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段子:

“为什么从小就让孩子读唐诗宋词?”

“其实答案很简单,从小读唐诗宋词的好处就是: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卧槽牛X’,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中淌过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到热泪盈眶。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中国的诗词,包罗万象,内涵丰富。从山川汪洋到日月星辰,从儿女情长到家国天下,从恩怨情仇到人生百态……天地万物、芸芸众生配上诗人的经历、思想,再加上朗朗上口的韵律,竟能化为这样短小精悍、直击人心的诗句,让人感同身受。

这就是汉语之美。

也许风沙会侵蚀瓦廊,岁月会斑驳城墙,但这带着点点墨香的诗词却是可以历久弥新,永生不死的。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人对诗词的美感向来是后知后觉的

学生时期背诗,多为了考试。我们学会了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体会到诗词之美,因为我们还没有感同身受。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唯有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熟于心的诗,真正的感同身受,才真的能懂得诗词之美。

春天,芳草初生,突然明白什么叫“草色遥看近却无”;秋日,漫步山间,秋风乍起,才知道世间真的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成功时,你体会到什么叫“一日看遍长安花”;失意时,你知道什么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深爱时,你坚信“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分手时,你懂得“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们在此时此刻竟能如此恰当地击中你的心,让你穿越时间空间,仍能感受到你与古人先贤之间这种奇妙的共鸣。

生活是草蛇灰线,伏行千里,诗亦如此。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我们正在渐渐失去鉴赏诗歌的能力

除了学生,已经很少有人再读古体的诗歌了,更不必说创作古体诗歌。一首诗词的韵是怎样的,律是怎样的,意象如何,好还是不好,大多数人已经无从判断。

曹雪芹在红楼梦收尾处,作了一首《收尾·飞鸟各投林》,原文如下: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却被网友吐槽:

不够古风,建议曹雪芹多补习几年语文。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虽然可以允许大家的审美各有不同,但是如果连基础的鉴赏能力都不具备,那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又该怎么发扬传承下去呢?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大师究竟在哪里?

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只是冰山一角。虽然当下传统文化大热,所有人都振臂呼喊着传统文化要复兴,要崛起。但现在看来这必然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

就拿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

流浪大师”来说,让人们见识到,大众的猎奇心理大过对于文化的渴求。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大师沈巍和网红们

沈巍是不是大师,我们暂且不论。但网友们争相追逐,背后的原因是渴求文化,还是猎奇心理作祟,一看便知。

而真正的大师们在做什么呢?

就在4月7日,农历三月三,也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版权协会“远集坊”共同主办的新书《三贤集》发布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三贤集》主要作者,94岁的刘征先生、89岁的沈鹏先生、86岁的周笃文先生联袂出席。东家APP联合创始人赵普先生担任发布会主持人。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刘征,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专家,也是当今诗坛的泰山北斗,诗词创作七十余载,曾与臧克家、程光锐为“诗坛三友”而扬名海内外,后担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和中华诗词学会名誉名长,荣获中华诗词创作终身成就奖。

沈鹏,曾任中国书协主席,是当今书法界的泰斗,也是诗词创作的经纶妙手。

周笃文,是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也是赫赫有名的词学专家,而他与夏承焘、张伯驹等一大批前辈元老密切交往,更是当今诗坛几乎硕果仅存的道统传承人。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首席顾问。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从左至右:沈鹏、刘征、周笃文

《三贤集》分别精选他们的诗词代表作120余首,又在“三贤”提名的十位中青年作者中,每人选出诗词十首,结集出版。

刘征、沈鹏、周笃文三位大家的诗词创作,使得《三贤集》的选编出版成为可能。《三贤集》的出版,是文坛、诗坛的一大盛事。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刘征、沈鹏、周笃文在现场也发表了他们对于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刘征即兴吟诵诗句:“暮春花落点清筵,颇似山阴集众贤。诗有真情容放逸,酣歌少长俱忘年。”他指出,诗词人要集中全力创作出精品,青年人是诗词发展的希望。

沈鹏回顾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经历,指出时代风气需要文人的关注与引导。他说,诗歌最能表达文人情怀与理想,所以有时候他是“情不自已,不吐不快”。

周笃文深情回顾了向张伯驹、夏承焘等前辈拜师学习和交往的经历,在感恩前辈提携的同时,他认为,好诗既要一听就懂、一读就记得、自然入情,又要打开眼界、洞悟世事。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三贤集》中凝聚了当代优秀诗人多年的积淀与感悟。它的出版,对于当代中国诗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从诗词中提炼治学方法和人生智慧。让更多人的“诗词之心”,开花,结果。

撰 文 | 东家

除了在应试中死记硬背,当代中国人还有鉴赏诗词的能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