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最窮的朋友,有多窮?

你見過最窮的朋友,有多窮?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阿爾弗蕾德-阿德勒

上週末見了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C哥。

很久以前我做電商的時候,和C哥共用一個辦公室。我一個“弱女子”,C哥對我特別照顧。有時候我很忙,C哥不忙,他會幫我去倉庫出貨、盤貨。有時候新樣衣出來了,整整一大麻袋發到倉庫,C哥會直接用拖車幫我把樣衣全部拖到攝影棚,等我全拍完了,他又幫我把樣衣全部拖回倉庫。三年時間裡,C哥幫我幹了不少“苦力活”。

每當忙完暗無天日的上新日和活動日,我和C哥、L姐他們都會到樓下路邊攤上擼個串喝個王老吉,L姐是C哥的女朋友。

擼串的次數多了,談的人生也就多了。C哥簡直是我認識的朋友當中,童年過得最為坎坷的人。

C哥四兄妹是他媽媽一手拉扯大的,C哥還不到讀小學的年齡,他的父親就因為極其意外的事件去世。這個事件牽扯到不少人,即便C哥的父親已經去世,還有人頻頻上門尋求報復。驚恐之下,C哥的媽媽帶著他們兄妹幾個“逃難”到了外地,至今也不敢回老家。

90年代,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媽媽,要拉扯四個幼齡的孩子,在舉目無親的外地,難度可想而知。

C哥的媽媽做過縫補,擺過地攤,賣過水果,當過清潔阿姨......那些底層人民用來謀生的苦活累活,她一樣樣做過。

C哥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媽媽出去擺攤,躲過無數次城管。等到C哥十來歲的時候,他已經能獨自帶著弟弟妹妹出去擺攤了。

C哥至今還記得,有一回帶著弟弟妹妹去出攤,不巧趕上下雨。那時候他們賣的是水果,因為沒有三輪車、板車,C哥是推著一輛老式自行車,把幾個水果箱馱在尾座上推到擺攤的目的地的。

天快要下大雨,兄妹幾個手忙腳亂的把水果塞進紙箱,胡亂一氣的綁在自行車後座上,推著車開始跑。10來歲的C哥力氣不大,上坡的時候弟弟和妹妹在後面推,他在前面極力控制車頭往前拖。但坡沒上完,車子倒了,水果撒了一地。

他領著弟弟妹妹撿水果,四個人淋了一身的雨回家,弟弟妹妹一直哭。

小時候,C哥一家一直住在城中村的舊房子裡,而且是光線最差租金最便宜的那種,白天也要開燈。房間媽媽和兩個妹妹住,他和弟弟在廳裡打地鋪,有時候半夜老鼠就從他們身上爬過去。家裡不少東西是C哥和弟弟妹妹從垃圾桶旁撿回來的,比如大廳的桌凳,房間的床板還有衣櫥。

C哥艱難的讀完小學,然後輟學進了工廠打工,呆了五六年。後來C哥在那家工廠認識了L姐。

我10年認識C哥的時候,C哥一家住在附近的城中村。因為靠近步行街,做生意的人很多,周邊的房租一直居高不下。C哥租的兩房一廳,一個月要3500,還是光線最差的那種,白天要開燈,陽臺連衣服都晾不下。

C哥的媽媽和兩個妹妹住一個房間,C哥和L姐一個房間,C哥的弟弟在廳裡睡沙發。應該說,C哥的弟弟已經很多年沒有睡過床,他一直沒有房間,廳裡的那張沙發還是C哥他們撿回來的,冰箱是從二手店淘的。

我曾經和C哥在一起去倉庫的路上,親眼見到他在垃圾桶旁撿了一個四層的玻璃櫃。C哥看到這架玻璃櫃,覺著正合適,馬上打電話給他弟,兩個人把櫃子搬回了家。然後自己上漆、加固螺絲、擦洗乾淨。

後來C哥搬了兩次家,那套撿來的沙發和櫃子,一直還在用著。我和朋友們很多次擠在那套土黃色的舊沙發上,跟C哥一家人吃飯、聊天。

因為受家庭變故影響太大,C哥的弟弟和一個妹妹,長大後基本沒法和外人交流,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C哥和L姐做電商承擔養家的主力,弟弟、妹妹幫忙打包、發貨,C哥的媽媽則在批發市場的小巷裡弄了個縫紉機,幫人縫補衣服。

剛和L姐拍拖的前幾年,C哥勸過L姐去找更好的人,但L姐認定了C哥,儘管C哥很窮,人也長得瘦小。一直到C哥30歲,和L姐在一起十幾年後,他才正式娶了L姐。那時候,C哥能拿得出一筆彩禮,到L姐的老家提親。

結婚後,要不要生孩子也是個很謹慎的話題。從艱難童年裡成長過來的人,總是擔心自己無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婚後兩年,C哥和L姐終於迎來了他們的小天使,孩子健康又可愛,過往一切的不容易,都在慢慢被治癒。

我結束電商生意的時候,C哥決定舉家遷往G城。那時候在S城經營服裝電商的主要同行,基本都撤去了貨源豐富且成本更低的G城。

我們一群人在辦公室樓下擼了最後一次串,聊到凌晨兩三點,各奔西東。這之後,我和C哥很少再見面了。

世界變化很快,微信、直播、短視頻.....媒體的形式越來越豐富,電商的運營手法也越來越多樣化。當年撤去G城的電商同行,基本都結束了生意,徹底告別了他們奮鬥近10年的電商行業,C哥也不例外。只有小學文化而且一直小成本運營的C哥,坦言自己確實沒跟上時代變化。

C哥一家去年又搬去了D城,他為自己的孩子選定了城市——他希望孩子可以在一個城市裡穩定的、快樂的長大,不用再跟著他們搬來搬去,也不用再住在暗無天日的房子裡。

接下來,他要找工作、想辦法落戶、給孩子找個好點的學校。

“一步一步來吧,”C哥說,“只要孩子能快樂、正常的長大。”

“很奇怪,我就在這個城市裡長大,生活了20多年。但這次回來,居然覺得有點陌生,只有小時候的那段記憶最清晰。好像我從來沒有真正屬於過這裡,這裡也從來沒有屬於我。”

“我看到了你的朋友圈,‘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說得真好。希望我能給兒子一個足以治癒他一生的童年,他已經治癒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