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溼氣可以說是我們很多人身上都會出現的,溼氣還特別的頑固,有一句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溼氣其實就是我們人體應該排除出去的垃圾的毒素,而身體脾胃運化不好導致滯留在身體裡。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造成體內溼氣重的原因有哪些呢?

1、居住的環境

比如一些潮溼的天氣,或者你居住的地方溼氣特別重,整體的環境就會比較溼。

2、脾胃運化

脾胃運化水溼的功能邊弱,無法代謝身體的水溼,造成溼氣重

3、貪食冷飲

喜歡夏天開空調,包括一些愛美的姑娘們就喜歡露個肚臍,露個腳脖子,露個大腿,都會讓脾胃溼寒,脾胃功能弱

4、缺少運動

我們現在很多都是坐著的工作,缺乏運動,久坐傷脾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溼氣的危害有哪些?

1、最明顯的就是眼袋大、黑眼圈,衰老快

眼白的顏色會發黃變渾,帶有血絲;或者眼袋增大,黑眼圈明顯,常常有眼乾、眼澀的情況出現。

2、皮膚粗糙、長斑,虛胖浮腫

膚色會變得暗淡發黃,膚質也會變糙變差,並且有色斑、暗斑的問題出現。虛胖浮腫明顯,減肥易反覆。

3、頭髮也會大受影響

這時烏黑髮亮的頭髮會變得乾枯分叉,色澤變得暗淡泛黃,甚至會出現變白脫落的情況。

4、婦科疾病找上你

女性還會導致月經不調、婦科炎症的問題;或者,在精神狀態方面,會變得精神萎靡,頭腦昏昏沉沉,睡眠質量也會大幅下降。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中醫有什麼方法可以去除溼氣?

1、荷葉陳皮茶

材料:川陳皮,荷葉1:1沖泡代茶飲

功效:化痰祛溼,降脂減肥

適宜人群:老想睡覺,怕冷,大便黏膩,身體下半身比較胖,特別是腰腹部,舌苔淡白,甚至有齒痕等。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2、荷葉冬瓜皮茶

材料:荷葉和冬瓜皮各10克,倒入沸水沖泡兩分鐘代茶飲。

功效:祛除口臭,減脂祛溼

適宜人群:口唇偏紅,臉上老是很油膩,老容易長痤瘡,還會紅腫,口苦口臭,出汗的味道也比較大,大便乾燥,小便偏黃等。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3、中藥祛溼貼:佰香御溼

材料:砂仁、丁香、藿香、龍涎香、茯苓、艾絨、白朮等十幾種中草藥精心熬製而成。

功能:健脾和胃、散結通滯,有效祛除溼氣

適宜人群:對起痘、肥胖,溼寒,溼熱嚴重的人群有奇效。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溼氣重,還可以常按這3個祛溼大穴

1、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以右腿為例,彎曲右腿,食指放在膝眼處,四指併攏,小指位置就是該穴位。

按摩方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常按足三里能補脾健胃、祛溼排毒、增強免疫力,同時還能消除疲勞、延年益壽。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2、委中穴

取穴:在我們彎曲腿部時,膝關節的背面也就是凹陷處,最裡端的正中點。拍打委中穴有舒筋活絡、理氣和血、祛風散寒的功效,還能緩解頸腰肩疼痛。

按摩方法:採取俯臥位,用拇指按壓在委中穴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並對局部肌腱進行左右彈撥,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然後用揉法放鬆。左右兩側交替進行,10~15分鐘。每日一兩次。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3、中脘穴

取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四寸。就是上身前面正中的骨頭椎下緣和肚臍眼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中醫爺爺教3方法,助你排出溼氣

溼氣不會自行消失,只會越來越重,有了溼氣一定要及時祛除,牢記中醫爺爺教給的3個祛溼方法,有利於溼氣排出,平時也要注意日常生活習慣,避免溼氣進入我們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