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赤水河源密码(三)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

“万里赤虺河,山深毒雾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只为风波。”这是明代诗人、贵州提学使吴国伦《赤虺河》一诗描写的赤水河。从海拔1760米的云南省镇雄县长槽滮水岩到海拔210米的四川省合江县石盘角雷劈石,1550米的巨大落差让穿行在悬崖峭壁间的赤水河滩险水急。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莽莽赤水河

滩险、水急,赤水河在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肆意奔跑之后,到了仁怀市茅台镇喘了口气,变得温顺很多,这得益于茅台镇两岸平缓的山势。造物主对它所钟爱的地方有时难免偏心,茅台镇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冬暖、夏热、少雨,适合上百种微生物群繁衍生息,这为国酒茅台的酿造提供了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微生物条件。资料显示,至少有100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茅台酒的主体香酱香的形成。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赤水河流域特有的酱香型白酒从一个西南边疆小镇走向世界。

清代以前,茅台镇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据记载,茅台古代是濮人部落,濮人是西南地区最先居住的土著少数民族,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濮人居住的茅台,长满马桑树,故名马桑湾。后来,濮人在赤水河东岸发现一股纯净的泉水,就用沙石砌了一口方形水井,马桑湾改名四方井。后又因历代濮人祭祖之地是一个长满茅草的土台,四方井改名为茅台。元朝,定名为茅台村。直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置茅台镇,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一次来茅台镇,好友敖永刚相伴。敖永刚是仁怀市本地人,曾供职于当地媒体遵义日报社,后辞职经营酱香型白酒。这一段经历让他对赤水河流域的人文地理及经济社会有一个全面了解。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土城十八帮之船帮简介

酿酒和纺织、制陶一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进步的表现形式和必然结果。经过漫长的奴隶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以后,赤水河两岸的渔业和农业进入一个相对发达时期。此时,赤水河上游末端的仁怀市一带已经形成田园牧歌的景象,两岸盛产的高粱、玉米、小麦及其他谷物为规模化酿酒创造了条件。实际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赤水河中游就出现过“习酒”,这种当时名为“构酱酒”的野生酒,曾经被汉武帝所赞赏,一度时期当作贡品。建元六年(公元前140年),唐蒙上书汉武帝建议开通夜郎道得到采纳,后被委任中郎将出使夜郎,建立了犍为郡。据《汉书·地理志》,犍为郡辖僰道(今四川宜宾)、江阳(今四川泸州)、武阳(今四川彭山)、南安(今四川乐山)、资中(今四川资阳)、符(今四川合江)、牛郫(今四川简阳)、南广(今云南镇雄)、汉阳(今贵州威宁)、郁鄂(今云南宣威)、朱提(今云南昭通)、堂琅(今云南巧家、会泽及东川部分)。换句话说,早在汉代,赤水河两头的四川省合江县与云南省镇雄县曾经同属同一行政区划,只是社会发展的分合,这一段经历湮没在历史风云中,今天,要借助古籍、资料,才得以明晓。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酒类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书·武帝纪》记载了天汉三年(公元前99年)“初榷酒酤”,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实行的酒类专卖。此时,西南边疆的赤水河,其所属的构酱酒已经担当了沟通巴蜀、连接中原的重任。到了唐代,赤水河沿岸主要生产“咂酒”,即甜米酒。北宋时期,赤水河流域已经出现了蒸馏酒。宋人张能臣在其《酒名记》中,记载了赤水河中游滋州的“凤曲酒法”,滋州为今天的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这与北宋朱翼所撰的《北山酒经》中介绍的“传醅”和“乾酵”制曲做法相似。这种沿用至今的蒸馏酒的出现,标志着赤水河流域酒业进入到工业时代。

茅台酒或许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将赤水河的历史演绎为一段关于酒的历史。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这是赤水河两岸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复杂且漫长。每年九月,赤水河河水开始变得清澈透亮,从此至次年五月,是酿酒的一个周期,沿岸的人们一直沉浸在温润的酒香里。2018年11月20日,我和敖永刚一起来到距茅台镇50 公里的二郎滩。赤水河流淌到二郎滩,河水变得平缓,像一个平静的湖。这里的酒香更为浓郁,一河之隔的贵州习酒和四川郎酒相互对峙,这在赤水河流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相对于茅台镇的茅台酒,二郎滩的习酒或郎酒都显得很年轻,郎酒建厂稍早一些,始于1920年,而习酒始建于1952年,它们与赤水河沿岸大大小小数百家酒厂连成一串,让人怀疑赤水河流淌的不都是酒吗?

