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來源 | 銀杏財經(ID:threemornings)

作者 | 郭一刀

夜幕降臨,繁星滿天,從太平山山頂俯瞰,兩座摩天大樓在維多利亞港兩岸交相輝映,彷彿架於海灣之上的一座門廊。

來香港觀光的遊客,少有人不被這夜景震撼。新鴻基是香港地產紅利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這兩座隔海相望的璀璨大廈就是它的勳章。從競標買地,到設計施工一條龍,到自持出租,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地標建築帶給了新鴻基源源不斷的財富增長。

郭家、李家這樣的香港豪門背後,是全流程、標準化的樓宇製造能力,是任由自己拿捏的定價權。這種能力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彌足珍貴,視頻行業也不例外。

BAT沒有入局前,視頻行業的散兵遊勇們從沒萌生過參與整個流程的想法,也沒有生產好內容的能力。定價權更是無從談起,無論面對的是版權方、廣告主還是用戶,整個行業山頭林立、盜版叢生、只能燒錢度日。

當然,視頻這種“全民業務”競爭太激烈,燒錢的問題一直保留至今。但最早是帶寬費用,後來是天價版權,現在是內容製作成本,總歸是在進步。

在BAT接管比賽後,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視頻無疑家底最殷實,逐漸掌握市場,重新制定了行業規則。撇開短視頻和直播形勢不談,國內的長視頻網站從學習YouTube到學習Netflix,終於探索出了自己的路。

饑荒

2004年,賈躍亭已經基本擺脫了去年剛到北京時的手足無措。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但每天坐在掏了大半身價買來的寶馬轎車裡,賈躍亭仍然得絞盡腦汁尋找商業合作。很快,因為承接運營商的業務,賈躍亭接觸到了互聯網,開始涉足主流媒體業務。這一年,原國家廣電總局連下三道號令,為視頻網站拉起了准入門檻,樂視和新浪等少數幾家獲得運營《許可證》。

中國專業的視頻網站,始於2004年。賈躍亭在這裡埋下了一個深深的伏筆,又一頭扎回通信行業裡繼續掙錢了。張朝陽也在這裡埋下了一個伏筆,搜狐視頻成了視頻網站的“黃埔軍校”,廟雖小卻走出了不少大佛。

2005年情人節,三名PayPal前員工創辦YouTube,國內土豆網、PPTV、PPS相繼在這一年問世,酷6網、56網、六間房等等視頻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初步構建起中國網絡視頻的格局。2006年,一則消息越過大洋並迅速在國內掀起風暴,YouTube將其品牌和所有67名員工作價16.5億美元,賣身Google。

一方面,從文字到圖片再到視頻是大勢所趨,用戶有上網看視頻的需求,寬帶的發展也為這種需求提供了可行性;另一方面,YouTube的完美案例擺在眼前,16.5億美元(非現金)買下YouTube的Google,在短短几天內市值升高了20多億美元。

身為YouTube創始人之一的陳士駿,後來寫了一本書《20個月賺130億》。若非這本書寫的晚,國內視頻網站的風潮只怕還會更洶湧。短短時間內出現的300多家視頻網站,讓在線視頻分享模式大行其道。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更早之前,用戶想要觀看電視或者電影,唯一的辦法就是先下載,再用播放器打開觀看。正是因為寬帶的發展,和流媒體緩衝效果、解碼效率的提升,視頻進入了在線觀看的時代。這才有了從客戶端的工具性質的播放器,到在線的平臺性質的視頻網站。

工具是很難掙到錢的,無論是搜狗輸入法還是暴風影音;但視頻網站卻可以賣廣告,最不濟也可以學習YouTube在線視頻分享的模式,想找投資還是不難的。雖然在當時,看其他用戶分享的剪輯視頻或是自制視頻,並不是國內用戶的最大需求。

YouTube上,有教人化妝做菜的姑娘,有街頭惡作劇的小夥,有電影鏡頭的鬼畜,錄好的遊戲視頻,以及後來鳥叔的“江南Style”。這些YouTube上有的,國內的視頻網站都可以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視頻網站創業路風起雲湧。

