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性影像藝術品收藏簡史

國內紀實性影像藝術品的收藏出現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時的中國攝影界對攝影收藏和影像藝術品的價格還沒有概念,一張20X24英寸銀鹽紙基博物館收藏級的名作,如侯波拍攝的毛澤東的經典作品,成交價格大約每張為200-300美元。2002年法國國家攝影中心在平遙國際攝影節上收藏晉永權拍攝的24英寸收藏級照片《儺》,給出的價格也是每張200美元。


2002年“百年印象”畫廊創建,開始代理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紀實攝影家的作品,啟動了中國紀實性攝影作品的一級市場,標誌著中國攝影收藏開始起步。當時這些名家名作的入市價格一律600美元一張,大約5000元人民幣。這個價位是中國影像收藏市場上一個重要的數字,至今還在左右著中國紀實類影像藝術品的市場價格,也成為了很多藝術家定價的參照。

而紀實攝影作品收藏引起社會的關注,則得益於2006年11月的華辰影像秋拍專場,當時上拍了很多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的紀實性攝影藝術品,其中包括成交價格為30萬的解海龍“希望工程 -- 大眼晴”。這張照片2002年在”百年影像"畫廊的入市價格是600美元!

還有一件事鮮為人知,那是2006年如何為中國第一個影像專場的第一張拍品、袁毅平攝於1960年代的《東方紅》定價。當時,華辰影像拍賣的幾位策劃人、拍賣行的經理和藝術家多次討論,充分協商,慎重而斗膽地將其底價定為一萬元,估價到三萬元。雖然大家都意識到這是中國攝影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也是一張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於中國的“象徵主義攝影” 最重要的代表作,但是都擔心中國收藏市場的接受程度。11月23日下午,拍場上競拍激烈,《東方紅》以超出所有人預期的44000元成交,這個價位對中國影像作品的定價和價格交易指數的形成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而這部作品也成為了一張標誌著中國影像收藏市場起步的重要藏品。隨後中國各大拍賣行都上拍了紀實攝影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