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古道:粤东连接岭北的重要通道

岁月悠悠,古道漫漫。历史上移民迁徙、军旅征战、商贸交流、文化传播,都与古道息息相关。华夏先民,自古就在岭南大地上筚路蓝缕,建立起沟通岭南与中原,以及岭南内部的交通网路。河源作为的岭南东部重镇,是岭南古道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境内的粤赣古道,是粤东连接岭北的重要通道。

河源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缘,南接惠州,北达赣州,东连梅州,西通韶关。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市域有三大台地平原:一是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平县西南部;二是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南部、东源县东北部;三是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河源地处东江流域,水道纵横,连通河源与珠三角以及岭南岭北各地交通。东江为珠江水系三大干流之ー,发源于江西省寻县县桠髻体,经江西定南、广东和平、龙川等县,流入河源市区,在源城区与新丰江交汇,使得河源域三面环水,宛如巨後漂流于川之上,自古有“槎城”之称。

古代变通,主要依托水系而形成。能通航地段,则利用水运:不能通航地段,则利用河流谷地,开辟道路。河源古道正是在这一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逐步形成发展面成。从山间小道到河谷大道,从乡村所小路到城镇官道,从水上小舟到东江大船,河源通过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等级的水陆交通网络,沟通市域内外,连接五岭南北,成为古道会冲的枢纽。所谓“

当江赣之冲,为汀漳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州门户。”

粤赣古道:粤东连接岭北的重要通道

岁月际会,风云激荡

河源古道的历史,可以追到秦代。东江自古为中原先民南下的通道,从赵佗建龙川县至今,2200多年,粤赣古道与东江水路一直是岭南北接中原的重要通道,也是珠江三角洲连接韩江潮汕的必经之地。赵佗在这里营建龙川,开拓岭南文化渊源:王阳明在这里建置和平,实践其知行合一的心学理念:阮啸仙、“东江三杰”在这里播种革命火种,星火以成燎原。

粤赣古道:粤东连接岭北的重要通道

热水镇至青州镇古道 (供图:二九二大队)

客家迁徙,风俗尔雅

河源自古是客家先民迁徒的必经之路。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在这里生活劳动创造。古道沿线,城镇村落,从苏家到林塞四角楼,从道旁茶亭到山间石阶,无不凝固着客家人的オ思和心血,无不流传着客家人的故事和传说。

指点江山,风流人物

赵佗作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岭南文化的肇基之功名重史册。其后漫漫岁月,韩愈、李翱、李商隐、生僧孺、苏轼、苏澈、吴潜、文天祥,或谪居于此,或征战于此,在河源大地上流连唱和,承继着河源悠悠不绝的文脉。

粤赣古道:粤东连接岭北的重要通道

连平县大湖镇古道 (供图:二九二大队)

物华天宝,风物荟萃

河源境内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农业经济作物种类多。有经济植物板栗、柿子、猕猴桃等。

岁月沧桑,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许多古道灭在山岭之中。连接古道的诸多桥梁、关隘、栈道、茶亭、村落,与古道一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为今天河源的人文风景线。

| End |

抖音号:搜“河源旅游”加关注

河源市粤赣古道保护与修复利用工作领导小组 编

1、内容部分来源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此公众号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时效因素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修改或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