入局

土豆網是YouTube模式最早的踐行者,王微領先多數同行近一年,在2005年就進場拿到了投資。這一年誕生的先行者,還有PPS和PPTV。PPS的上線時間只比土豆網晚兩個月,創始人張洪禹生病住院這幾十天,是跑馬圈地的黃金時間。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比他們早一年成立的PPTV(別名:PPLive),沒能趕上這種在線視頻分享模式。當然,成功路千條,理想第一條,姚欣要的模式早在2002年就已經註定。那年,姚欣念大三,很想看世界盃,華中科技大學脆弱的校園網又“不負眾望”的癱瘓了,姚欣只好翻牆到校外擠著看電視直播。

雖然忍著窩囊看到了比賽,但少年“報送華科”的好勝心驅使姚欣時常留意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基於P2P傳播方式的BT技術,進入了這個80後少年的視野。普通下載是“分大鍋飯”,人越多越慢;BT下載是“抱團取暖”,人越多越快。BT是下載,那換成在線觀看呢?

2004年,又是一場足球賽,逼得華科學子“重操舊業”翻起了牆。在讀研一的姚欣果斷休學,瞞著父母開始創業,目標自然是網絡電視直播,思路嘛自然是P2P對等網絡。姚欣在華科校園裡,敲出了這全球首款網絡電視直播軟件。

P2P這種用戶之間直接相互傳輸數據的模式,用在PPTV上顯著解決了網絡帶寬不夠分的問題,反而觀看人數越多越流暢。藉著直播超級女聲等節目、世界盃奧運會等比賽,PPTV一度佔據P2P流媒體60%的市場份額,即使賣身,買家也是同樣鍾情於體育比賽的蘇寧。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姚欣這種異類畢竟是少數,多數視頻網站還是認準copy to China這條路子的。YouTube模式這麼好,焉有不學習之理,在二次元這個細分領域,A站誕生了。但是這家號稱“寧願倒閉也不收用戶一分錢”的公司,顯然低估了視頻行業的燒錢程度。

這個2016全年財報營收71萬,虧損1.46億的奇葩公司,在視頻行業裡毫無還手之力。優質的UGC內容,至少在二次元領域的的確確有著國產YouTube一般的風采,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運營理念也確實給A站帶來了短暫的繁榮。

這個首先將彈幕引入國內的情懷聚集地,孵化出了鬥魚,裂變出了B站,最終被快手全資收購擁入懷中。講點往期文章裡的題外話,商業化、老用戶、新用戶這個三角悖論,往往只能滿足兩個,長跑的企業尤其需要警惕。A站、微博都曾有過這個問題,但因為選擇不同,微博二度逢春,A站人到暮年。

另一個在視頻行業走偏的人是劉巖。在投行工作期間,因為參與新浪的融資上市,他結識了新浪早期的靈魂人物王志東。之後劉巖逐漸發現王志東這種大佬尊重他,是倚重他背後的機構,而不是看好他的能力,於是選擇離開投行創業。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在王志東被新浪踢出局後,兩人合作戰鬥了四年。信奉to C模式的劉巖,和王志東鬧了分歧,離開成立了六間房。六間房,可以說是最典型的學習YouTube模式的中國玩家。靠著《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等惡搞原著的視頻,在短期內坐過視頻分享網站的頭把交椅。

這種殊榮帶給六間房的,不是盈利,而是危機。普通市民開玩笑,“流量沒關,一覺起來房子歸了運營商”的確是玩笑,但對於企業來講,卻不一定。受限於網絡發展,用戶看到的是清晰度和流暢度的問題,企業看到的則是天價帶寬費用。

即使當時的視頻大多隻有幾兆、十幾兆,但依然讓劉巖招架不住。君不見,QQ這種文字為主、圖片為輔的應用,都差點因為流量太貴被馬化騰甩賣了,更何況是視頻這號銷金窟。劉巖只好和同期做視頻的古永鏘、李善友商量對策,最後六間房轉型做了秀場,多年後直播行業大火,六間房還和花椒重組,圓了上市夢。

以上所述企業,雖然各有各的風采,也各自都有了不錯的歸宿,但從模式上來說,不是視頻創業的大道所在。最起碼按創業熱度和受眾基數來講,只能算是下乘武學。既學習YouTube的模式,又依照國情本土化,才是copy to China的正確打開姿勢。

