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股價背後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千元股價背後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茅臺股票就像小時候的零錢儲蓄罐,丟進去就出不來,除非把罐子砸了。

週三(4月10日),貴州茅臺最高突破950元,再創歷史新高,收盤距成為市場首隻“千元股”的目標相比,僅剩5.5%的差距。

千元股價背後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0倍但無論茅臺漲得多高,真正的茅粉也不

2001年8月上市至今,茅臺股價上漲超20會高興,因為他們覺得永遠不夠高。茅臺股價無論跌得多低,真正的茅粉也不會不高興,因為他們知道遲早她還是會回來的。

“茅臺公司對我如磐石,堅不可摧。但其股價於我如浮雲,飄來飄去……“

一名雪球ID叫樂趣的自由投資者這樣寫道。

1

2016年7月,茅臺股價第一次站上了300元。陸成是寧波不多的“茅粉“。

1993年,從事金融業的陸成花了3000元買了第一隻股票;到1998年,他開始逐漸確立了“獨立思考,耐心等候“的個人風格。

“我是2004年20多元買入的。買之前,我查閱了大量資料,還專門去茅臺酒廠看過,考察過它的工藝。我覺得它不但品牌過硬,確實還有一些其他品牌白酒沒辦法超越的東西。買進了之後,我就安心持有。每期中報年報都不會拉下,和茅臺相關的報道也會關注。”

2015年6月股災,朋友融資爆倉虧損數千萬元,為了救急,他才忍痛以將近200多元一股的價格賣了。

持股11年間,茅臺復權漲幅約50倍,居所有上市公司同期漲幅第5位。只是對陸成來說,此後茅臺的“漲不停“,他都不曾再參與。

他說,“做投資不能虧了後悔,賺了也後悔。還是要快樂投資!”。

千元股價背後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2016年7月18日,本報的相關報道

面對900多元的貴州茅臺股價,他告訴記者,還是在合理的區間,破1000元是遲早的事。作為消費行業的稀缺資源性的龍頭企業,成長性盈利性和安全性都不錯。

2

樂趣是“雙料茅粉“,即買茅臺股,又買茅臺酒、喝茅臺酒。

今年他在雪球上忠實地記錄了自己這麼些年購買茅臺的記錄。

“2009年7月至今,對於茅臺,我一直是買買買,從來沒有實質賣出任何一股。最近買的一次是去年10月跌停的那天,549元。買的最貴一次是去年1月份的787元(除權前)。2016年9月14日後,茅臺是我境內賬戶的唯一持倉。“

他說,“自己追求的是一份乾淨純粹的投資記錄,而不是發100個基金,然後情懷滿滿,說自己財富自由了。”

這番定力,對他來說,只是簡單的常識。

2015年股災,茅臺從200多元跌到了160多元,市場一片哀鴻。

他寫道:與一眾賭徒同處一個市場,幸還是不幸?

很快,他用茅臺分紅的錢專款專用,從7月27日開始連續數個交易日下單!

千元股價背後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2015年8月6日的一批買單

2017年7月,茅臺逼近500元大關之時,陷入了估值之爭,眾多大V倒戈,開始賣出茅臺。

樂趣在這時候寫下了自己上半年總結,也回應了高估值問題——

茅臺怎麼估值?有財兄(小編注:知名茅粉,《擇善固執》作者)有妙語:“市場是沒有能力高估茅臺的。就像夏蟲無法低估冰的溫度”。這句話的信息量很大。在我看來,給茅臺估值的難度,不是在於極限產能的多少以及出廠價的“最終”極限,而是出廠後的茅臺酒每年品質的提升,消費者願意以多少錢來回購“過去”。對於不喝酒的人來說, 很難理解一瓶當年出廠的茅臺酒,和5年前甚至3年前出廠的,在酒徒心目中的巨大差距。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品質差別,並不是什麼精神感覺或神經問題。

在他們眼中,茅臺是孤品;在茅臺眼中,他們則是真愛粉。在茅臺的股東調查中,他提了幾點建議:加快擴產、增加分紅、珍惜醬瓶精品、開發新品要有節制……

3

在茅臺股價衝擊千元大關時,飛天茅臺酒批發價也逼近2000元關口。

摩根士丹利、高盛也紛紛上調貴州茅臺目標價,部分目標價已超過1000元/股。一切都似乎是順理成章。

千元股價背後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最近5天的機構評級

然而投資,真的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擇善固執》的扉頁這樣一段文字:

“投資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擇善固執——選擇最優秀的企業,長期持有。其中擇善和固執同樣重要,如果只做到二者之一,並不是完成了一半,而極可能是一無所獲。”

1000元的茅臺,可以為中國的價值投資開啟一個新紀元;我們更希望中國的股市和投資者可以共同成長,出現更多像下表這樣的“千元股”。

千元股價背後是負重前行,而不是一朝一日

祝福!


文字:呂榮 周靜 編輯:諸新民 美編:周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