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圈大佬“故鄉情”:徐和誼讀詩與尹同躍寫信


汽車圈大佬“故鄉情”:徐和誼讀詩與尹同躍寫信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中秋佳節的主題詞無疑就是回家,故鄉永遠是中國人心中最溫暖的地方。而對於那些在汽車圈叱詫風雲的大佬們而言,故鄉何嘗不是最深情的感情寄託,是最令他們牽腸掛肚的遠方?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這是作家郁達夫筆下的北京的秋天,對於北汽集團掌門人——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而言,有著特別的含義。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這片古都的秋色,對於帶領北汽集團衝刺“高新特”發展高地的北方漢子,顯得是格外深沉與厚重。在這個中秋節的歡聲笑語中,性情中人的他朗誦了這篇描述北京秋天的名篇,而今年恰逢北京汽車工業成立六十週年,北汽集團即將迎來發展歷史上的大日子,相信他自然是感觸頗深。


汽車圈大佬“故鄉情”:徐和誼讀詩與尹同躍寫信


“改革四十年,我是一個幸運兒,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我。這四十年,我們也是個參與、建設者。今年是北汽成立六十年,北汽走到今天取得這些成績,來自於各級政府,社會各方面,也來自於北汽十三萬人。”這是他獲得中國汽車改革開放四十年“卓越人物獎”時的獲獎獨白。

就在2018上半年,北汽集團實現整車銷量120.3萬輛,以7.5%的增速跑贏大盤,並延續了去年“利潤增長高於收入增長,收入增長高於銷量增長”的良好態勢。去年,北汽集團產銷規模增長雖然是個位數,但營業收入與利潤的增幅均是兩位數。而站在故鄉的土地上,同十三萬北汽人如何寫下新的發展篇章?是這位北汽人需要尋找的新答案,也是一位北京人的責任。

同樣,另外一位大佬也要站在故鄉為家鄉企業尋找新的答案。他就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作為安徽人的他,正在率領奇瑞這家深深烙印安徽特色的車企尋找破局路徑。


汽車圈大佬“故鄉情”:徐和誼讀詩與尹同躍寫信


在今年很長一段時間,奇瑞這家安徽車企就被重組併購的陰雲和傳聞困擾,這家曾經的自主一哥目前艱難求索突圍之路頗受外界關注,而近日,作為奇瑞掌門人的尹同躍揭曉了謎底——增資擴股。

2018年9月17日,奇瑞控股正式在長江產權交易所掛牌預公告,將於9月30日前正式發佈公告進行增資擴股。與之前業界內的猜測不同,奇瑞並沒有進行股權轉讓,以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融資已成定論。奇瑞控股作為奇瑞汽車股份的母公司,是奇瑞汽車股份的最大單一股東,而根據預公告的信息披露,奇瑞控股與奇瑞汽車合計融資預計將不低於162.4353億元。


汽車圈大佬“故鄉情”:徐和誼讀詩與尹同躍寫信


與公告掛牌幾乎同時的是,尹同躍給奇瑞人寫的一封流露自己真摯情感的“家書”,在這封內部信中,這位同奇瑞一道歷經風雨、跌宕起伏的汽車大佬,在奇瑞轉型的十字路口,鏗鏘有力地表達了自己對家鄉和奇瑞的初心。

“大家都知道,奇瑞所誕生的安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之一。歷史告訴我們,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我們希望奇瑞能夠成為中國汽車界的“小崗村”,始終擁有改革創新的勇氣、實力和信心。”“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奇瑞的初心不會改變,夢想、戰略和使命一如既往。”

對自己家鄉愛的很直接的還有一位,他就是作為保定“車王”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

這位自主梟雄直接把保定地標性建築——保定直隸總督府大旗杆作為旗下高端品牌WEY的LOGO靈感,這位在保定白手起家的自主悍將,在以自己姓氏打造全球品牌WEY的征途中,也將自己對於家鄉的情感寄託其中。汽車圈所共識的是,魏建軍對保定的情懷可以概括為:土生土長,愛得深沉。


汽車圈大佬“故鄉情”:徐和誼讀詩與尹同躍寫信


儘管多年以前,其已經晉升為汽車圈的“首富”,但他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首富的煩惱之一就是需要戴上墨鏡出入,不能再像以往那樣隨意地去保定當地的商場吃小吃、買東西,吃飯時候也可以愜意地穿背心、穿拖鞋。

“做公眾人物非常辛苦,現在(外出)要戴上墨鏡、帽子,即使這樣有時還會被認出來。說實在的,我比較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太適應公眾人物的生活方式。”依舊能低調地做一個保定土著儼然成為了這位首富內心向往的自由生活。

誰不說自己的家鄉美?在汽車圈大佬的言語中,更是將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銘刻於心。

“在我的家鄉咸陽,有兩條大家耳熟能詳的河流,一條是在北面清澈的涇河,另一條是南邊渾濁的渭河,‘涇渭分明’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但神奇的是,它們卻在同一個河床上流淌。那麼我想,我們的合資公司為什麼不能效仿這種模式呢?”


汽車圈大佬“故鄉情”:徐和誼讀詩與尹同躍寫信


在華晨雷諾金盃有限公司成立慶典現場,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祁玉民談及與雷諾合資的前景,就生動地用自己家鄉的兩條河流表達了自己美好期待,他期望華晨雷諾的未來,就如同家鄉自然環境的鬼斧神工一樣,開啟出一個匯聚合力的大氣象。

無論是徐和誼朗誦的詩歌之中,還是尹同躍親筆寫的“家書”,亦或是魏建軍拍板將家鄉地標作為LOGO,都可以看到熾熱的故鄉情,這些在商海戰火中毫不畏懼的錚錚鐵骨,談到自己的家鄉,總是會流露出鐵漢柔情的一面,而這或許也是硝煙瀰漫的車市鏖戰中一道耐人尋味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