独特的酿造工艺,独特的生态环境,让赤水河流域产生了独树一帜的酱香型白酒。包括茅台酒在内的酱香型白酒能走向商业顶峰,从历史角度来看,与赤水河河运关联甚密,而赤水河河运的兴起,则是川盐入黔所需。当载满酒和盐的舟楫南来北往,西南边疆开始步入文明的快车道。今天被定义为滇、黔、川三省融入长江经济带重要走廊的赤水河,其河运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东汉,当地居民开始利用赤水河“以通舟楫”。但河运鼎盛时期却在清代,这不得不提及一个叫张广泗的人。雍正六年(1728年),追随鄂尔泰屡建战功的张广泗出任贵州巡抚,雍正十三年(1735年),张广泗升任湖广总督,一年后出任贵州总督。清乾隆十年(1745年),张广泗开修赤水河道,茅台村因此成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为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黔北重镇,在赤水河河道上,茅台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是川盐入黔的水运终点,同时也是陆运起点,川盐入黔要继续运送到上游的贵州和云南,只能选择陆路运输。川盐入黔的古河道上,有一个地方不能忽略,它就是今天的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前文提到的有“凤曲酒法”的滋州。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吴铣离任镇雄知州之际,题写“古芒部”三个字,在不舍中留下一段记忆。

土城是赤水河中游一个重要集镇,历史悠久。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在土城建滋州,辖仁怀、承流两县。北宋宣县并入仁怀,归武都城,隶泸州。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改武都城为古滋,元代建古滋长官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又建仁怀县,设土城里。土城之名沿用至今。土城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8.2摄氏度,年降雨量为776毫米,无霜期350天,夏季炎热,冬季干燥,有干土城之称。历史上的土城植被良好,这里盛产的楠木,高大粗壮、材质坚硬,是建筑宫殿等大型建筑的上等材料。但在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拟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平,赤水河的楠木成为皇家采伐的对象,土城的生态厄运自此开始。据文献记载,明清两代在赤水河流域砍伐的楠木就数以万计,仅雍正六年至十一年6 年时间,“采楠木1738件。”

尽管大肆采伐导致赤水河土城一带环境恶化,但土城是川盐入黔的河运孔道,大量的官员、商人和民夫涌入,外来文化的交融,带给土城经久不衰的繁华。贵州缺盐,土城辉煌的过去就从盐这种洁白的晶体开始。川盐从四川取道赤水河逆流而上,到达赤水市元厚镇后,载盐船无法再上行,只得人背马驮将盐运送到土城盐号,等纤夫将元厚的空船拉到土城,再把盐重新装上船,驶向河运终点茅台镇,最后,雪白的盐经过陆路运送到云贵高原。至今在云南省镇雄县流传的民谣“十七十八下贵州,一路采花一路丢;一路采花一路甩,还有好花在后头”传唱的是云南人下贵州背盐的故事。很难想象,整个贵州包括云南部分地区的盐,都承载在这些船工、背夫的身上。但不难想象,这些洁白的晶体成就了土城,一个小小巷道纵横交错的古镇。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中国酱香型白酒活化石——千年宋窖遗址

走进土城古镇,是在初冬的一个傍晚。如果不是停下匆忙的脚步,就无法读懂这个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镇,为何深藏着那么多久远的故事。这是一座与赤水河一样古老的城,公元前156年至前87年,汉武帝开疆拓土,在西南边疆先后建立了包括土城在内的七个郡,这使得土城成为赤水河流域上一个记载着中国千年历史文明的重要符号。青砖、黑瓦、土墙,木屋、雕花、门窗,深井、老藤、小巷,如果你知道这里是千年盐道古码头,这里有历经千年形成的十八帮文化,你将不会怀疑它的墙、它的砖和它古老的青石板是出于古老而深远的历史。

