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技術創新

背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機遇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經濟處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這也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2019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技術創新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培育製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完善合理的相關政策的支撐。在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不僅要關注鼓勵前沿技術實現有效突破的技術創新政策,對於中國這個製造業大國而言,還應關注促進先進適用技術和組織管理方式在傳統制造業高效應用的技術改造政策。通過創新和完善我國現有的技術改造政策,促進先進適用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的擴散應用,提高製造業整體的生產效率和發展質量,對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技術創新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機制,我們認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兩輪”,一是基於原始創新能力提升不斷推進製造業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在高技術領域形成先發優勢;二是基於先進適用技術在製造業的廣泛應用提升製造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率,在成熟技術和產業領域夯實後發優勢。而當前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恰恰同時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即一方面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薄弱,前沿技術突破不足,基礎技術、核心零部件和重大裝備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完全改觀;另一方面製造業總體效率和競爭力不高,特別是傳統產業和廣大中小企業生產技術和產品開發能力薄弱。

解決第一個方面的問題,核心是要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企業基礎應用研究,最終依靠技術領先企業和高技術創新推進製造業技術前沿的不斷向外拓展;而解決第二個方面的問題,重點則要依託技術改造政策實施和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產品技術、組織管理方式在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擴散和高效應用,提升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管理能力,從而實現我國製造業總體生產效率、經濟效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可以說,技術改造是實現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一輪”,創新和完善相關政策有利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有關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措施。例如,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等等,都是技術改造政策的重要內容和具體措施。

新一輪科技革命為企業技術改造提供了新機會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相應地要完善和創新相關政策,強調政府通過提供資金支持或公共服務,來協助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提高生產效率和增強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看,國際競爭環境不確定性加大、新一輪工業革命不斷推向深化等新情況和新形勢,亦對此提出了重要挑戰。

一方面,無論是從有效應對新的國際競爭形勢的外部要求出發,還是從我國工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部需要分析,通過相關政策的完善,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都是重要著力點。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後期後,美、德、日等工業國家都先後將產業政策的重心轉向了合理性政策,重視通過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強調通過完善製造業創新體系、而非單純的資金扶持來促進先進適用技術的擴散應用。比如,日本政府推出的“認證技術諮詢師”是促進先進工藝技術向廣大中小微企業擴散的專門機制;而美國主要依託由大學、協會、科研院所共同組成的“製造業擴展合作”計劃來促進先進適用技術的採用。技術改造政策要求製造業創新體系的配套完善,而製造業創新體系完善則保障了技術改造政策的實施效率。技術改造政策與製造業創新體系建設相輔相成,有利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為企業技術改造提供了新的機會。與傳統的技術改造主要支持裝備更新不同,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特徵的新一輪革命催生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而工業實踐檢驗已經相對成熟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可以大幅提升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新技術浪潮和新工業革命是當前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加有效地應對技術變革,美、德、日、英等工業強國都頒佈了系統的發展規劃,強調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支持和公共服務。未來我們可以借鑑相關國家的經驗和普遍做法,更加突出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應用所涉及的共性技術對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改造提升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