賽跑

視頻網站的一號敵人,始終是燒錢。

跟劉巖一起商量怎麼挺過燒錢買帶寬的古永鏘、李善友算是踏上了視頻創業的大道。這兩人來歷相近,都出自張朝陽的搜狐。2005年,加盟搜狐五六年的前CFO、搜狐總裁古永鏘離職,不久創辦了優酷;2006年,搜狐高級副總裁李善友離職創辦酷6網。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按照現下流行的說法,他們做的東西,原型應該就是個內容分發平臺。李善友一本正經的搞了個收益分成系統,要把廣告收益與上傳視頻的網友共享。這當然是很正統的內容分發平臺的打法,甚至今天的直播、資訊等內容平臺依然是這樣做的。

但李善友或許人如其名,注重原創UGC、收益分成、發起反盜版之戰都算得上善舉,卻並不能帶領酷6網從殘酷的行業戰爭中存活。酷6網成本這麼高,李善友養不起,只好在2009年賣給了盛大陳天橋。有了彈藥的酷6最終成了國內第一個登陸納斯達克的視頻分享網站。

美夢到此為止,一切勝利的喜悅都會在失敗時,化身為雙倍的苦澀。陳天橋起初將李善友引為知己,大讚其價值觀和理想。但很快,陳天橋也燒不起了,決定為酷6換個成本低的路子,由此和李善友爆發矛盾,李最終出局,兜兜轉轉成了混沌大學的校長。

李善友離開酷6前,最後一次演講時說最困難時想被人一槍斃了了事,還說在企業危難時逃跑的老大不值得追隨。他把自己作為一捧熬乾的藥渣,因此要在酷6上市後離開。可惜,最後酷6股價一跌到底,慘淡退市,李善友被稱為“唯一贏家”。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和酷6同樣虎頭蛇尾的視頻網站,還有一個叫56網。中國互聯網四大門戶,搜狐、網易、新浪、騰訊,拋開最晚入場的騰訊視頻,現在還沒被提到的就剩網易了。56網創始人周娟,曾在網易任職6年,2005年離職創辦56網後走的也是網友原創視頻分享的路子。

56網在2006年成為中國人氣最旺的視頻分享網站,用戶飛速增長的同時,也捱著天價寬帶成本的折磨。當時視頻行業曾一度是56網周娟的天下,2007年搜狐又跑了一個高級副總裁王建軍,也是一頭扎進了視頻網站創業大軍中,他投奔的就是56網。

熟悉博客、輕博客和微博發展歷程的朋友應該清楚,幹內容這一行審核是生命線,美團王興、錘子羅永浩都是栽過跟頭的。2008年一次視頻審核失誤,讓56網被“拔了網線”,雖然僅僅閉站一個月,但是人氣流失殆盡,之前付出的一切都白白替行業教育了用戶。

一次失誤,葬送了周娟打下的所有優勢,56網再也沒能站起來,此後被人人網收購,又被轉手賣給了搜狐。2008年,瓜分了56網用戶的土豆網和優酷網成了行業巨擎,本以為視頻戰事能暫告一段落,誰料搜狐又有一位高級副總裁離職了。

龔宇早在2006年就和李善友討論過視頻行業的前景,從搜狐離職後,他短暫加盟中移動旗下的12580,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在百度想要進軍視頻行業時,傳聞遞到李彥宏手上的候選人名單足有百位,最後龔宇脫穎而出,甚至帶著自己的投資入夥。

2010年1月,百度宣佈CTO李一男離職,加盟12580任CEO;百度投資組建視頻網站奇藝,龔宇任CEO,之後品牌升級為愛奇藝。伴隨著初創企業的洗牌和巨頭入場,視頻行業進入新的階段,帶寬成本逐漸降低,版權費用即將迎來天價。

洗牌

在愛奇藝辛苦籌建,騰訊視頻還沒入場時,視頻行業裡玩家其實已經不多了,格局也開始明瞭起來。優酷和土豆這對宿敵領跑行業,爭著趕著上了市。

文章開頭說過,王微創辦的土豆網是國內的第一批視頻網站,比優酷更早。此後,土豆網幾乎步步領先優酷,就連提交IPO申請也比優酷早6天。但王微的前妻楊蕾突然跳出來,用離婚官司打斷了土豆網上市進程,改寫了一切。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具體的故事坊間早有流傳,結果無非是土豆後來上市比優酷晚了9個月,被拉開了差距,市值只有優酷的四分之一。大勢已去的土豆,被優酷100%換股合併,王微傷感離場。就像他曾獻給楊蕾的小說《等待夏天》,以自殺描寫結尾,充斥著不甘和無奈。