作为川盐入黔的古码头,滇、黔、川之间互市的商品在这里库存、运送,怀揣着财富梦想的人群在这里休憩、补给,逆水而来,顺水而去,熙来攘往间形成独特的码头文化。晚清时期的土城帮派林立,不仅只有船帮,还有袍哥、盐帮、马帮、丐帮、酒帮、栈房帮、糖帮、布帮、木帮等“土城十八帮”,它们造就了土城的繁华与喧嚣,但在今天,当历史的烟云散去,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看到的是与世无争的平静。

在土城十八帮中,不得不提袍哥。“袍哥”是鼎盛于民国时期的民间组织,活跃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有荤水袍哥和清水袍哥之分。土城只有清水袍哥,清水袍哥有侠义心肠,倡导互助共济。毗邻四川的土城镇,当时拥有规模庞大的“袍哥”组织。近年来,遵义市推进赤水河旅游发展,作为赤水河重要码头的土城古镇,“袍哥”作为一种文化被发掘出来。

2018年6月23日,被称作“最后的袍哥”的罗明先去世,享年94岁。从此,土城镇再也看不到那位穿着袍服、头戴圆顶小帽、拄着拐杖在街上溜达的老人的身影。

敖永刚说,如果早几个月来,你就能看见“最后的袍哥”了。当地有一个说法,到土城看不到袍哥,就等于白来了,因为袍哥作为土城一个有生命的文化符号,一直受到每一个外来者的尊崇。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美酒河”

“见一个人,看一个馆”,就不会把遗憾留在土城。见一个人指“最后的袍哥”的罗明先;看一个馆指位于土城镇狮子山宋窖遗址的宋窖博物馆。这是由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宋池老窖酒业有限公司兴建的酒文化博物馆。宋窖博物馆分室外陈列、室内陈列、千年宋窖遗址三个部分。室外陈列通过酒肆、船帮、盐号、茶坊、戏班等各个行业的景观缩影,展示了宋代时期土城的经济文化;室内陈列收集了地方历史文物、当代名人书画及赤水河流域不同时期酒厂的名酒和老酒;宋窖遗址则是参观、体验、观摩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的场馆。宋窖博物馆有宋窖国际画廊,那些宋窖酒瓶上的画作特别吸引人。

2016年,土城镇第一次涌入多名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宋池老窖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智勇向他们介绍赤水河,一起品茶、喝酒、交谈,自然、真诚且友好,一个中国酒企董事长很快和众多欧洲艺术家成为朋友。中国酒企董事长说,想在宋窖的酒瓶上画油画,欧洲艺术家欣然提笔在白色的酒瓶上画了起来。事后,谭智勇在画册《我们在宋窖作画》的序言里写道:让·路易·巴兰朵同我成了好朋友,阿兰·弗若蒙托同我成了好朋友,卡特琳娜·罗谢同我成了好朋友……这是中西方文化相交的创新,是宋窖酒面向未来的一次创举,是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升华。

宋窖博物馆、宋窖国际画廊连同另外一处藏书阁,在某种程度上说,宋池老窖酒业有限公司已经打破了世人对酒企的认知,它好像不是在生产酒,而是在生产酒文化。有熟悉谭智勇的一位当地居民说,20多年前的千里赤水河行考察赤水河源,为谭智勇倡导开发赤水河留下了伏笔,他今天在千年宋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这个伏笔的延续。

走近赤水 一条酒的河与一座土的城|赤水河源密码(三)

今日推荐

● 白鹤滩水电站,有这3项“世界级”纪录!

● 溯河而上 千里考察的“源”结果|赤水河源密码(二)

● 永善黄华苕丝糖『两代人的匠心坚守』

文图/昭通日报记者 汪 舒

编审/李仁安 校对/李晓溪 编辑/马 杏

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昭通 域内铁粉群建设中,欢迎添加管理员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请备注县区市名称+姓名+联系电话(如:水富市张小珏180XXXX0201),无完整备注不予验证通过,感谢支持,谢谢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