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到了北京,人們都喜歡去老北京胡同逛逛,那狹窄的街巷,才是北京的韻味所在。街坊領居的一句問候,悠長的鴿哨聲,如果再能聽到幾句京劇,那就再美不過了。具有濃郁北京味道的鼓樓、後海,是遊人如織之處。

到了天津,人們喜歡去五大道逛逛,那裡的洋樓,一個挨著一個,坐個小洋車,或租個自行車,在這些不算寬敞的街道轉轉,是濃濃的天津味。

而太原呢?太原味在什麼地方?去柳巷嗎?那裡亂糟糟的,機非共行,連個像樣的步行街都沒有。去食品街嗎?曾經的紅燈區,今日的仿古街,沒有一點太原的影子。有人說,要不去城中村吧,那裡有太原味,誰都知道是開玩笑。2500餘年的古城,找不到一點古城的影子,看不到一點太原的特色,真是令人遺憾。

寄希望於新修的晉陽湖,如果那裡能像北京的什剎海一樣,弄一個熱鬧的沿湖酒吧街,倒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是太原味呢?那麼新修的明太原縣城怎麼樣?這個小小的縣城,沒有故晉陽城的氣度,反而會讓人覺得晉陽城不過如此,我覺得復建明太原縣城還不如弄一片考古結束後的晉陽城遺址讓人看看更好一些。遙想那巍峨的晉陽宮、大明宮,就覺得氣度非凡。

都不太靠譜,而明清太原府城,保留了不少老街區,這些地方,才是有太原味的地方。單是那些地名,也韻味十足。南華門,這裡才是太原最有市井韻味的地方,是太原的衚衕。

再探太原雙龍巷

唐晉陽城 大明城內有大明宮 新城內有晉陽宮 源自網絡


再探太原雙龍巷

新修的明太原縣城 王猙攝

南華門,明代晉王府邸的南門,民國時太原富商大賈、社會名流、軍閥權貴居住的地方,解放後作協入住,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影響深遠,歷史與文化在這裡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契合點。

再探太原雙龍巷

太原城歷史變遷 王猙標註


再探太原雙龍巷

太原城歷史變遷 源自網絡

先看南華門的歷史變遷。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棡為晉王,駐太原,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晉王府,晉王府由宮城和外城組成,宮城有三個城門,即東華門、西華門、南華門,現在的“南華門”即由此而來。


再探太原雙龍巷

清代太原城街道 美國地質學家 張伯林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站在城牆遙望太原 美國地質學家 張伯林攝

清順治三年,晉王府在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火中化為灰燼。至雍正、乾隆時期,清王朝在原晉王府宮城的廢墟之上,闢建軍營,駐紮了“標太三營”官兵,標太三營屬於綠(lù)營兵中的 “精騎營”,簡稱 “精營”,於是又有了“精營中街”“精營東邊街”“精營西邊街”等街名。民國時期,一些富賈大戶、社會名流、軍政要員紛紛在附近安家落戶,於是此處便遺留下來一大批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築。

注:綠營兵,清朝入關後,為補八旗兵力不足,於順治年間在明代舊軍的基礎上改編而成,這是一支參照明代軍制編成的漢人軍隊,在清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今天的南華門,集中了大量的古民居,雙龍巷是其中的一片。再探雙龍巷,看到還是那樣的破敗,深感痛惜。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在南華門,我們看到正在修復的幾處專家樓、趙樹理舊居附近的名流民居等,但這些遠遠不夠,零星的修復幾處院落只是保護了幾個院落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完整的保留幾個街區。

再探太原雙龍巷

閻錫山愛將楊愛源舊居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修復中的日式別墅專家樓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修復中的日式別墅專家樓 王猙攝


走進位於精營東邊街17號的“犧盟會太原市委舊址”,裡面住著人家,院內精美的雕花已經傾塌,磚瓦隨處散落,看著實在令人痛惜。這樣具有重要意義的建築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不起眼的民居了。

再探太原雙龍巷

破敗的犧盟會舊址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破敗的犧盟會舊址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破敗的犧盟會舊址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破敗的犧盟會舊址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破敗的犧盟會舊址 王猙攝

雙龍巷,連片的古民居,悠長的小巷,濃濃的市井氣息,這裡才是地道的老太原。生活在這裡的民居,看到拍攝照片,趕緊打問,是不是要拆遷了,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生活環境的不滿。

一個個亂搭亂建的院落,配上依稀透露曾經輝煌的大門,是那樣的不協調。但,這種市井生活,又是那樣的吸引人。

太原需要這樣的街區。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讓這種傾頹繼續,也不是掛個文保的牌子。而是應該喚醒它們,讓它們重新活起來。修舊如舊,讓這些古老的太原記憶,永遠的保留下來,如果把這些地方像明太原縣城一樣,大刀闊斧的進行整修,恢復太原悠長的衚衕,恢復市井生活。我覺得比恢復明太原縣城更有意義,因為,這兒還活著。

等徹底消失了,再建一個新的,一切就太晚了!最擔心的是,哪天,聽說這裡要拆遷了,要棚戶區改造了,哪個房地產商拍下了,成地王了!也許,當地的居民是高興的,終於不用住這種破房子了,終於可以得到豐厚的拆遷款了,政府也許也高興,房地產商更高興,這麼好位置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但是,太原記憶沒有了,僅存的希望,沒有了!真的擔心!再探雙龍巷,還是那樣的破敗,但,希望還在……

附:《過晉陽故城書事》

金 元好問

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

水上西山如掛屏,鬱郁蒼蒼三十里。

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雲煙中。

望川亭上閱今古,但有麥浪搖春風。

君不見,系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cuī)城覆沒。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鏃。

汾流決入大夏門,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從巨屏失光彩,河洛幾度風煙昏。

東闕蒼龍西玉虎,金雀觚稜上雲雨。

不論民居與官府,仙佛所廬餘百所。

鬼役天才千萬古,爭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來苦。

南人鬼巫好禨(jī)祥,萬夫畚(běn)鍤(chā)開連崗。

官街十字改丁字,釘破幷州渠亦亡。

幾時卻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築晉陽。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再探雙龍巷 王猙攝


再探太原雙龍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