優酷和土豆合併的2012年,影視作品網絡版權已經屢創天價了。這時候,樂視早早埋下的伏筆起了大用。當網絡視頻之爭爆發時,其他網站都在花錢做推廣搶用戶。花錢買帶寬留住用戶,而樂視卻反其道而行之,開始購買版權。

說回視頻網站早期,從YouTube學來的UGC模式,從一開始就身材走樣了。這批精明的創業者們,很快就意識到用戶自制的視頻,在大洋這一側並沒有良好生長的土壤。如果不碰影視作品,是很難談的上競爭力的,所幸當時國內盜版橫行,也沒誰計較版權的事。

通俗的做法是,網站利用UGC模式的便利,自導自演註冊了用戶賬號,把盜版的影視作品上傳到網站就算了事。當時的用戶,也沒有今天的覺悟,即使是一首沒拿到授權的曲子火了,也能幫翻唱者患上抑鬱症,反倒是被免費陷阱矇蔽,痛斥一切收費行為。

總之,影視作品的版權乏人問津,樂視用白菜價買下了大量版權,還收穫了一票製片方的友誼。當視頻網站之間開始相互起訴,爆發版權大戰後,版權採購成本飛速躥升,製片方賺得盆滿缽滿,樂視也把早年囤積的版權分銷給各大網站,在同行燒錢鉅虧時持續盈利。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在樂視依託版權積累,展開版權分銷業務時,優酷和土豆曾是其最大客戶。作為日均訪問人數墊底的視頻網站,樂視卻吸著其他艱難求存的同行的血,大張旗鼓的盈利並帶動著公司市值節節攀升,這引起了行業內的普遍不滿。

偏偏樂視食髓知味,不斷加大對版權的採購力度,不但要負債融資,還拿到銀行開出的鉅額授信。這一舉動明擺著是要加註版權分銷模式,於是優酷和土豆牽手的消息適時傳來,雙方合併後的資源共享大大緩解了版權需求,遏制了樂視。

效果立竿見影,到了2013年,樂視版權分銷業務排名前三的客戶就變成了迅雷、騰訊、愛奇藝。愛奇藝能後發制人,迎頭趕上搶跑四五年的優酷土豆,龔宇總結的重要原因是:錢,砸錢。

曾經主打P2P下載的迅雷,能第二次衝擊上市成功,迅雷看看功不可沒。但在版權日益規範的視頻行業中,迅雷也無力支撐這種資金壓力,在2014年上市成功後果斷棄車保帥,放棄了迅雷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P2P這種自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爭議的傳輸技術,是一切版權的天敵。對於這種傳輸技術,國內外用戶一致叫好“no share,no music”“好人一生平安”,弄死了唱片業的P2P,在視頻行業裡的代表就是快播。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涉黃”的快播沒能逃脫制裁,法庭上辯護人稱舉報人為樂視,引發了報復性行為。受此波折,連樂事薯片都無辜躺槍,被憤怒的網友爆破了官微。

定江山

作為行業領跑者合併的產物,優酷土豆獨佔市場35.5%的份額,不但遙遙領先第二名,甚至還有了與版權方議價的資格。

但這種議價權很快就被撕得粉碎。行業裡有了新的攪局者,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有百度和騰訊撐腰,顯然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建立門檻。這道門檻從哪兒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斷優質內容,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綜藝節目。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早期視頻行業幾百家網站上演群雄逐鹿,固然熱鬧非凡,但也足以證明這個行業准入門檻之低。在BAT夯實了搜索、電商、社交的大本營,並且都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後,在線視頻成為新的兵家必爭之地,BAT悉數入場。

優酷土豆尋求併購,古永鏘本來是傾向騰訊的。當時方案是像放棄電商一樣,騰訊視頻被併入優酷土豆,再由騰訊成為大股東。時任騰訊副總裁孫忠懷飛到香港,保下騰訊視頻的獨立發展。優酷土豆最終委身阿里,視頻網站形成新格局,BAT各執一子。

