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去年八月中旬,我從理縣縣城出發,一路沿著河谷上行,經過米亞羅紅葉觀景區,夾壁土司官寨村,阿來舊居和刷經寺鎮,最後來到了壤口鄉的360三岔路口,向前直行過查真樑子可到達紅原大草原的腹地,向右可翻越雅克夏雪山經黑水、茂縣回成都。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紅原路口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口,進出阿壩草原的遊客都要在這裡停下來,給車輛加水、洗車或者問路。遊客來自五湖四海,以自駕遊居多,四川、重慶甚至北京、廣東的車牌號在這裡都能夠見到。不要覺得詫異,因為七八月份正是阿壩草原上花花草草長勢最旺的時候,各地的遊客自然趨之若鶩。其實走近細看,單株牧草或者野花毫不起眼,既沒有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梨花那樣粉面含羞,但是如果這些花草長成一大片,至少綿延幾十裡,那我們就只能用震撼、壯觀來形容了。春天的鄉村美不勝收,不就是碧綠的麥苗和金黃的油菜花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嗎?農人們也許對畫畫全然不懂,或者根本沒有什麼美學常識,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粗糙的雙手,無意中創作出了世界上最具震撼力的畫作,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了。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藏式民居

如果單是草原面積寬廣,還不足以讓人魂牽夢縈。更重要之處在於,阿壩草原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我們就算不去西藏,也可以領略到雪域高原的風采。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四圍盡是連綿不斷的群山。這些群山的線條極其平緩柔美,跟四川盆地周圍那些高山的險峻硬朗簡直就是兩般模樣。群山上鬱鬱蔥蔥,樹木很少,多為高山草甸,其綠色跟草原渾然一體。在草地上,我們可以看到緩步移動的一些黑點,那是犛牛。它們全身披散著黑色的毛髮,牛臉處有一些小塊的白色,看起來非常健壯彪悍。犛牛也有全身白色的,在茂縣的疊溪海子邊我見過一些,當地人把它們作為道具,遊人可以跟白犛牛合影留念。如果草原上沒有犛牛,藏民的生存是難以為繼的。犛牛全身都是寶,犛牛肉、犛牛奶、犛牛皮毛甚至牛糞,都被藏民因地制宜地利用,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文化。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紅原大草原

在犛牛群的周圍,有牧人的帳篷,固定帳篷的繩索上掛滿了經幡,在狂風中獵獵作響。經幡大部分採用綢布做成,顏色有藍、白、紅、黃、綠色等,多為素色,大小不等。經幡上面印著密密麻麻的經文和鳥獸圖案,各圖案也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據說經幡在風中每扇動一次,就相當於自己唸了一遍經文。這個辦法好,省事省力,也體現了了藏民對喇嘛教的虔誠。經幡是藏區的特色,高山的埡口,瑪尼堆的周圍,石橋的欄杆上,塔林附近,都能見到經幡的影子。五彩的經幡,讓藏區生活多了很多嫵媚之處。除了群山、犛牛和牧人,草原還有著純淨明澈的藍天。天空很藍,藍得猶如一汪湖水。在高遠的藍天上,點綴著絮狀的白雲。它們一動不動,時間似乎在這一刻凝固了一般。有時候運氣好,還能看到蒼鷹在天上振翅翱翔。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紅原大草原

這樣的藍天、高山和草地,在內地是看不到的。我們正向著工業化急速邁進,我們能上九天攬月,我們能下五洋捉鱉,可是我們卻收穫了廢水、廢氣和廢渣。我們再也不能躺在祖母的懷抱裡數漫天星星,我們再也不能跳進村口的泉凼裡劈波斬浪,我們只能到草原上來追尋兒時的印記。我想這就是人們喜歡上草原的原因吧!

壤口鄉地處紅原縣東南緣,毗鄰刷經寺鎮,與本縣龍日鄉、江茸鄉相鄰,與黑水縣沙石多鄉,松潘縣下八寨鄉,馬爾康縣大藏鄉、梭磨鄉交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屬高原寒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呈現高山地貌和高平原地貌,為高山峽谷型草地。壤口藏語意為“銅鍋”,因遠古時期西藏阿里地區一支遊牧部落落戶於此而得名。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壤口鄉青稞地

查真樑子是從壤口鄉360三岔路口進入紅原縣城的必經之地。樑子在四川話中,本意指丘陵地帶,也就是比山矮的地方。可是查真樑子可不矮,海拔4345米,沒有習慣高海拔的人群,走到這裡就會氣喘吁吁的,根本不敢做過多的停留。“查真”譯成漢語,意思是連綿起伏的灌木柳林,灌木鋪蓋山巒,像藏族婦女編織的毛氆氌。查真樑子向南走向則山溝逐漸狹窄,山勢漸陡,水流漸急,高山柳沿河谷生長,杉木林逐漸茂密,甚至氣候也漸暖;向北走向則是川西北高原的自然景觀。因此它不但是丘狀高原過度到高山峽谷的銜接地段,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在紅原縣境的分水嶺,山勢雖無奇絕之處,卻充滿著“才飲長江水,又食黃河魚”的詩情畫意。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查真樑子

