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限思維——對真善美的新解

什麼是無限思維——對真善美的新解

今天來講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有限思維和無限思維。不管怎麼稱呼它,我們先來大腦風暴式地拿捏出它們各自的一些特點,進行對照,如下(黑色字體是無限思維及其特點):

有限思維VS無限思維

固定思維(僵化思維)VS 成長思維(開放思維)

知難而退VS 知難而上

消費思維 VS 投資思維

人生即使起點高,也會斷崖下跌 VS人生即使起點低,也會登上人生高峰

節省一切,包括生命力、時間、體力腦力、金錢、關係,只求活著VS 用一切生命力、時間、體力、腦力、金錢、關係投資,躍升等級,獲得更多

追求感官享受VS

追求精神超越

對抗、防備 VS 接納、成就

應對危機:看到危險VS 看到機會

愛看電視劇 VS 愛看書

抓住錢、物質不放 VS 成就更高等級人格

不學習、喊口號不行動 VS 認知升級、平和推進

不思考、憑感覺VS 深思考、結合感受

依賴別人 VS 成就他人

不敢要求別人 VS 藉助他人、藉助系統

糾結恐懼 VS 喜悅平和

不勞而獲最終一無所有(失去腦力、體力、名聲、金錢…)VS 捨得、先付出後得到(一切都得到更多)

不懂裝懂 VS 批判式思維

思維模型是一個黑色的點 VS 思維模型是一個太極

欺騙別人 VS 信任別人

想一動不動、活得長,反而活得短、痛苦 VS 不斷訓練自己,活得長而幸福

不斷退化,眾叛親離 VS 不斷進步進化、貴人多,關係和諧

沒有可能性 VS 無限可能

......

什麼是無限思維——對真善美的新解

以上是導師帶夥伴們一起回顧過往、觀察周遭得到的經驗性描述,總的來說,反映出兩種不同的人生狀態,說到底還是由人的認知決定的。以下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梳理:

量級。所謂量級,想表明一個人的心量,正如你得先有一個容器,才能裝下世界給你的資源。為什麼說“世界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呢,類似的,世界時刻充滿驚奇地給你一切,你是抹黑它、拒絕它,還是悅納它、感恩它?所以愛因斯坦才說,世界上無非兩種生活方式,要麼沒有奇蹟,要麼都是奇蹟。

所以一個心量大的人,他的認知底層是開放且信任的,哪怕是表面看來不那麼風光的事,他也能在不加評判、積極樂觀的心態下轉為道用,從中受益。這一點,從最根本而言,只有時刻活在當下、用心活的人,才能做到。一般人在大腦的分判中,總要有個對錯上的執念,殊不知,當心全然打開且隨緣安住,沒什麼無趣或傷害,一切都好玩而有意義。所以才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你接納世界越多,就越跟世界有一種同頻共振,發揚到極致就是“愛”——接納世界如其所是的樣子,且自然而然就覺得一切都很好

,這或許就是“仁者無敵”的意思吧,是心境上的無礙,是世界於你而言全然的存在。

結構。此處是想表明人生命結構的合價值性,是說你的生命是不是越來越寬、越來越活、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窄、越來越不濟。就像一個好的商業模式,說白了就是一個企業跟社會互動的良性結構,能持續不斷創造價值與財富,因此一個良性結構是充滿著活性與動力的。而不好的結構呢,譬如我們聽過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一個家庭、家族亦有自己的結構,在家族系統排列中叫做系統良知。一個結構出了問題,才導致不能持續產生價值,甚至產生負資產,讓系統中的個體感到難受。這就意味著系統中開始充斥著一股無序而混亂的能量,或許叫“死亡動力”亦可。

弗洛伊德把人的生命動能分為“生本能”和“死本能”,同理。一個具備系統良知的系統,比較充分地顯示出它的生本能(意為可持續創造價值,形成自升級、自進化的有機格局),相反,一個系統良知被破壞的系統,則較多表現出它的死本能(意為系統無機化、無序化)。譬如,當你找對象的時候,往往人們會說,要找潛力股哦,背後的潛臺詞無非是說,要找系統運作良好,即生命結構合理的人,哪怕他/她現在社會階層不高,但通由時間的維度,會越來越好。相比那些看上去不錯但實際上生命結構存在較大問題的人,前者的格局是開闊的,後者的格局是僵死的。

流動性。也可以說是生命的流暢度,大則體現在你知行合一的程度(是不是想到什麼就馬上執行,而非因為情緒負債或懶惰等原因擱置而愧悔),小則體現在你一顰一笑之中(是不是輕鬆自然,讓人感到舒服)。

有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人們愛上的,往往是你愛上自己的樣子。一個流動性強的人,是很自洽的人,是很和諧的人,是很富足的人,是很放鬆的人,是很美的人......每每說到“美”,我都會想到一位師姐的樣子,你看到她,會自然感到她從小到大應該被照顧得很好,從未經歷過內在割裂似的,有一種完整而知足的感覺,不再貪求更多。看到這種人,你會由衷升起一種欣賞,想看到了暴風中心一樣(大家知道,暴風中心是最寧靜的),覺得他們已然活成一件藝術品,恰到好處。這種美已然超越長相,是一種內在透出的氣質,是一個人的整體風格。

什麼是無限思維——對真善美的新解

想來,量級表明你心中能裝下多大的世界(包括人事物),它表明“存在”的根本意涵(是說世界在你心中的被接納度,你們的相容度),它是“真”的範疇。結構表明你從價值創造的可持續性而言,是否完備,是否有一個還不錯的基礎設施,謂之“善”。流動性則有點統合兩者的意味,是說你所擁有的資源,能否在好的系統中自由流淌,最終達成流暢、自足的境界,如此,人已然不用再外求更多了,他自己就是光源,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美”。

所以,今天要講的開放思維,就是從生命狀態而言的真、善、美具足的樣子,它跟人的量級、結構、流動性有關。

以上觀點主要來自易鴻運首席導師劉昱誠導師,及夥伴們的集體研討。

什麼是無限思維——對真善美的新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