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讓“教育磚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一飛沖天”?

我想,如若讓“教育專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肯定不會“一飛沖天”,必然會鬧出笑話。

當今,教育界有太多教育專家都是人為包裝出來的“磚家”,都帶有華麗的包裝,如:全國名師、特級骨幹、世界首創以及中國第一人等頭銜。專家們似乎都是高大上的,一副權威的派頭。然而,象“陶行知”這樣的真正的磚家實在是太少,“假大空”的磚家滿天飛,一抓一大把!

如若讓“教育磚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一飛沖天”?

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形成的四種方式:

第一、靠“賽課”

有的專家是一線老師出身,通過“賽課”賽出來的名師,並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名師。一名有深厚積澱的名師,在任何時候都能夠上出精彩的課,向大家展示出自己的高超水平。但“賽課”製造出來的名師,很多憑藉各種級別的賽課,千錘百煉,反覆磨課,一課成名,如表演課,全靠演技,戲精瞬間變身為專家了。這種脫離教學常態的“賽課”活動,能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呢?

如若讓“教育磚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一飛沖天”?

第二、靠“論文”

專家最擅長舞文弄墨。

也許,看過幾本教育著作,就敢東拼西湊,改頭換臉發表文章了。

還不瞭解孔子,蘇霍姆林斯基,誇美紐斯,杜威,就敢自稱大師了。

閉門造車也不怕貽笑大方。

看來,“臉皮厚”是專家的基本功啊。

如若讓“教育磚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一飛沖天”?

第三、靠“關係”

這是一個心照的人情社會。

有親朋好友當個校長,局長,某長的,一切好說話。

在上面打造“千百萬名師”的環境下,天時地利,再加個“人和”足矣。

名額有限,有靠山的,多參加幾次“名師”培訓,就可成為省市專家啦。

第四、靠“成績”

教育專家也有在一線用成績,實打實拼出來的。

只不過,時過境遷,已是“好漢當年勇”了。

如若讓“教育磚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一飛沖天”?

在辦公室呆久了,不再熟悉現在的課堂了。

用以往的一時經驗,想當然的指導現在的一線老師,無異於刻舟求劍。

其實,剝開專家的華麗包裝,不過如此嘛。專家名利雙收還罷了,最可恨的還忽悠一線老師。學校領導對專家,是奉若神明的:專家就是高,實在高!一線教師是嗤之以鼻的:別站著說話不腰疼。磚家,有本事到一線課堂,教上一年半載試試?

如若讓“教育磚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一飛沖天”?

教育專家在臺上高屋建瓴,口若懸河。一線老師在臺下俯首傾耳,熱血沸騰。然而,在實踐中,沒卵用,這簡直就是笑話。事實上,教育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脫離實際的任何理論,都是耍嘴皮子。稍有思考能力的一線老師,都不會買賬的。教育專家的理論,多數都是理想化,打著科學的旗號,對教育指手畫腳。對教育生態最有破壞力的,是不說人話的偽專家。

如若讓“教育磚家”去山村當教師,教育質量會不會“一飛沖天”?

教育應該實事求是,科學發展,實幹闖未來。只希望,別再將教育磚家捧上神壇了。浮誇的“吹捧”教育磚家,最終是苦了教師,害了學生,這樣的教育能夠“一飛沖天”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