儘管海拔高,可是查真樑子卻是一處絕佳的觀景平臺,因此來往旅客多願意停下來極目遠眺一番。牛羊成群點綴在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頗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秀麗風光。站在這裡你會發現,儘管壤口鄉三岔路口已經進入紅原縣,算是高原地區了,但是跟查真樑子相比還是不值一提。公路彎彎曲曲,纏繞在莽蒼蒼的山體上,讓人覺得築路工人真是偉大。藏區的公路可謂完美,全是柏油路,一路延伸,直到天邊。一路上都有道班,負責公路的養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除了少量的藏民定居點,最多的建築物就是道班的房屋了。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藏民的遊牧生活

到了藏區,自然得享受藏區的美食,一路走一路吃,這也是我到藏區的目的所在。在壤口鄉的三岔路口,有十多座藏民的房屋,他們在這裡出售酸奶、犛牛肉等,也提供藏餐,算是生意人了。信步走進路邊的一座木屋裡,一個藏族大姐正在收拾長條桌,上面擺著一些裝著辣椒麵的幹碟子,看來有食客剛剛離開。我對大姐說:“請問有藏餐賣嗎?我想體驗一下藏餐,比如酥油茶、糌粑和犛牛肉這些東西?”大姐高興地說:“有啊!你先坐吧!我們這裡有酸奶、馬奶茶、人參果飯和手抓犛牛肉,你需要點什麼?”藏區有這麼多我沒有吃過的東西,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可是我只有一個人,也吃不了那麼多啊!我把自己的困惑說了,大姐說這很簡單,我全給你上小份就行了,讓你吃好吃飽又不浪費。於是我點了一碗酸奶,一碗馬奶茶和一斤手抓犛牛肉。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擠奶的藏女

紅原酸奶和超市裡的盒裝酸奶簡直兩碼事,盒裝的只能算是有著酸奶味的飲料。酸奶應該是草原上的特產,來自犛牛的乳汁,經過煮沸、降溫、加入酵母自然發酵而成,呈乳白色,豆腐腦狀的固態。酸奶無任何添加劑,為藏民傳統的純天然綠色食品。在大姐家的冰櫃裡,透過玻璃窗,我看見放著很多裝在塑料桶裡的酸奶。有間屋子裡,地上放著幾十個小塑料桶,看樣子酸奶的製作和發酵都是大姐自己完成的。大姐怕我吃起來不習慣,又在酸奶上面加了一勺白糖,攪拌均勻後,我舀起一勺子酸奶送入口中。儘管加了白糖,但酸味還是很重,好在並不影響口感。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藏族民居內部

在喝馬奶茶之前,大姐首先給我展示了一下馬奶茶的原料,有奶渣和一小塊酥油。奶渣呈顆粒狀,酥油則是黃色的固體。今年在甘孜州首府康定城內,我就看見了很多藏民在街邊擺攤賣酥油、青稞面和餅子。酥油是似黃油的一種乳製品,是從牛奶中提煉出的脂肪。產於夏、秋兩季的犛牛酥油,色澤鮮黃,味道香甜,口感極佳,冬季的則呈淡黃色。藏民的酥油茶、馬奶茶、糌粑都需要酥油,甚至寺院點燈也需要酥油。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敬酥油茶

正是因為酥油與藏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打酥油也成了藏區的一種常見勞作,大多是由婦女們來完成的,可惜我無緣見到。大姐用茶壺給碗裡倒入一些開水後,酥油漂浮起來,碗裡很多泡沫,用筷子攪拌均勻再沉澱一下,馬奶茶就成了,呈草黃色,像中藥一樣的湯湯水水,可是卻散發出濃郁的香味,這應該都是酥油的功勞。一鼓作氣把一碗馬奶茶喝下肚,滿口留香,似乎意猶未盡。說是茶,其實跟內地的茶水已經區別很大了。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馬奶茶

喝完馬奶茶,我就去看大姐做手抓犛牛肉。在廚房裡,一口大銻鍋正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我問大姐這湯里加了什麼特製的滷料嗎?因為我剛才進屋時,特意在廚房裡觀察過,那時候鍋裡就已經有老湯了。大姐說她在湯里加了鹽巴和花椒,其他的什麼也沒有,別的人家湯裡只有鹽巴。珍饈美味離不開鹽,看來藏民做手抓犛牛肉也是深諳其中之道。一斤犛牛肉,剛好兩塊,過秤時大姐讓我去看過。犛牛肉從冰箱裡拿出來,直接放在鍋裡煮。煮了十來分鐘,大姐就用漏勺把犛牛肉撈起來,用刀子在牛肉上劃開了一些口子。大姐說這樣可以縮短煮肉的時間,也可以讓犛牛肉更加進味。

在阿壩大草原擁抱藍天白雲,品嚐手抓犛牛肉馬奶茶感悟工業化弊端

圖注:手抓犛牛肉

手抓犛牛肉煮熟了,放在盤子裡端上來,兩塊都是帶骨的。大姐又端上來一盤幹碟子,裡面有辣椒麵和味精,旁邊還放著一把割肉的木柄小刀。大姐示意我用左手按著牛肉,用右手握著刀子去切割,然後蘸著辣椒麵吃下去。對於骨頭上的犛牛肉,就像剝水果皮一樣把它們分離下來。這樣的場景,讓我想起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畫面,真是耐人尋味呀!犛牛肉非常耐嚼,特別考驗牙齒的能力。對於我們這些經常吃蔬菜的人來說,那些帶著血絲的犛牛肉真是讓人望而生畏,嚼了半天嚼不爛,只能嚐嚐味道了就吐掉了。(彭忠富/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