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成了“三做”講堂迷妹 ——小談“做人做事做學問”

不小心成了“三做”講堂迷妹 ——小談“做人做事做學問”

如果我理解得沒錯,我們的“三做”講堂就是超高水平的思修課誒,有很多院士和其他各個領域中的傑出人物來到這裡開講,圍繞“做人做事做學問”這一主題跟大家分享交流。

昨天新聞聯播主持人康輝到場,我是第一次走進“三做”,瞭解“三做”,訝異於現場氛圍之熱烈,分享內容之平實,師生朋友圈反響之深長。

我也沒想到自己會迅速喜歡上“三做”,趕緊查了查資料,才知道這是2001年我們老校長嚴陸光院士創辦的系列講座,意在通過榜樣的力量,幫助同學們提高思想覺悟,活現出高質量的大學生活,為走好人生路奠定基礎。截至昨日,講座已開了198場,據報道幾乎場場爆滿。

身在現場感受非常深切,想起東南大學我至愛的“人文素質大講堂”,果然,與科學巨匠或文化名家面對面,有一種親近的崇高感,崇高的切身感,願意聽他們,自然而然地通由聽他們,精神的東西在現實中開始一點一點蔓延……

到底什麼是“三做”呢?“做人貴在清白,做事必須認真,做學問要敢於好高騖遠,善於實事求是。”又是一個被震驚的金句!細細想來,回味無窮。

做人貴在清白,對己真誠,對人坦誠,一顆赤誠心,自然就是光明磊落,無私無懼。昨天康輝提到做節目中慢慢明白了“意義”所在,不止心中有人,突然在一種真切體驗中感到目中亦有人(真切具體地看到了人),感到做的事情確實可以幫助到他人,這就是“意義”。由此,康輝也談到願自己的眼睛能夠一直清澈,一直如赤子般愛著這個世界,這就是一顆“清白”心的體現吧,仁者無敵於天下。

做事必須認真,“認真”有時被認為是蠢笨的行為,但其中蘊含著的全力以赴、決不懈怠的姿態卻是成就大事的必要條件。當認清了意義和方向,剩下的,自然不會僅僅是“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種令人遐想的結局,而是,奮鬥才真正開始,當中的邏輯大概是,當真-認真-求真-務真,稍有不真,便對不起自己的清白。昨天康輝提到年輕時踏實做好手頭的事,珍惜和把握好每一次歷練的機會,切忌眼高手低或不能吃虧,這就是認真的體現呢。

做學問要敢於好高騖遠,善於實事求是。“敢於好高騖遠”,昨天聽到這句話,我還以為聽錯了,一查果然是醬紫!誰說“好高騖遠”一定是個貶義詞啊,是我自己侷限了,年輕人,夢要敢做,正如康輝所說,你們年輕人資歷尚淺,還沒那麼多輸不起的東西呢,不過另一方面,又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頂天,還要立地,否則成了空想家,挫傷銳氣。

實事求是,是要我們尊重現實情況及其規律,一點一點來,所以也才有了康輝說到的在專業訓練上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過程之艱辛可能讓人想打退堂鼓,想懷疑人生意義,但“破局點”真的不知道怎麼來的,即突然有一天,捱過了暗無天日的歲月,你自然而然發現開竅了,領悟來了,轉變來了,一切都不同了!陽光總在風雨後,大抵說的是這個道理,所以,堅持,再堅持一會兒。最怕半途而廢,在未來,當我們憶起當年,追悔莫及……所以,“沒有歲月可回頭,只有歲月不我欺”,在現實中,在毅力的比拼中,你如何生活,生活將如何待你,你做好該做的事,生活自然待你不薄。

滴滴點點的人生道理,化在康輝生動的人生詮釋之中,最重要的是,他根本不是在講道理,他講的是自己,講的是真心,講的是大家的心。

今天面向大家的問題是,大家想要怎樣的思修課,想要怎樣的思修內容和形式呢?歡迎以各種方式跟我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