樂視這個“中間商”,曾經乾的就是先買斷,再多次分銷賺差價的生意。但在視頻新格局下,優質內容紛紛被買斷,造成的新問題是版權購買趨於飽和,不管是因為買不起還是買不到,視頻網站都必須踏上自制內容的道路。

身為視頻網站裡的老江湖,搜狐視頻在自制內容方面也頗有心得。其早期作品《萬萬沒想到》和《屌絲男士》都是低成本製作,靠新鮮感和噱頭成為爆款,收益頗豐。此後,搜狐視頻一直反響平平,即使張朝陽親自掛帥,也沒能從老部下古永鏘和龔宇手裡討到好。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出自樂視網老闆娘之手的《太子妃升職記》,反倒成了經典的爆款網劇案例。網絡小說IP、顏值取代演技、刷屏營銷手法,都是熟悉的配方。當然,顛覆式的創作題材和情節安排,也都為這部劇加分不少。

優愛騰三家視頻網站中,只有優酷土豆起源於視頻創業早期,整體風格有YouTube的影子,也一直有內容分發平臺的基因,因此沉澱了不少用戶原創視頻,頗有些長尾效應。

愛奇藝和騰訊本來起步就晚,還有B站、短視頻、直播搶奪用戶生產的內容,長尾效應是斷然指望不上的。從基因上來講,它們也和YouTube相去甚遠,反倒是和Netflix有些類似。比如愛奇藝,就常常被冠上“中國奈飛”的頭銜。

在起步階段,愛奇藝曾走了些彎路,學著搜狐做了個首部自制劇《在線愛》,還請了從良後的蒼老師出山。2013年,Netflix一億美元製作成本的《紙牌屋》第一季播出,受到政界、消費者、資本市場的一致追捧,讓優愛騰眼前一亮。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如果說,小打小鬧的自制劇,只是將視頻網站從天價版權費中解脫出來的過渡產品,那麼大製作的影視作品,無疑才是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

通過在內容上下功夫,優愛騰不但能相互競爭,更能奪取電視臺的觀眾,把在線視頻的蛋糕做大。而BAT為此付出的,則是每年數百億的內容製作成本。

愛奇藝能被視為國產奈飛,顯然是有兩把刷子的。僅《延禧攻略》一部電視劇,就為愛奇藝帶來了1200萬的會員,並藉著這部劇拿下全球電視劇熱搜榜第一,出口到世界各地。但這並不意味著形勢大好,反倒是證明了Netflix的路子,依然走不通。

好的現象是用戶的付費意識的確覺醒了,會員人數增長迅速;不好的現象是,這些會員增長有一部分來自愛奇藝和京東打通的會員體系,受益有限;其次國內視頻會員收費遠低於Netflix,愛奇藝會員雖多,卻還得靠廣告收入補貼成本,犧牲了用戶體驗。

15年,中國視頻的野蠻與荒蕪

最後,即使京東PLUS會員的年人均消費金額是非PLUS用戶的9倍,但這不意味著權益互通結束後的這部分會員,會像長期續費的Netflix會員一樣,在愛奇藝續費。國內三大視頻網站並駕齊驅的格局,決定了優質內容的分散,導致了會員忠誠度低。

無論如何,競爭依然得繼續, IP資源、內容製作是不變的競爭維度。騰訊手中的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愛奇藝孵化的愛奇藝閱讀正與慈文傳媒展開合作;阿里文學雖不景氣,但阿里影業卻投資了“昔日老大”華誼兄弟抄了近路。

或許,當優愛騰掌握了從文學IP、內容製作、平臺播放的全流程後,不再有所謂的“中國版XX”的說法,而是能自成一脈呢。

美國電影協會,地位類似於國內的廣電局,正式接納Netflix成為好萊塢“六大”之外的第七名會員。Netflix用慣常的大成本、高質量、一次性放出的原創劇,已經徹底改寫了美劇的產業格局,於是轉頭又攻入了美國電影業開始新的征程。

甚至不久前Netflix又放出新劇《愛,死亡和機器人》,探索系列短片的劇集形式,整季總時長兩小時左右,大獲成功。

內容製作能力是基本功,探索其他模式是新武學,無論是短劇集還是豎屏劇,總比炒情景喜劇的冷飯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