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三線工廠生活 醫生到車間巡診


1969年,在山西永濟中條山腳下,一座鐵路三線工廠悄然建起。當時,為了應付帝修反的封鎖,為了對付蘇聯隨時可能發動的侵略戰爭,為了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經過專家的反覆篩選,將廠址選在了這裡。工廠經過70年代的近十年建設到80年代已成熟,此時我有幸開始用相機記錄該廠職工家屬的工作和生活。當時的鐵道文工團定期到該廠演出,記得1975年侯躍文、石富寬等藝術家曾來表演。圖為1981年鐵道文工團雜技隊在表演。

當時工廠外有職工醫院,廠內有保健站,即使如此醫生們還要到車間巡診。職工們有個小病小災,不出車間就解決問題了。當時是一人有難,大家幫忙。記得1975年的一天晚上,我們一位工友急需輸血,工廠的大喇叭號召職工們前去獻血,大家都踴躍前往,誰還說錢不錢呢,就想著救工友們的命。圖為1984年醫生在車間為職工看病。

當時工廠的大部分職工是青年單身職工,單身食堂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吃飯地方,所以搞好單身食堂飯菜是領導們非常重視的工作。那時還有粗糧,食堂職工壓了“鋼絲面”,蒸了發糕,甚至還做了麵包;菜也增加了小炒。此時已經比70年代吃的好多了,那時秋天的時候,我曾經溜出廠後門到山上吃柿子,一次吃的軟柿子之多現在都後怕。什麼吃多了會結石?當時飢腸轆轆先顧眼前不餓了。圖為1984年單身食堂舉辦美食展覽。


當時雖然吃的一般,但精神生活過得很充實,工廠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車間裡的歌聲時常此起彼伏。工廠有廠歌而且要求都會唱,那時職工們雖然穿著勞動布工作服,但一個個精神抖擻,在賽歌時誰也不願甘拜下風。圖為1985年車間職工在學歌。

每年“六一”,各單位都踴躍為幼兒園贈送玩具,因為大家的孩子許多在幼兒園裡,所以都絞盡腦汁為孩子們設計製作各種玩具。圖為1983年職工們為孩子贈送的滑梯,現在的很少看到這種鐵質滑梯了。

1982年全國開展“五講四美”活動後,工廠掀起了興建文明工廠的高潮,許多單位因陋就簡建起了小花池和噴泉,使職工在優雅的環境中生活。後來隨著工廠發展寸土寸金,這些“奢侈”的小花園沒了。

逢年過節,俱樂部要舉辦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猜謎語、“釣魚”、套圈…… 圖為1986年春節時小朋友在看小人書。此時小人書已經快過了輝煌的階段,要知道這可是那個年代孩子們重要的娛樂方式,後來隨著電視等媒體的衝擊,小人書才淡出大家的視線。

當時正在流行交誼舞,團委經常組織室內或室外的舞會。我那時正年輕,非常羨慕跳舞的青年們,也曾經在單身宿舍裡練過,但真正實踐時總 踩別人的腳,別人說我笨手笨腳和趕集一樣,我只能知難而退了。圖為1984年工廠組織的免費舞會。


工廠舉辦大型活動,大都要讓子弟小學的學生表演舞蹈來助興。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渾身不自覺地增添了力量,為了孩子們過上幸福生活,再苦再累都值得了。圖為1984年子弟小學師生在廠門口廣場表演節目。

留著長髮、戴著眼鏡、穿著喇叭褲彈著吉他,是那個時代青年們的時尚。工廠應廣大青年們的要求,專門組織了吉他學習班,使青年們的願望得到了滿足,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圖為1986年學吉他的青年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