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供應飆升,缺人現象卻更加嚴重

隨著人工智能概念的持續火爆,大批求職者主動向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靠近。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我國期望在AI領域工作的求職者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迅猛增長,特別是偏基礎層面的AI職位,如算法工程師,供應增幅達到150%以上。

為了對比國內AI人才供需情況,我們引入供需指數,該指數根據在特定時間段內的行業整體招聘需求量、活躍求職者存量與招聘/求職活躍度四個指標建模得出。指數反映了某一崗位人才的供需狀況,當小於1時說明人才供不應求,大於1說明人才供給充足。

從結果上看,目前國內AI人才供需指數逐年走高。2017年,國內AI人才供需指數已達0.98,較2015年提升11個百分點,表面上看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已基本平衡,然而相關人才質量參差不齊。

在對人才各項參數進行詳細分析後,我們注意到,近三成期望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展身手的求職者與AI僱主所要求的各項指標相距甚遠,這部分人或為低學歷求職者,或為剛初出茅廬,僅對基礎編程略知一二、缺乏實際AI技能的初級程序員。在濾除“高水分型”求職者後,我們發現,2017年真正基本滿足AI企業要求的人才供需指數僅為0.6左右,較2016年下降0,04,說明我國AI人才不但嚴重緊缺,且這種趨勢正由於人工智能企業增多而變得愈發嚴重。

部分核心類崗位,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工程師等,人才供需指數更是不到0.4。保守估計,截止到2017年10月,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萬以上。而且,由於合格AI人才培養所需時間遠高於一般IT人才,人才缺口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填補。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學歷分佈 , 碩博佔據 50% 以上

從學歷上看,AI領域的求職者,有55.4%的人學歷在碩士及以上,遠高於其他任何行業。博士學歷人員佔比達到7.6%,是互聯網行業均值的3倍,高學歷已成為進入AI領域的先決條件。

特別是一些知名AI公司,核心技術崗位碩士以上學歷佔比達80%。不過這並不是說低學歷人才完全沒有進入AI公司的可能,我們注意到,也有1.1%的人雖然僅具有大專學歷,卻憑藉過硬的技術能力,擠入AI公司,這部分求職者大多是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資深技術人員,且技能覆蓋面極廣,多數人集中在100人規模以下的AI創業公司。

可以看出,AI行業雖然重視學歷,但也十分注重求職者的技能掌握情況,低學歷求職者若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在技術上練就一技之長,同樣存在進入人工智能行業的可能。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誰有優勢?雙一流大學佔九成

大部分人工智能企業在招聘時並未對求職者院校提出具體要求,但擁有名校背景的求職者顯然更受AI企業青睞。近2年,從事AI工作的人才中,有89%的人來自教育部最新公佈的雙一流大學,普通高校人才僅佔到求職者總數的11%。貢獻AI人才最多的院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三者佔比均高於5%,TOP10高校一共為國內AI市場提供了44%的技術人才,這一比例遠超其他任何領域。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此外,海外留學生也成為補給國內AI人才的重要一環。得益於國內就業機會及薪資大幅增長,過去三年間,從海外院校畢業,選擇回國從事AI領域工作的留學生數量激增,在國內AI人才中佔比已由2015年的5.2%升至2017年的8%左右,雖然從基數上看仍然有限,但留學生回國從事的崗位多分佈在計算機視覺、語義識別等AI應用層,對人工智能關鍵職位人才稀缺的起到的緩解作用更為明顯。

從留學國家來看,人才分佈高度集中,前五國留學生佔到了總數的八成,依次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日本,其中僅美英兩國佔比就接近六成。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哪個專業,最受 AI 公司歡迎?

人工智能技術牽扯到大量交叉學科,且對人才的邏輯思維、跨領域理解力要求極高,從事AI的人才中,理工科背景佔據絕大部分,達到85%以上。

AI人才畢業的十大專業中,除了計算機專業外,多為理學專業,其中數學及物理相關專業囊括4席。特別是近兩年,隨著大數據價值凸顯以及其在人工智能行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擁有數學背景已成為應聘很多崗位的必要條件。

數據顯示,過去3年中,數學相關專業人才在AI行業中佔比已由2015年的12.3%提升至2017年的

19.6%。除此以外,電子信息工程和自動化專業也培養了不少AI人才。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黑馬出現,杭州 AI 人才數量首超廣州

目前,我國共有67個城市擁有基本符合企業要求的AI人才,分佈上呈現明顯的長尾分佈。2017年,有48.3%的AI人才聚集在北上深。作為AI中心城市,北京以27.87%的佔比遙遙領先,較其他城市有倍數級優勢。上海以12.08%位列第二。

二線城市中,杭州排名第一,佔比6.48%,高出廣州2.6個百分點,而其他城市人才儲量則與前4名形成巨大差距,大部分城市AI人才儲量不足全國的0.5%。

近幾年,隨著一線城市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很多行業的人才選擇逃離北上廣,到二線城市重啟職場生涯,即使是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這一趨勢也十分明顯。

然而對於AI行業求職者來說,由於這一新興行業發展速度極為迅猛,且一線城市正處於風暴中心,AI領域求職者仍然主動向北上深三所城市流入。此前在一線城市工作過的AI人才,僅有不到0.5%的人下一份工作選擇回到二線城市。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留學生 80 後,漸成 AI 領域核心軍

從AI人才年齡上看,80後佔比最高,佔比達到55.1%。與90後相比,80後AI人才普遍擁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AI相關技術掌握更為紮實;與70後相比,又在接受新鮮事物,擁抱變化的能力上更勝一籌。這些因素使得80後成為大部分人工智能企業中的核心部隊。數據顯示,AI公司中職級為總監及以上或擔任技術骨幹的人才中,80後佔到了72%。

相比之下,90後在AI公司中多從事初級類崗位,偏向基礎層。近兩年,隨著一批留學生陸續歸國,從事應用層的90後佔比有了小幅提高。2017年,在應用層崗位工作的90後佔比達到28.9%,較2015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中國AI 人工智能人才供應現狀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