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品二级市场

影像艺术品二级市场的运营和特色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影像艺术品市场逐渐趋于成熟,画廊与拍卖分工合作已经形成,没有经过一级影廊学术定位和市场规划的影像艺术品,很难再直接进入拍卖市场。影像拍卖正在还原其本来的功能,

青睐稀缺的影像艺术品和价格低于价值的藏品。为影像艺术品提供入册、传播、定价和增值的功能。

2003年之前,摄影藏品是作为杂项,古籍善本,影像艺术品是作为当代艺术出现在拍卖市场上。2006年华辰、广东嘉德开设了影像艺术品专场拍卖,至今已经有有华辰影像、嘉德、中国书店(海王村)、 华夏国拍,保利开设了影像专场拍卖,还有北京的匡时、诚轩、泰和嘉诚、雍和嘉诚、银座、传世、中汉、艺融,上海的泓盛、朵云轩和阳明,杭州的西冷等二十多家国内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德、菲利普斯、纽约Swann, 法国Price Yunn ?? 德国汉高等几乎所有的国际一线拍卖行都参与了中国影像艺术品的交易。而杭州、武汉继广州、上海和天津之后,也开拍影像,可以预计省级拍卖行将陆续开拍影像艺术品。

影像拍卖对影像收藏有如下的作用:

1.传播和入册;

2.定价,提供公开透明的交易价格;

3.增值;

4.积累大数据,建立艺术家和作品的价格指数;

5.建立价格参照体系;

在刚刚形成但尚无价格参照的中国摄影收藏市场,拍卖无疑提供了为影像艺术品定价的功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对郎静山、张印泉、郭锡麒、陈万里、舒新城、卢施福、吴中行、吴印咸、侯波、徐肖冰、袁毅平、蒋铎等老一辈摄影家作品定价。以2006年中国影像第一拍为例,当时的操盘手、市场顾问和法律顾问一直为第一张拍品袁毅平的《东方红》该如何定价所困挠,因担起拍价太高,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影像影像艺术品市场的起步,但起拍价太低,也不利于中国摄影市场的价格体系的形成。经过多次慎重的讨论后,鲍昆老师建议底价为1万元,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幅代表中国象征主义摄影的名作,其价值高于这个估价。最后这张照片以4,4万元的价格成交,为中国的影像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成就了全球影像艺术品市场上的“东方红”,如今这张36英寸,限量8张的《东方红》的交易价格已超过了8万元。

侯波的红色影像也很好地说明了拍卖市场的定价功能。在中国摄影收藏市场出现之前,外国藏家一般以200-300美元的价位收藏侯波的24英寸的红色影像作品,2006年摄影拍卖出现之前,这些照片也曾以3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在“百年印象”销售。2006年中国影像第一拍,这些照片的定价6000-8000元,但是拍场给出了2-3万元的成交价格,甚至国外的拍卖市场还出现了一张超过10万元的交易记录的《毛主席在北戴河》。从此,侯波签名的24英寸非限量作品的交易价位都在3万元人民币以上。

2016秋,红色摄影家杜修贤的68张24英寸的签名原作在华辰影像以240万元成交,每张约3.5万多;2017年春,著名摄影家张祖道的125张10英寸的原作以34.5万成交,每张平均2760元。这都是影像艺术品通过拍卖大幅增值的案例。

拍卖市场的另一个特性是,只要是价格低于价值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拍卖这一独特功能来提升拍品的价格。因为,对不同的人,同一件藏品的价值可以大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出更高的价格去获取一件藏品。影像艺术品收藏顾问曾璜的一个经历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现象:华辰影像曾上拍一本民国初年的鼓浪屿摄影集,30张6英寸照片。他建议鼓浪屿摄影画廊在每张1000元,总价3万元的价位上收藏,用于鼓浪屿摄影画廊举办一个收藏展。在现场鼓浪屿摄影画廊举到了4万元,还有很强的竞竞争力,最后这本相册以在4.83万交易,可以买家事后表示他原来是准备了30万来收藏这套作品,因为可用于他在鼓浪屿投资的一个很大的文化娱乐的投资项目。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同一件藏品对不同的藏家,价值的差别可以很大,最后反映在总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收藏一件藏品。而拍卖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资源配置的最大化。

因此,拍卖市场的无底价功能可以用来为年轻的艺术家和老艺术家的新作品定价,当然,这个功能也很容被人为地用于炒作藏品的价格,即让人去托举提高某件拍品的价格。不过,这样的炒作,一来需要支付买、卖双方的佣金,这个数目大约是落槌价的20-30%。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上没有人是傻瓜,当一件拍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傻瓜都买,当一件东西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傻瓜都不买。炒作的恶果最后还要自己抗。

此外,如何再拍卖场上举牌,也是一门学问。在2017年华辰影像春拍上,几个大的投资基金在竞拍中使用了级别很高的竞拍策略,比如最小加价软磨硬泡,在第一时间就出价抢叫、延迟在最后一秒钟举牌竞价,还有从11万跳叫到15万的跳叫压制竞争对手等等,让影像拍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彩,也让在场的行家体验到了影像艺术品拍卖的水深火热,感受到了拍卖场上的精彩,同时这场拍卖也标志着经历了十年历练的中国影像艺术品拍卖开始走向又一个成熟的新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