是,这些作品都把爵的功能给搞错了,爵并不是饮器,而且在周代以后逐渐消亡。


爵的出现

最早的青铜爵,来自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即下图所示的这件。跟商周时期的爵相比,这件爵还是比较简单,没有繁冗的纹饰,而且体量也不大,只有13.5公分高。它的口部有细长的流,另一边还有尖尾,在腹部有一个桥形的鋬,方便人手持握。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说到二里头,很多朋友都会想到夏代,没错,关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不是夏文化,学术界存在很多讨论,我们把这个问题暂且搁置在一边,二里头的这件铜爵却是非常重要。

因为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

我国境内发现的青铜制品要比二里头早,但是早期的青铜制品都是简单的工具,比如小刀,铸造起来难度相对不大。而想要铸造出容器,就得先制作模和范,还得掌握好浇铸技术。尤其是像铜爵这样的薄壁容器,铸造难度要远高于铸造小刀,一不小心就可能形成孔洞。

所以说,这件青铜爵反映出二里头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出现了质的飞跃。而根据旧有的文明判断标准,青铜器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青铜刀,距今约5000年

反过来看,用珍贵的青铜、复杂的工艺来铸造这么一件小容器,自然也体现出当时人对这种器物的看重。

原因也很简单,爵是一种礼器。


礼与爵

古代礼制的产生,并非始于夏商周,而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初现萌芽,比如在良渚文明的高等级墓葬中,发现大量的非实用的玉斧以及玉璧、玉琮等礼器。经过原史时代的积累,到了三代时期终于勃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社会的统治阶层借助礼制来标示阶层差异、维系长治久安。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祀与戎。对于统治者而言,祭祀以求内固,打仗以保外安,这是头等重要的两件事儿。祭祀正是礼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良渚玉琮

那么,爵是如何跟礼联系起来的?

主要根据东汉人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飲。器象爵者,取其鸣節節足足也。

说的很明白,爵就是礼器,而且许慎认为,爵的外形模仿鸟雀,因此而得名。看上去,爵的确很像一只长颈尖尾的鸟。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商代晚期爵


爵的功用

《说文解字》里认为,爵是拿来“饮”的,不过这很可能是因为东汉时已不用爵而形成的误会。

我们注意到,爵里盛装的是

鬯(chàng)酒。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西周时期的铜爵,其铭文也提到鬯。

何谓鬯酒?就是用香草和黑黍合酿而成的香酒。

鬯酒滋味特别香醇,古人认为它可以用于降神,所以在重大的典礼上,用鬯酒来祭祀天地鬼神。

根据史书记载,周代有一种礼,叫祼礼。大家要仔细看,第一个字是祼(guàn),而不是裸。祼礼是把酒浇在地上以祭祀祖先,而不是大家都脱光了来办party,那是传说中纣王才干的。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言归正传,文献还记载,祼礼所用的酒,正是鬯酒。大概是古人也觉得这个酒实在太香了,不然不足以唤醒地下的祖先吧。

根据上述的信息,考古学家判断,铜爵其实是祼礼上所用的礼器。简单说,就是给铜爵里倒入鬯酒,然后再从流里倒出来,把酒水浇在地上。跟今天洒酒祭祖是一回事。


究竟用什么喝酒?

其实,爵这种带长流的容器,本身也不适合用作饮器,尤其是当液体比较热的时候,大家不妨试试用茶壶喝水,就明白了。最好的饮器,还是敞口的杯子。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西周青铜杯

从史前到商周,都有跟今天用的杯子形态很接近的容器,比如卮(zhī)。大家都知道“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在原文中是“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先画完蛇的人“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由此可见,卮是可以拿来喝酒的。

到了三代之后,杯更加流行,两汉时期常见两侧带有月牙形耳朵的耳杯,也是一种饮器。

古装剧里的这个青铜器,其实用错了

马王堆汉墓出土漆耳杯


总之,爵作为一种礼器,虽然跟酒有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用于饮酒。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品中的100个故事》,文物出版社,201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